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八月我调到县委通讯组工作。就在这时候,通讯秘书(即通讯组负责人)调走了,全县的通讯报道工作都落到我的肩上。过去我未搞过通讯报道工作,只是向县广播站撰写过一些稿件,文字基础比较差,思想压力颇大。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园地     
我是一位化学教师,课余时间喜欢写作儿童文学作品,并加入了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前年,镇学区成立通讯组,知道我有写作爱好,特邀我参加。恭敬不如从命,我勇于承担了担子,并决心努力工作,干出点成绩。在采访过程中,我很注重发现有趣的细节,挖掘其内涵,写了一些略有文彩的“豆腐块儿”。虽然辛辛苦苦炮制,却没有一块上“宴席”。于是,就有人说这说那了。  相似文献   

3.
平时到部队采访,经常听到一些报道人员反映,发生在身边的事太平凡,不知道应该采访什么,找不到新闻写。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腿太懒、动脑少、手不勤。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必须多学、多思、多跑、多写。下面几段文字,就是我在宣传报道工作中的几点感受。  一、勤去基层边关,多到艰苦单位,哪里有新闻就在哪里出现  工作中,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不跑找不到好新闻线索,不苦写不出好新闻稿件。近年来,为搞好本职工作,我上雪山、走高原、钻山沟,深入部队进行调查采访。哪里有新闻我就在哪里出现,不管有多大困难,…  相似文献   

4.
我初搞新闻报道时,抱着“万箭齐发,必有一中”的侥幸心理,只注意埋头苦写,忽视科学的采访态度和方法,到基层采访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抓到一些面上的材料,就如获至宝,常常是采访小半天,关门写两天。结果,稿子写了不少,送到报社像“泥牛入海”。一些同行看了我的稿子评论说:缺胳膊少腿,先天不足。后来,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了稿子先天不足的原因是把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搞颠倒了。于是,我改变过去轻采重写的毛病,把分时间用在采访上,掌握大第一手资料。这样,脑子里“货”,写起来也就顺手多了。如《马素花的“半个儿子”》这篇报道,我在写作…  相似文献   

5.
通许县税务局通讯组从前年三月到现在,共发稿件一百二十多篇,被县里评为通讯报道先进单位。这个局经常把通讯报道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通讯领导小组。领导成员还亲自写稿。今年四月,局里举办了新闻业务培训班,聘请广播站编辑和县通讯组的同志进行业务辅导。从五月份开始,由广播站代培训通讯员,一次两人,准备年底将通讯员培训一遍。局里还给每个通讯员订阅了通讯员报和华中信息导报各一份,统一购买《写作入门》等业务书籍,人手一册。通讯组副组长娄季云,用自己的稿  相似文献   

6.
友人造访,带来一本书——《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以下简称《技巧》),劝我看看,声称值得一读。说实在话,这类书近年来翻阅了不少,千人一面,留下较深印象的,寥寥可数,所以真不想读,怕耗时间,但在友人的极力推荐下,我便试着走了进去。刚打开几页,就觉得此书不同一般,时时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待合拢全书时,我感到,它是新闻学同类著作中比较上乘的作品之一。采访和写作,是新闻工作实践的两大块,有人说:七分采、三分写,报道来自采访,采访决定报道。其实,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因为采访只能决定报道本身,而决定不了报道的优劣与好坏。采访获取报道素材,而从报道素材到新闻作品,还要走一段路程。怎样出色地走好这一段行程,同样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费心的地方。作者在书中指出:“有些记者虽然具备很强的采访新闻的能力,却缺乏撰写稿件的高超技巧。他们重视采访过程,忽视写作过程,他们每次采访都是满载而归,而写成文字发表,或者发表后引入注目的则很少。他们确时在稿件上塞满不分轻重、主次的事  相似文献   

7.
许多通讯员感到,去一个单位采访一两次后,稿件没上报,就觉得脸上不光彩,不好意思再去采访,怕人家说风凉话。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1985年初,我刚到县委通讯组工作,就听说浒湾乡曹湾村的妇联、共青团、民兵等组织,是全国的先进单位,我先后三次到该村采访,写了几篇稿子都石沉大海。从此,我再也不愿到曹湾村去,生怕他们问起稿子的情况。后来,领导让我去时,才硬着头皮去了。没想到村党支部书记陈久涛见了我,就象久别重逢的朋友,亲热地说:“你好久没来,工作挺忙吧?”我坦率地向他讲了这段时间的想法,他听完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报纸又不专是为咱们办的,哪能一写就(?)。”支书的话,打消了  相似文献   

8.
有人重视写作,认为只要有一支生花妙笔,就能写出精彩的报道来;有人则注重采访,认为七分靠采,三分靠写。对第一种见解我不敢苟同;第二种,觉得它是对的,但似乎又不尽然,尚缺少点什么。于是,我想起了报  相似文献   

