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广告双关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广告主为达到其推销产品的目的,经常运用双关语策略来引起受众的注意。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实例赏析了中英广告运用双关语以达到吸引受众,取得最佳关联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倪铭晖 《海外英语》2011,(15):253-254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语言对于一则广告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告商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尤其是双关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该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广告双关语是如何作用于受众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3.
党美丽 《文教资料》2013,(13):24-26
尽管广告交际与关联理论所讨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有一定差异,但从本质上来讲,广告交际仍属于明示-推理交际范畴。广告的功利性导致广告受众对广告采取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故广告制作人使用新奇隐喻作为明示刺激信号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导受众参与广告信息的推理过程,从而在有限的篇幅内迂回向广告受众传递更多有效信息,将受众导向最佳关联,进而达到广告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广告自身的功利性特点易使广告受众产生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而预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常常被广告撰写人用来不露痕迹地增强广告的说服效果。本文在回顾预设的历史背景及理论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预设的特点、预设在广告语中的分类,并用关联理论分析了其策略性。  相似文献   

5.
英语广告双关语能够提高广告信息的记忆度,并且更加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依据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分析英语广告双关语的交际过程以及读者对其解读过程,并对广告双关语认知过程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可以使广告受众能更深入地理解广告双关语,也能使广告商能更好地将双关这种修辞手法运用于广告交际中。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广告中恰当地运用双关语,更容易让广告达到影响交际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关联理论视阈中的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渲染效果,来客观揭示广告受众对广告的认知过程,以及一语双关在英语广告中取得显著交际效果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英汉广告中的文化缺省翻译是实现原交际者的意图,诱导广告受众接受其产品或服务,从而使交际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其主要策略是:一、以目的语读者为视点对译文进行归化性明示;二、以最佳关联为原则对译文进行异化性明示;三、化繁为简,重新组合,突出交际意图;四、调整原语信息,实现译文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8.
赵瑞 《成才之路》2010,(18):86-86
关联理论是当代新的语用理论,它指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在解释交际理解过程的诸多理论中,它最具解释力。根据关联理论,理解广告话语的过程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是广告受众寻找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该过程也是受众根据各种语境假设,推导广告话语的含义,从而解读广告主所要传递的信息的过程。本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跨文化语境下的广告的成功及失败案例,提出跨文化广告应充分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国人民的认知心理及风俗习惯,让他国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最佳关联,更好地理解广告内容及意图,从而实现广告的最佳效应,更好地宣传本国产品。  相似文献   

9.
由于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作为交际主体的广告商和广告受众需要参照认知经验提供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或理解话语。通过框架理论分析英语商业广告能揭示广告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广告商通过选择特定的视角来凸显产品的独特卖点,在传递产品信息的同时影响广告受众的认知过程,使其接受广告中宣传的产品,最终达到交际成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关联理论,理解广告话语的过程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是广告受众寻找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该过程也是受众根据各种语境假设(旧信息)推导广告话语(新信息)的含义,从而解读广告主所要传递的信息(交际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用学理论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广告主为了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其广告的产品,往往运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手段。这些表达手段体现出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间接性、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斯皮伯和威尔逊(Sperber and Wilson)的关联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关于认知和交际的理论,它已被广泛运用于口译和笔译研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委婉语口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一个语际间的阐释过程,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过程。其口译策略是:直接翻译法、间接翻译法和变通法。  相似文献   

14.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涉及说话人话语生成与听话人认知推理。作为话语信息组构起点和认知推理前提的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说话人语用预设量的偏差和说话人预设的语用含糊,均会影响说话人话语的明示性和突显度,制约听话人的正确推理,是造成话语误解的重要因由。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主张用关联原则来解释人类的交际活动。关联理论把语境看作是变项,把交际活动看作是利用语境假设来研究话语内容的学科。这里的语境假设可以理解为产生于人们的认知语境,即人们对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支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的认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常利用认知语境中的内容来对话语进行理解和推导,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Relevance Theory was developed in 1986, it has been applied to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by researchers. In a global economic background,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practice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from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As an important rhetoric means of advertisement, puns are faced with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e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advertisemen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Detailed examples will be give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advertisement broadcast and at the same time remain its creativity. It is a keen hope that this paper would be helpful to tho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ors.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人类的认知、大脑机能和语境效果,语境在我们理解话语和文本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翻译文本需要译者根据动态语境进行推理,动态语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和环境的关联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某种关联,尤其是最佳关联。根据最佳关联的原则,译者可以正确地理解原文,然后推理出最合适的语境,将其恰当地翻译成目标语。  相似文献   

19.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背景是其环境。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广告语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感知网络广告语在商品营销中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20.
Relevance Theory Regards human communication as an intentional activity,and as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cognitive process.Based on the three key concepts of RT,the present paper show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theor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context environment;mutual manifestness;optimal relevance;SLA;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