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的履历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首创者蔡伦,是东汉和帝时期的一位宦官。史书上说,自古以来记事,一般都使用竹简。当时被称之为"纸"的东西,实际上是丝帛。丝帛太贵,一般人买不起;竹简太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蔡伦就将"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发明家,将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从此,作为我国古代四大  相似文献   

2.
要赏识“幽默”也真难。我曾经从生理学来证明过中国人打屁股之合理。假使屁股是为了排泄或坐坐而生的罢,就不必这么大,脚底要小得多,不是足够支持全身了么?我们现在早不吃人了,肉也用不着这么多。那么,可见是专供打打之用的了。有时告诉人们,大抵以为是“幽默”。但假如有被打了的人,或自己遭了打,我想,恐怕那感应就不能这样了罢。  相似文献   

3.
爱的履历     
当我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心里就播下了爱的种籽,五彩阳光照进我的梦境,甘甜的乳汁强壮我的身体。啊,我常常这样思虑,我该怎样去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该怎样去填写爱的展历?我要写上童年的白鸽,我要写上少年的心曲,我要写上妈妈的微笑,我要写上田野的四季。为了爱的天长地久,我要写上祖国—永恒的主题。爱的履历@霄鹏$杭州浙江省艺术馆!310005~~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人有很强的山水情怀,他们不仅借山水抒发自己的志向、心境和情怀,更用文化赋予山水以灵魂,使人们在灵动的山水之间去寻求美,去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教材中,有这样几篇传统篇目:《渔夫》《报任安书》《兰亭集序》《赤壁赋》《(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作者都直接或问接谈到自己如何看待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这是贯穿每个人生命的首要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局限文本的讲解与分析,而不是将作者的思想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来分析思考,结论往往肤浅而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甚至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悲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得最多、最丰富的情感,本文对古典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悲秋情结作一番分析,并对古人产生悲秋情结的原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在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心理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情感习惯、审美习惯及价值取向等。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不仅在古代文人身上有经常的表现,而且在现代文人身上得到了继承。本文作者把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概括为中国文人的五种情结,即漂泊情结、归隐情结、诗酒情结、乡土情结和悲秋情结。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国文人传统,对中国文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高蹈与超越,徘徊于庙堂山林之间,逍遥于艺术人生,寄情于诗酒玄言形成了魏晋文人生存的基本状态。研究中国文化的魏晋传统,对认识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放 《教师博览》2003,(8):34-35
中国现代文人没有同“教鞭”打过交道的人大约很少。那个时代,教书是一个较固定的职业.加之世纪初开,新风若炽,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徐特立等开明务实的办学家、教育家领袖.文人在其麾下一展风姿是很自然的。著名作家中除郭沫若、巴金、老舍等没有或仅短期教过书外。“五四”前后的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胡适、徐志摩、冰心、林语堂等就都和讲台有过密切关系。至于刘半农、钱玄同、刘大白、朱自清、俞平伯、闻一多、叶圣陶、夏丐尊、许地山、梁实秋、钱穆等人,就更是专职教师队伍中的名家,甚或掩过文名了。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一个文人写过一篇文章叫《字说》,其中有这么种说法,“波”是水之皮,当时便有人讥讽他:“那样的话,‘滑’应当是水之骨了。”一时传为笑谈。笑过之后,想一想,就觉得说“渡”是水之皮,不无道理,只不过不能推而广之罢了。又比如说文言文中有一个“孥”字,我不解其意,一查,才知道应当作“儿女”解。看看字形,可不是吗?  相似文献   

11.
两份履历     
我时常感叹自己平庸至极,成功离我太远、太远,并因此自卑和自悲。每每回首,总见失败与挫折像一长串苦瓜;挂满命运的藤:8岁小学辍学,回家放牛。10岁再次辍学,流浪乞讨。12岁初中辍学,正式下田。16岁报考中专落榜,举家失望。16~19岁家庭剧困,兄长背弃;食不果腹,衣不  相似文献   

12.
履历是每个求职者必须准备的材料。现行的履历写法多种多样。通过对履历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寻求一种简洁、有效的履历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小编履历     
职业:躲猫猫姓名:酸果童话年龄:10岁星座血型:金牛座AB型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躲起来。躲起来做什么呢?当然是等着被发现啦!被发现之后就再躲起来,再躲起来之后再被发现。如果没人发现我,我才懒得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在喧嚣的世间奔波忙碌,渐渐疲惫麻木时,什么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心灵?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能催生心灵的感悟。有了感悟,就不会寂寞孤独,因为心灵上的震撼是生在内心深处的永不熄灭的火焰,使心灵永远地拒绝冰冻。读书的意义,就在此。读书并领悟书中的智慧与精彩,能使入学会用微笑传递情感。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相似文献   

15.
何为书斋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书画同源,中国古代书写绘画全用毛笔,写出来、画出来即是书法和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普遍流露出建功立业的思想倾向,他们认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中,立德重于立功,立功重于立言。随时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以“学而优则仕”作为建功立业的手段和途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透出一种荒寒景象,这种景象经过历代文人的共同打造成为一种共同的审美追求,这与关注文学形式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发展有关,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文化积淀影响的结果。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历代文人何以把荒寒视为名贵之品。  相似文献   

18.
秦淮河是一条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河,它的繁华与伤感成为无数文人笔下的主题.十里秦淮,六朝金粉,这儿是醉生梦死、富贵温柔之地,亦是感慨世事无常的凭吊之处.多情文人抛不下歌舞樽前的欢乐,也忘不掉"商女歌玉树后庭花"的伤感."秦淮"扎根在了中国文人心中,成为某种文化情怀.也因此造就了秦淮佳丽卓绝的风骨与豪情.本文试着从这些历史文本中探索中国历代文人心中的"秦淮".  相似文献   

19.
谈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包括文人自杀、被杀等一切非正常死亡.本文从文人非正常死亡的历史钩沉和个案考察中,探究造成文人悲剧的诸多因素,进而挖掘这一文化现象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 ,中国文人都具有极强的忧患意识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 ,他们的命运又大都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常常要以丧失自我人格为代价 ,体现出极强的奴婢意识。奴婢意识 ,臣妾人格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 ,本文试图对这一人文景观作简要的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