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茉莉花开的日子似乎早消逝了,可闲暇之余,回忆的精灵便会唤醒记忆——那茉莉花开的季节,那清甜的芬芳,那芬芳里的偶遇……我们班有个"忧郁"女孩。三年来,一直躲在"白日不到处",灰灰暗暗,孤孤单单。同学们不愿亲近她,她也早已习惯了背后的冷嘲热讽,成为冷淡与喧嚣中的"路人"。可她幼小的心灵,却在怯怯地期盼着真挚的友谊,期盼着与知己闺密  相似文献   

2.
读着书,背着课文,我忽然记起了初中生活,有点伤感。七年级的我们,空降似的来到镇中学。火热的9月,一堆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站在操场上,病怏怏地喊着口号。身圆体肥的胖子,极其认真的“好人”,霸气十足的班长,一个名字问了几遍都记不住的我……我们如命中注定般,火热地相遇、相知。  相似文献   

3.
这是冬季过后的第一场雨。南方果真是纤弱的姑娘,雨下得淅淅沥沥。落花沾水,娇艳欲滴,混杂在袅袅炊烟里,眼前仿若一处仙境。静穆烟雨中,随雨而至的青草味扑鼻而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被唤醒,把我引入童年的茶园。  相似文献   

4.
小学时代可资记忆的东西实在太多,那时候,我们都是怀着一颗无邪的童心开始操练生活的,尽管当时的条件十分落后,可是落后的背后依然有零星的乐趣在闪烁。  相似文献   

5.
四叶草唱着欢快的歌谣,那是关于青春年少的记忆。在青葱岁月里,我哭过,笑过;失败过也成功过,它带给我记忆里不可磨灭的温暖。春——阳光暖暖柳条儿抽出了新芽,小草也伸出了柔嫩的手,似乎想抓住东方那一抹绚丽的晚霞。春天在渐渐泛绿的山坡上,在冬日沉沉的寒意中,在轻柔的风带来的湿润的芳香中,飘然而至。  相似文献   

6.
上个星期天,我去了图书馆,看到了一个用长发遮住左半边脸的年轻女子。她的右半边脸,皮肤白皙,那只大大的眼睛充满灵气,很美。可左半边脸为什么总是遮住的?我不禁打起了一个问号。一个小女孩走过  相似文献   

7.
人间的一切感动从来都是因人类的美德而绽放,因人性的良知酝酿而成,因人生价值的震撼而生成的。2009年的教育天空,便因这些真善美碰撞出的火花而星河灿烂,感动中国。  相似文献   

8.
陈牧远 《新读写》2023,(2):40-41
<正>记忆,是由千万帧滚动的胶片构成的。芬芳,则是回忆起那一刻的回甘与深刻;是像一只在烤箱中慢慢蓬松的小面包一样,散发出甜香;是当时空寂无聊的心脏,被甜香气息满满填上时的欣喜。留住那一种芬芳,截住那一帧画面,那是宝藏啊……我在琢磨,如何让它们恒久流长;我在琢磨,那百味芬芳。什么是芬芳?我在琢磨,它是不同于城市空气的清新。那年寒假,循着以往惯例,我与父母、友人一同进行一年一次的旅行。整理好行囊,  相似文献   

9.
香港作家东瑞在其98年作品极短篇集《留在记忆里》中,较为成功地动用了荒诞、象征、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表现技巧呈现现代都市人的困境与希翼。本文从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对此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家是最温馨的地方,那么炉灶就是家里最温暖的处所,是一家人心灵的港湾。记忆里的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座炉灶。冬天的炉灶是支在堂屋里的,那时候都很穷,买不起两套设备,冬天到了,寒流来了,每家每户都只在堂屋里支一个土炉子,一举两得:一是做饭,二是取暖。那时候的炉灶一般都支在门后墙角处不显眼的地方,占地不是很大,却用处多多,暖意融  相似文献   

11.
马超然 《新读写》2008,(1):24-25
北方,在作者的笔下,裹挟着浓浓的乡愁,让我想起齐豫的一曲《沙漠》:“前世的乡愁,铺展在眼前……”由作者的文字,不由自主地追念起自己的家乡。而后发现,家乡一直暗流在我们的血脉当中.应和着我们的呼吸,从未分别。 作者笔下的北方,就是带着这样的魔力。  相似文献   

12.
窗外,淡紫色的天空中挥洒着一朵一朵的苍白,直到整个世界都变得苍白了……我虽然很喜欢雪,但是此时脸上却没有浮现出那熟悉的笑容,心中也没有一点点喜悦。空气就在这凝结的时间里变得越来越冷,泪水的温度把悲伤一点点融化。  相似文献   

13.
我小时候生长在陕北矿区,母亲做的本地风味小吃是最受我们欢迎的。米酒的醇厚、油糕的酥甜、燕燕的清香、粽子的软糯,还有荞面合子、洋芋擦擦、鸡丝杂面……至今还时常把我的心占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我穿的毛衣都是奶奶亲手给我织的。每次奶奶织完毛衣都会自己先欣赏一番,然后她才走出房门,大声喊道:“乖乖,奶奶给你织了一件新毛衣。”在我的记忆中,我最多的衣服不是裙子和裤子,而是奶奶织的毛衣。  相似文献   

15.
正小时候,我住的大院里,曾经有一株桂花树。那时候,北京的院落里,一般种些海棠、丁香、石榴、枣树之类,很少有见种桂花树的。秋天时,它开花,花很小,藏在树叶间,不仔细看,几乎看不见。院里的街坊曾经用它加糖煮沸做过糖桂花。但是,在我的记忆里,似乎从来没有闻到过它的花香。这很奇怪,因为在书中看过介绍,说桂花的香味是很浓郁的。那株桂花树种了没几年就死了。大概是水土不服,或者,在北京的大院里很难养。不过,  相似文献   

16.
记忆里的饼     
“来个饼!”“什么味儿?”“甜的!”看着那热气腾腾的饼,我又回想起了我那高高瘦瘦的爷爷。小时候的事至今已忘得差不多了,只有爷爷和我爱吃的这饼却始终忘不了。那时,只要爷爷路过这家饼店,都要买一些饼,每次都是那种特别的味儿。在爷爷的影响下,渐渐地,我也爱吃这家饼店的饼了。小时候,我经常会闹肚子。每次肚子疼时,我便哭得不可开交,可一看见爷爷买来的饼就不哭了。只要上街路过这家饼店,我都会吵着让爸妈进去买饼。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可爷爷和那饼却离我越来越远了。记得有一次我在玩时,爷爷正在晒太阳。他把我叫过去问我学习怎样,…  相似文献   

17.
徐建华 《家长》2012,(2):88-88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再也不会费尽心思地熬糖稀了。但童年里的那种甜蜜的味道却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忘却。我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因为奶奶说:"吃了甜的东西,嘴就会变甜,说话也会更好听。"  相似文献   

18.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上的秋千上……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盼望游戏的童年”,每个人部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而我的童年却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记忆里的光     
现在的人可能无法想象,我长到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那是一种铭记终生的感受。1949年初冬,我由跟着父亲认字,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年龄大的同学有十三四岁的。一位见多识广年龄大的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当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相似文献   

20.
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傅老师带来了一位姓樊的女同学。她看上去一副怯生生的模样。果然,没几天,传出消息说,她爸爸原来在县城文化馆工作,因为犯了错误,受了处分,在城里呆不下去,就全家迁到了我们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