9.
母校老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一名新记者,怎样才能迅速上路,胜任起报道工作?我现在还回答不好,但有一点体会,就是写,写,不停地写!多实践,多思考,入门就快,上路就快! 我们系统地学习过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等课程,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学了这些,并不等于熟悉了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与驻地记者一道采访,或者带年轻人下基层采访,谈起新闻写作,他们常常会问,老詹,为什么大家同样写文章,有的人写得又生动又吸引人,有的人却写得枯燥干巴,一点没有看头呢?写作水平高低,究竟秘诀何在?我说,水平高低在选择。那年,和北京站站长徐文营到燕山石化采访,上车后我对小徐说,文营呀,假如这篇稿子由你来写,也让我同时写的话,咱们一上路,就开始在作选择了。作哪些选择呢?第一,对象的选择。这没什么区别,大家的目标,都是燕山石化。第二,角度的选择。到燕山石化,到底写什么呢,也许可以有五个角度,你选择了A角度,我选择了C角度,如果我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人物报道在传播现代意识、先进观念方面的强势作用尤为明显.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人物报道中如何把新闻眼的镜头聚焦到人物身上、如何采访、如何写作,在写人的原则、方法与技巧上有何通则和注意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1983年10月,我高中毕业不久,从豫东平原入伍来到东海前哨的一个小岛上。两年多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先后被新闻单位采用七十八篇,连续被评为优秀报道员。1984年初春,上级把我从连队抽到团机关搞报道。一个月写了几十篇稿子,都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一次师里一位报道员到我们单位采访的稿件,不久就在报上登出来了。我想,发生在自己单位的事,我怎么没发现呢?这就是差距。“别人写的能见报,我也一定要见报!”于是,我从新华书店买来《新闻采访与写作》、  相似文献   

13.
搞报道通常要求领会上情,了解下情。这就需要报道员采访上级领导。可许多报道员不愿采访领导,或见了领导就发慌。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存有“怕稿子写了发不出来不好意思面对领导”、“因领导工作忙采访怕打扰”、“领导平时管理严不敢近距离接触”等思想。久而久之,采访领导就成了部分报道员最挠头的事。从一名报道员成长为一名副营级报道干事,我既采访过列兵也采访过师以上领导,回顾起来体会有三:  相似文献   

14.
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深入调查研究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更是写好深度报道的法宝.我在多年的采写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我上初中时就爱上了新闻报道。1962年发表过一篇通讯,人物失真,报社的同志亲临我家耐心教育。我写了一篇吸取教训的文章,登在当时的《通讯工作》上。动乱年代,因怕那篇报道受牵连,终日忐忑不安,曾下决心不再写稿。党的三中全会后,县委通讯组的同志反复动员我写稿,并把《河南日报通讯》发给我,《新闻爱好者》诞生后,又年年替我订阅。每收到刊物,我都爱不释手,认真学习。在通讯组的帮助下,我又提笔写稿,而且满怀热情,采用率高,年年被县评为模范通讯员,还连续3年获地区的奖励。1987年在全国农林科教电影片汇映月活动中,获荣誉证书。1987年县里解决科技人员家属“农转非”时,把优秀通讯员作为一个条件,给我解决了一个孩子的城市户口。1988年县里评定技术职称时,我获经济师称号,因此晋升了一级工资。我非常感激通讯组对我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宝丰县小店乡2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通讯员,在乡中心通讯组率领下,全乡重要新闻都能及时上报。马街北村通讯员周良把猪饲料添加剂的用法、效果传授给群众,收到良好效果。他及时写稿送县广播站,向全县推广。马街周梦果交售万斤粮,该村通讯员怕写不好,邀附近几个村的通讯员联合采访,共同写作。不仅电台及时播出,也锻炼了大家的写作能力。乡棉纺厂厂长王全生是一位成绩显著的农民企业家,为介绍他的风采和经验,乡中心通讯组率领大家联合采写,系统地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的报道写作范围一般是本地、本单位的各种情况,但这不是说你只能采写本单位的人和事.作为一名常年搞通讯报道的企业政工人员,我就不想囿于自己的采访范围,经常主动出击,去采访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我不仅写公司里的报道,而且也写社会上的新闻.一次,我经过公司5号厂门,发现厂区里正在砌一个大的水池,停下一问,知道公司为节省排污费,自建循环管道净化外排水.我立即抓住这一线索采访,写就的稿件很快被部、省、市报采用.由于这样做,对市里的洋澜湖有减轻污染的好处,市报还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用了此稿.近两年,我写过反映工商的《工商所长玩秤“揭秘”》、优秀教师的《捧着一颗心来》等稿件,均被采用.从我的实践说明,一名通讯员千万不要囿于一地、一部门,走出狭窄的采访圈子,你会发现要写的新闻咋写也写不完.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临泉县鲖城区委十分关心通讯员的成长,积极为他们提供报道线索,帮助采访。区委明确表态,支持大家写批评稿。去年还把一名曾写批评稿,反映该区农民负担过重的通讯员聘请到区委通讯组里。区委主要负责同志经常召集通讯员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和工作中的困难,协助解决。还规定,凡获得县里奖励的通讯员,区委还  相似文献   

19.
刚迷上“爬格子”那阵子,我的写作热情很高,尤其是到报道组以后,更加勤奋,几乎每晚都要写作到一两点钟。由于我写的稿子没有感动过自己,自然也就打动不了编辑,结果“报道员”的头衔扛了几个月,竟然毫无收获。一次,我听说有个女兵连队的指导员,不顾“小家”顾“大家”,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一天她回到家,替3岁的儿子过生日时,孩子却叫她一阿姨”。于是,每逢周末,战士们便将她“撵”回家。采访到她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回去后顾不上吃饭,连夜动手写稿,将采访的材料整理成为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稿子发出没几天,便在《…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一直是写消息、通讯的,近几年来, 我试着写了十多篇专访, 摸索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几次采访经过谈点体会。一次,我到四川参加长江航运系统通讯报道会议,在回程的船上,巧遇当时任国家体委顾问的荣高棠。当时我就想请他谈谈怎样根据长江航运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特点,搞好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