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读者问     
编辑老师: 我的叔叔去年与婶婶离婚,他5岁的儿子被法院判归婶婶抚养。叔叔起初还能经常去探视自己的儿子。今年叔叔又结婚了。当他再去探视自己的儿子时却受到婶婶的阻挠。婶婶经常告诉儿子,他的爸爸不是好人,以后不要理爸爸.并千方百计地阻止叔叔探望儿子。叔叔非常思念儿子.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相似文献   

2.
<正>韦应物,中唐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他自长安赴滁州经过盱眙,傍晚时分淮水陡生风波,不得不停泊于水驿。其时夜幕降临,人雁归宿,诗人心事重重,久不能寐。他究竟想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品读《夕次盱眙县》,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家有顽童     
儿子是个“调皮鬼”,在家不是翻这就是动那,一刻不停。我怕他闯祸弄伤自己,就投其所好让他看自己喜爱的动画片。只有这时他才能安静,我才能安心地做一些事情。儿子经常看的都是《奥特曼》之类的暴力、武打倾向较严重的动画片。所以,幼儿园老师经常反映他在和同伴发生矛盾时,就模仿奥特曼以武力还击,欺负别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4.
一、指读故事我的儿子常问从小喜欢看书,在他一岁多时,我便给他订了份《婴儿画报》,画报上鲜艳的图画、简单有趣的故事,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每次给他讲故事时,我都有意识地指着书上醒目的汉字,儿子听得很认真。后来儿子熟悉了这些故事,便经常讲给我们听,我同样要求他指着字讲,儿子很乐意。慢慢地,指读故事成了习惯。两岁左右时,他已能指读(其实是背诵)大量儿歌、故事,别人看了都惊讶地说:“认识这么多字啦。”我不禁暗笑,其实他并不识字,指读的速度也常常与口述不相吻合。然而不久,我发现儿子的确认识了许多汉字。果真是…  相似文献   

5.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一生经历相当复杂,15岁时就当过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因遭人轻视便折带读书。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有意学陶渊明。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其诗语言简练,绝去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瑞士,婴儿一降生,医院就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查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开始在户籍卡中输入这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一样。用的都是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1998年,南美的一位黑客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想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并开始填写有关表格。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3.6万瑞士法郎。这位黑客在确信一切天衣无缝后,关了机。他本以为自己从此就有个瑞士儿子了,谁知不到三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了这位假居民。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虎人的天性,一直非常喜欢小孩子,特别是襁褓中的婴儿和刚刚牙牙学语的宝宝,总感叹自己的儿子小胖子长得太快。经常瞅着已经与我齐肩的儿子问:"你是谁家的孩子?"小胖子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回答:"我是妈妈家的孩子。"随着小胖子的长大,他很少会像小时候那样说出一些惹人捧腹的童言稚语了,但在生活中小家伙还是我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8.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京兆长安人。一生经历相当复杂,十五岁时就当过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因遭人轻视便折带读书,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有意学陶渊明,写了许多山水田  相似文献   

9.
刘扬 《教学随笔》2010,(6):34-35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韦应物调任滁州刺史。此诗当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春。李儋(dan),字元锡,曾官殿中侍御史,是诗人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故诗人以此诗作答。  相似文献   

10.
快乐加油站     
《课外阅读》2012,(7):18+52
他们玩儿真的一个10岁的犹太男孩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他的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们尝试了许多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最后,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他们决定让儿子入读一所私立的天主教学校。当天放学回家,儿子神色凝重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并悄悄地关上了门。一连两个小时,儿子一直在房间里为他的数学而奋战。晚饭时,他狼吞虎咽地扒拉几口饭后,又  相似文献   

11.
教儿子爱书     
我小时候,书非常地珍贵和难得,父母经常告诉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书本。因此,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时念过的书,我至今保存得很好。但现在到了儿子这一代就不一样了!儿子很小的时候,我给他买了许多童话绘本、儿歌绘本,但儿子经常把书当玩具,又揉又撕又啃,这些书还没等看完,就已破烂不堪。当时我以为儿子还小,就没有当回事。直到儿子上了小学,看到儿子乱七八糟的书包,我才意识到,应该教他如何爱书惜书了!儿子发新书的那天,我特意找出了我上学时念过的几本简装旧课本,找出了几年前给他买的一本已经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并和儿子刚发下…  相似文献   

