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源于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法"以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备受广大学者推崇,这与我们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及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有共通之处.现代新诗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虽然语言简洁,但是其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重在分析中学语文现代新诗的教学现状及原因,探究"沉浸式教学"与现代新诗教学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影响,内容与表达形式自由且采用白话语言表现情感的诗歌。现代新诗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好现代新诗有利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出发,探究高中语文现代新诗的教学路径,为现代新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诗教"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中国新诗建设者曾对它的历史不足严加批判。但是,"诗教"的事实在新诗中依然存在,传统"诗教"理论中的核心意识"天人合一"其原型是中国的"化生"神话,而中国新诗将其演化成了一种"生生"生存诗教,应对着中国现代的"苦难"历史语境。通过对"化生"神话与中国新诗的"生生"生存诗教之间关系的梳理,对中国新诗的民族性考察以及重建中国诗学话语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在诗歌翻译层面,阿克顿以“以诗译诗”的唯美主义译介笔法,忠实地还原了林庚白话诗的“中国诗味”。阿克顿在新诗编译上的独辟蹊径,是对西方世界唯美“中国梦”的投射,也暗合林庚新诗创作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5.
尽管在新诗研究领域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从业 人员,但是当下中国新诗的研究势头还远远谈不 上强劲。论者对一些诗歌研究的症结性难题偶有 触及而又往往语焉不详。中国现代新诗是一种尚 未"成型"的艺术形态,当下的诗歌创作也仍然充 满了实验色彩。这使得对新诗的阐释往往更加困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语文教学”背景、教学时空、教学资源、教学动因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教学科学意识和科研能力,要求树立现代语文教育教学新理念,具备现代中学语文教育专业素养,具备现代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具备现代中学语文教育科研素质,具备现代中学语文教育言语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诗在中学教材中占的比例小、篇目选择视野狭窄,并且高考几乎不考新诗。教师的新诗课程意识淡薄,未能全面意识到新诗对学生的陶冶性情的功能,教师的新诗文本解读能力缺失,学生对新诗的忽视等各方面因素使得现代诗歌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文章从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适当增加现代诗歌的篇目,教师树立新诗课程意识,鼓励学生品鉴诗歌几个方面着手,力求能改善诗歌教学的现状,以便现代诗歌审美价值的实现和陶冶学生性情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同时,也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事实"与"问题"的纠缠始终是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解不开的纽结.中国新诗至今所面临的强势敌对状态显然与这一纽结的无法化解直接相关,新诗的困境就是这种强势敌对状态所滋生的产物.新诗的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呼唤一种成熟的新诗文化,是我们在回顾新诗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新诗标准的确立、诗人艺术原创性的主体自觉、相对完备和成熟的新诗教育体系三个因素息息相关,这是形成新诗文化的前提.新诗之"新"文化性质的复杂性是由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性转型所造成的,其中纠结着由现代性所引发的复杂文化矛盾.新诗的文化困境需要在文化内部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式,这可以归结为新诗文化的建设.建设成熟的新诗文化既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经之途,又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何丽君 《考试周刊》2014,(49):35-35
"美"的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首先解释说明了为什么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美"的教育,其次就"美"的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入研究,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新诗教学是近几年来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新教材也在新诗这一单元的编排上狠下了一番功夫,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甚令人满意。本文试着简评中学语文新诗教育现状的同时,探讨一种对新诗教育较为合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李怡多年涉足新诗研究领域,其新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一书,以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错综复杂的联系作出周密的考察,有力地证明中国新诗并不是什么“用中文写的外国诗”,而是既学习借鉴外国更接续转化传统的结晶,为新诗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相似文献   

12.
新诗的发生与成立有其背后的社会性因素,同时也还是一个历史扩张与自我建构的过程,它在传统/现代、新/旧的二元对立中,排斥其他的诗歌实践,从而开创了新的审美空间.新诗的"新",新在功能的现代转换上,表现在语言、体式上,同时也新在意义和新的美学追求之中,功能的现代转换、诗形(诗体)的变化、阅读程式的不同、新诗对内在主体性的努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新诗创造性想象对旧诗的瓦解.  相似文献   

13.
新诗发生是中国诗歌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运动之间,有个诗歌现代化的重要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嬗变,不仅为五四新诗的发生和发展开拓了道路,同时自身就是一个诗歌现代化的发展时期。新诗发生的现代化趋向,大致体现在诗质的现代化、诗语的现代化和诗体的现代化。南社诗歌在整体意义和诸多层面上代表着那一年代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自语文独立设科及五四新诗运动以来,新诗教学就一直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典诗词一起共同延续着中国悠久的诗教传统。近百年来,新诗的教材也随不同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呈现出不同的选编方式,对于教材的研究能够更好的把握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本文试图对近二十年的初中新诗教材的发展作一个梳理,对新诗教材的现状作一点理性思考,使诗歌教材作为诗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它怡情养性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诗歌的意象及其教学■安徽吴长青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诗歌占了相当的比重,所选均为古今中外诗歌之精品。格律诗,新诗;短诗,长诗;叙事诗,抒情诗;中国诗,外国诗……无不包容。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语言的记忆与分析,而忽视了意象的分析。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新诗研究领域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但是当下中国新诗的研究势头还远远谈不上强劲。论者对一些诗歌研究的症结性难题偶有触及而又往往语焉不详。中国现代新诗是一种尚未“成型”的艺术形态,当下的诗歌创作也仍然充满了实验色彩。这使得对新诗的阐释往往更加困难。可以看到在当下诗歌批评中由于出发点、阐释角度与估价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至今,不仅广大的读者(批评家也是读者),而且新诗的写作者们,也对中国新诗合法性的质疑由来已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诗遭遇的诗歌观念危机。古典诗歌的观念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以足够的坚实性和力量,成为人们认知诗歌的普遍意识,成为人们观察诗歌的世界观。新诗的观念至今含糊不清,使人们愈来愈难以把握新诗的评价活动,因此,新诗在迈进现代之后的诗歌观念的对话与重建成为新诗的一个重要的关学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王富仁我在《闻一多诗论》中曾经提出,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初期,对中国新诗创作贡献最大的有下列几个诗人: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和冰心。胡适是首先用现代白话文作诗的人,他对中国新诗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胡适...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诗体的关系是新诗研究的基本问题。五四新诗运动确立了基于现代汉语的新诗,它是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但是早期的新诗诗语是不完善的,因此新诗发生以后我国诗人就踏上完善诗语的建设道路。其路径是完善诗语的大众口语方向、完善诗语的欧化语言方向和完善诗语的传统韵语方向。解决诗语与诗律的关系问题是诗语建设的关键,由于建构新诗韵律节奏的困难,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于2001年12月30日至31日召开。本届年会以“新世纪、新理念——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邀请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顾之川作了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专场报告。会议指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现代语文教育理念,才能适应进而引领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