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实验复习课注重在情境中探究实践,在具身体验中生成认知。实施策略包括:史料情境,激疑启思;探究实践,具身体验;耦合建构,生成认知。学生在情境中质疑、猜测,在具身体验中求证、发现,逐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在认知深化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以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并渗透思想方法、强化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途径。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中,设计"情境引入""旧知回顾""概念建构""深入探究"四个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相互引发,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言具身认知范式主张身体在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尤其强调身体、大脑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更具有具身性特点。本研究以学前儿童第二语言习得为例进行实验研究,具体从字母、单词和句子三个层面对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体现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具身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形成依赖于感知经验的积累与理性的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具身认知理论,通过实施“营造矛盾冲突场,具身感知统一标准的需求;强化感知交互场,具身体验标准单位的表象;建构问题生发场,具身理解单位的扩充过程;创设真实情境场,具身反思度量估测的经历;构筑隐喻联通场,具身表达度量单位的关联”等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学生与环境交互的真实体验和结构化反思,有效促进学生量感的建立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将具身认知理论融入概念建构过程,通过情境隐喻、激疑导思;具身体验、发现事实;关联整合、建构概念;应用概念、内化认知,并利用模型隐喻映射概念特点,通过游戏、建构触觉型和视觉型物理模型等活动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学生在具身体验中逐步建构概念,提升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6.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情境性、涉身性与动态生成性,开展生物学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践行具身体验,开展科学实践、涉身探究实验与构建学习进阶、动态生成概念的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与体验性。  相似文献   

7.
周茂利 《考试周刊》2014,(70):177-178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生活化、器材选择生活化、兴趣激发生活化、探究过程生活化和课外探究生活化等策略,唤醒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沟通生活经验与实验探究的联系,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具体、直观的教学情境,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物理概念、规律,还可以在观察、测量、采集和处理、分析、论证等过程中,有效渗透研究方法,训练科学思维。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基于生活经验的实验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创设DIY的实验情境,让探究"简约而不简单";创设二次开发教材的实验情境,激活探究的创新潜质;创设借助DIS系统的实验情境,实现探究过程定量化。  相似文献   

9.
物理探究情境是贯穿物理课堂探究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探究的需要往往创设不同的物理情境,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教师通过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等,让学生从情境中产生疑问,进而去探究疑问;或者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或经验发生矛盾,引起意外惊诧,从而驱使学生积极思考;或者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或者否定学生...  相似文献   

10.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是身体参与的认知,通过身体、环境、感知、心智的互动融合完成知识的表征。科技场馆借助实体场馆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了具身学习的场域。文章首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在科技场馆的具身学习中融合三种环境(即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和三类具身(即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设计了科技场馆学习支架。随后,文章在“电流的磁效应”主题学习中开展了两轮迭代设计研究,验证科技场馆学习支架的应用效果。最后,文章形成了修正后的科技场馆学习支架,以提升学习者身体在场的行动参与感,帮助学习者身体体验的内化与经验建构,为学习者在科技场馆中的具身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