12.
儿子5个月的时候,体胖筋弱。医生说他有严重的佝偻病,必须多沐浴新鲜空气。多经风,多晒太阳。为此,我们经常抱着孩子,哼着自己编的儿歌到室外、大道边,山坡上玩耍。那时儿子多病、发育迟缓、周岁左右才能站立。但由于我们经常让孩子与大自然接触,又时时与孩子讲话,使孩子心里发展健康,性格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刚满一岁的他,每逢外祖父下象棋,他就会呆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有一天居然要求大人与他下棋,而且下得颇有点意思。这件事使我们发现了儿子早期智力的火花。据此因势利导对他进行了智力开发。儿子在下象棋时并不识字,但他能从棋子的螺纹、花色中  相似文献   

13.
玛希娅老师: 您好!我的孩子刚满7岁,他很喜欢吹牛!前几天,我们在路上碰到孩子的一个朋友,那个孩子告诉儿子,他生日时,收到了一辆乐高的小车.儿子马上接口说,自己生日时,爷爷奶奶答应给他买一套“星球大战”系列的乐高玩具.买全套“星球大战”乐高玩具需要上万元,爷爷奶奶根本不可能做到.还有一次,同事来玩,说起自己的孩子喜欢跑步,儿子听到后马上说,自己是班级中跑步最快的一个,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知道儿子天生没有跑步的潜能,常常是班级中的最后几名.听到儿子在同事面前这么大言不惭地吹牛,真让人头痛.请问:7岁孩子这种吹牛的情况正常吗?如果不正常,该如何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上高三以后.张放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像以前那样是父母心目中的乖儿子了,他不如原来听话了.还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去学校开家长会时.老师也反映说张放在学校经常和老师对着干.老师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老师批评他,他还认为自己有理。家长和老师都说张放变了。  相似文献   

15.
阿喀琉斯是珀琉斯和西蒂斯的儿子,他是特洛伊战争时希腊军中最伟大、最英俊的勇士。当他还是个婴儿时,他母亲倒提着他的脚踵在冥河中洗过,除了未被浸到水的脚踵外,他周身的其他地方则刀枪不入。珀琉斯曾被一先知告谕说他的儿子将战死在特洛伊战场,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顽皮透顶的儿子,除了睡着了,他是没有一分钟安定的。记得儿子刚满周岁时,我就拿出一本幼儿读物,十六开本的大型彩色童话画册,给他讲故事。儿子非常专心,还用小手指指点点,被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慢慢地他养成了听故事的习惯,我也习惯了每天给儿子讲一个故事。儿子调皮捣蛋的生活为我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我想,为何不试试也给儿子写写故事呢。儿子两岁时,把一个抽屉里的玩具统统倒出来,然后自己爬进去睡觉。我抓住这一细节,写了一则《弟弟的玩具》,告诉他抽屉是放玩具的,弟弟应该睡在床上。儿子经常到隔壁奶奶家去玩,每次奶奶都要给他吃东西,而他不见盒空不回家。一天吃完了奶奶的花生回家了,拿了三颗糖放进奶奶的空盒里,奶奶高兴极了,大大赞许了一番。我又写成  相似文献   

17.
做儿子的在慢慢长大,父亲却仿佛变小了。从前,父亲指派我时,我总是“嗯、呀、噢”地答应着;现在,我向父亲建议时,他也只是“嗯、呀、噢”地答应着。我不知道,我们父子到底怎么了。出门在外,我经常挂念的是母亲,却很少想到父亲,有一回突然想到他时,却意识到对他的不公。我私下埋怨自己,为什么在别人面前有说有笑,一见到父亲就不言不语了呢?作为他的儿子,却不能给他带去欢笑,难道我只会向他伸手要钱?仿佛养活我是他必须执行的义务。母亲经常对我念叨说,你爸没有什么本事,只能让你跟着受罪。我听了并不在意,似乎母亲说得有理。因为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我们那时候     
人一老话就多。虽然我一直不承认自己老,但感觉与父亲的话题越求越多。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经常向儿子絮咧:“我们那时候,真是难以想象啊!”起初儿子听得很认真。特别是我讲到那时的冰棒才三分钱一根时,他瞪大了眼睛,脱口一句脏话,气得我差点儿扇他一巴掌。  相似文献   

19.
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一个姨妈逗他玩,说他是个小青蛙,走起路来罗圈腿,如此这般一阵嬉闹,哈哈一笑之后,众人也就忘掉了。但自己是个罗圈腿的结论却深深印在了儿子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是到了后来儿子才说的。他告诉我自从知道自己是个罗圈腿之后,他在别人面前站立的时候都是故意叉开腿,整个童年期经常想起这件事,感到很痛苦。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6,(4):I0015-I0016
两百年前,在美国有一个父亲送给他儿子一把小斧头,小朋友很高兴,他早就想要一把斧头了,经常看爸爸用大斧子砍倒参天大树,这次,他也有了自己的小斧头,自己又该砍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