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辣辣湖南味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是,就是这再普通不过的饮食中,也蕴藏着传统文化习俗。比如咱们湖南人,最大的饮食特点就是——辣。  相似文献   

2.
3 “食”(饮食)与“色”(男女)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构成内容,即使在禁忌繁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与意义。从“食色,性也”,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古语即表达着古人对这二者的理解。但在实际的社会进程中,上述理解却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扭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的“食”与“色”愈来愈成为违悖人性、压抑生命的东西。在老舍关于北平市民生活的小说中,他不无深意地从饮食、男女这关涉人类存在的两大支点入手,考析北平文化和这种文化所养育的灵魂,思考民族精神再造的问题。“夫礼之初,始自饮食。”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围绕着“饮食”的制作方法繁盛,而且因“饮食”而起的礼仪也内容博杂。仅是在如何“食”  相似文献   

3.
饮食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一个民族的传统饮食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但作为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菜名不仅十分丰富,而且特色鲜明,这在工作中给翻译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从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入手如何对中国的饮食名称进行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4.
闽南饮食民俗作为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结合例子,从食物的形状、色彩、属性、数字、名称以及民俗仪式等层面分析闽南饮食民俗吉祥文化内涵生成的思维模式,继而对闽南饮食民俗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研究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饮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它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饮食技巧和风俗。俄罗斯饮食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成为民族语言财富的一部分。下列食品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饮食传统及风俗,是地地道道的“俄罗斯风味”。  相似文献   

6.
汪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她性格张力场的外在特征是:慈爱的母亲,凶悍的婆婆,命运的奴隶。她时而高尚,时而卑下;时而慈善,时而冷酷;时而坚执,时而脆弱;时而像中国传统的慈母,时而又像西方刁钻的贵妇。她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一个包孕着丰厚文化意蕴的“人”。  相似文献   

7.
饮食与文化历来是中国文人表现的对象,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的美食散文简洁明快,却又雅致有趣,是他对文学及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蕴藏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不同的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琵琶文化空前繁荣,这一时期,她也跟随日本的遣唐使的脚步到达了异国他乡,在那里生根发芽,并成为日本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的琵琶也经历着文化的洗礼,亦成为中国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代表。  相似文献   

9.
随着"韩流"的传入,韩剧在全亚洲风靡热播,韩剧中出现的五颜六色、健康美味的韩食逐渐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中国的韩食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中国饮食相比,韩国饮食更注意清淡养生、营养均衡、色味俱佳。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韩国饮食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同时,与中国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崇左壮族传统饮食风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饮食活动是壮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较少对某一特定地区壮民族传统饮食的研究。本文以广西崇左壮族为对象,从传统饮食风情这一角度对崇左壮族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崇左壮族传统饮食分说和崇左壮族传统饮食文化两部分。试图挖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壮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的节庆饮食是台州府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鲜明的府治特征,是临海风土人情的展现.在传统文化不断遭受冲击的今天,更要发掘节庆饮食背后深藏的特殊的人文意象,使美食永恒,节庆长存.  相似文献   

12.
潘晓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80-181
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物质和精神发面的发展。广西壮族是以那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且其也影响着很多文化事项。拟从在稻作文化的影响下,从饮食(物质方面)和信仰方面(精神方面)的文化来窥视这些古老的壮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性,以期今人能从中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3.
The culture of Chinese diet with a long history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Its distinctive regionality shows different cultural tastes and connotations to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Chinese diet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passed down and promo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receiving the attention and acclaim from foreign guests.The purpose as to make foreign people learn more about Chinese diet is in need of translator's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translation.But the varied translated versions about Chinese diet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many inadequacies which are worth reflecting, studying, and putting forward more comple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4.
客家熟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以"寻食"为主的客家先民,创造了大量与"食"有关的熟语,这些饮食类熟语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客家浓郁的山地饮食特色,还体现着客家人对"食"的理解,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人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化带的建设模式为我国整合资源、协同推动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场域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带建设的核心无形资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带优秀传统文旅在新时代下实现资产增值、增强溢价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从游客视角来看,扩大品牌形象的认知、增强品牌形象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背景下国际化传播,是文化带传统文旅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客观品牌形象塑造的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优秀文旅品牌重塑的基本要求,一要科学凝练文化元素,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二要形塑受众易感知的文化品牌形象符号,将艺术审美价值与品牌市场战略深度结合;三要重视品牌生命周期,其品牌理念应与时俱进,同时要有精准的受众定位。从受众主观感知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文旅品牌需加强国际传播,其立足点是挖掘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旅品牌的价值传播,其突破点在于保持主体自觉性,利用好亲缘文化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集体记忆,是独特的文化意识基因。高校作为国家、民族文脉历史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高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天然的联系性,可着重围绕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校园、校史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活络传统文化交流机制,深化高校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探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场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社会性机构,肩负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与任务。当前幼儿食育存在"餐桌"食育、完成"任务"、脱离幼儿生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场馆教育理念角度审视,幼儿食育可表征为教育的情境性和全域性、以"学习者"为本、走向学生生活世界三个层面。以此为基点,研究认为可通过加强幼儿园与场馆合作、建设虚拟场馆教育平台、组建具有创设能力的师资队伍、制定合理的幼儿食育评价标准四条路径推进幼儿食育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视觉传媒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掘地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书法作为我国一项传统文化艺术,一直被视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平面设计是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物,它对现代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两者在文化精神上的融合,是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在当代拓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反思、一种寻根的意识,谈传统文化和文化主体意识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但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主体意识?文化全球化了我们怎么办?对这些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形成、内涵和特点,文化主体意识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面对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0.
王腾香  刘萌  刘姝 《职教通讯》2019,(16):17-2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