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政策过程分析:自主招生公平问题的内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政策科学的过程分析框架,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监控三大方面,结合当前自主招生公平问题,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公平问题隐藏于政策本身和政策环境中.目前我国自主招生所面临的公平质疑,既可能是政策设计的某些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也可能是由于政策适切性差、执行走样、评估和监控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偶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运用倡议联盟框架,分析梳理从自主招生政策产生到被"强基计划"取代的政策变迁过程和变迁逻辑。基于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政策嬗变分析,旨在对"强基计划"的实施和我国的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政策建议。"强基计划"政策的实施和执行过程中应重视公共舆论导向,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处理好公平性与科学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国家本位和个人志趣的关系,循序推进,有序构建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主招生制度自2003年教育改革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这一政策的执行目标、执行方法和模式、执行的具体过程以及执行期间问题的反馈等方面的探讨,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建议,希冀对该政策的执行方法上的继续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流动人口的增加,受户籍、基础教育水平差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异地高考政策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针对特殊群体、影响众多利益主体的特殊教育政策。基于当下异地高考政策执行现状,运用萨巴蒂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从异地高考政策的特性、政策本身因素、政策外部环境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因素四个角度对我国异地高考政策执行情况的核心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得出现行的国内户籍制度和不同省市高考招生政策的差异性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多方利益冲突是表现形式,政策门槛是助推因素等基本结论。为使极具中国治理特色的异地高考政策产生切实有效的政策效应,更多地满足各方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可从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网络、逐步放宽户籍门槛、改革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搭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原因及纠正策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政策频繁颁布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在具体执行中出现了方式僵化、角度偏离等偏差现象.分析认为,高校体育地位边缘化是其环境障碍,体育伤害事故归责不明是其直接诱因,多方利益不均衡是其根本动因.提出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策略:狠抓体育课质量,切实提升高校体育的地位;切实执行体育风险防控,理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多渠道拓宽、优化政策执行资源和环境,提升体育政策的执行效力;提高政策目标层次,协调政策执行中多元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行14年,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并不一致,在政策执行和变迁的过程中,多方政策参与者实际上按照各自的目标、遵从各自的利益、用各自的行动对政策进行了再构建。文章从政策的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分析自主招生政策推行的初衷和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非意图结果,展现政策参与者对自主招生政策重构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驱动。2007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正式授权开展试点自主招生,至今已历经8年的探索与考验。通过对广东民办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进行梳理分析,总结自主招生改革对职业教育、高等院校、社会和考生的重大意义,同时深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认可度低、招生数量少吸引力不强、招生规模小录取成本高、责任压力大廉政风险高、政策变动大自主空间越来越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高校招生人员权力寻租现象是当前政府、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自主招生政策中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探讨了政府与高校的交易成本来源、测量及调控。发现在自主招生中,信息不对称、高校人员的投机性倾向、高校的"小数现象"、组织对策的缺失等使得政府承担着较高的交易成本。为此,需通过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建立监督委员会,设置自主招生合同期限,加强对高校的评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惩处机制等措施来降低交易成本,以确保自主招生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祁占勇  杜越 《教育研究》2023,(5):145-156
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评估是指通过事实与反事实的双重归因,确立教育政策执行与教育政策目标群体内外影响变化之间的因果关联,完整、清晰、客观地阐释政策执行对受众群体的最终影响变化。评估的目的在于精准识别并处理政策执行活动中的矛盾症结,有效推动教育政策活动的开展。将影响评估引入教育政策执行评估,尽可能析出并解读教育政策执行的“净影响”,对完善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乃至优化教育政策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果分析和变革理论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评估的本质阐释提供事实与反事实的逻辑自洽。定量主流下的倍差分析法、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倾向值匹配法等非试验方法和随机干预试验法,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评估何以可行指明方法论层面的行动逻辑。问题导向下构建完整因果链、制定科学的影响评估设计、收集并分析支撑数据、输出因果效应等一系列流程,则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评估的具体操作搭建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政策在天津的执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指导下,结合天津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天津市制定了<2009年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该政策提出,试点院校自主确定报考资格、自主组织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进行录取.调查分析表明,这一自主招考政策初步达到了分层选拔的政策目的.但总体来看,该政策在考核内容、宣传及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入手,针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循着政策执行问题察觉、政策执行问题界定、政策执行问题陈述的逻辑顺序和分析框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招生一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永恒的话题,高校招生体制的改革也一直是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颇受关注的焦点。自主招生改革是高校招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大步,这一步自2003年迈出迄今已有7年,然而在这7年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一直存在争议,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也带来诸如对公平的冲击等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由来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央政府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发布以来,北京市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然而,从北京市执行该文件的过程来看,“大学生村官”政策这一项内容相对执行得更为彻底,体现出了中央政策的地方选择性执行的特点。政策的地方选择性执行有其自身缘由和内在逻辑,是政策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辨证统一,也反映了政策执行的本土化自主创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点击政策   三大变化,考生受益   综观今年自主招生政策,不仅增加了自主招生试点院校,而且在招生计划、录取方式等方面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招生》2006,(2):16-17
点击政策 三大变化,考生受益 综观今年自主招生政策,不仅增加了自主招生试点院校,而且在招生计划、录取方式等方面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6.
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正文中简称"指标到校政策")是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公平。自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提到"指标到校"政策至今,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有待考证。笔者采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以温特的政策规划过程与执行结果模式为分析框架,对指标到校政策的规划过程与执行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从目标达成与问题解决维度对执行结果进行考量,以衡量公平与均衡目标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学招生入学考试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从统一招生考试到自主招生考试。发生这种变革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因是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政府职能由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与此相伴随的是高校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实质是要求面对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实现中国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的目标。目前,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能否成为一项国家教育考试政策争论颇多,本文就我国目前和今后的发展走向分析后认为: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主体利益诉求及策略选择进行探讨,指出不对等利益博弈中的主体策略选择对政策的影响在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在施行中不可操之过急。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制度设计和监督体系,健全考试和认证体系,提高自主招生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地保障自主招生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邵海霞 《文教资料》2009,(14):105-107
本文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制度执行存在的问题。如政策执行主体的行政低效率困境、政策执行的社会心理困境、政策执行的家庭困境.并对这些困境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据《安徽商报》报道,安徽六安市苏埠中学的近40名学生今年4月份"应邀"到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参观,并参加了一场自主招生"考试",十几天后竟莫名其妙地被录取,且被告知不能再参加今年的高考。"被"录取的学生及其家长认为这完全是欺骗。自主招生本是利于考生、利于学校的好事,但好事却办成了坏事,主要原因是学校在执行自主招生政策时走了样。一是宣传走样。明明是自主招生考试,却故意不明说,硬说是"邀请同学们到学校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