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平以《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反腐题材的小说在文坛上掀起一股现实主义冲击波.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响。张平的反腐题材小说与其他作家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有很多共同点,更有诸多突破、超越。这种超越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平的作品总是既勇敢地揭露腐败,也热情地弘扬正气;二是张平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强烈的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2.
青年作家张平创作的《抉择》之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不只是小说中所描写的令人魂魄颤栗的事实,更主要的是作家为老百姓立言的艺术追求,是作家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的创作思想,是作家对人民的命运、进而对党和国家的命运的深深忧患,以及融化于作品人物身上的作家内心的正义、道德与良知.  相似文献   

3.
张平在世纪之交创作了一系列关注现实、关心老百姓心声的反腐小说。这些反腐小说揭示了方方面面的腐败问题。张平敢为人民先声的勇气,使他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果。而作家对腐败问题的思考,对正确认识反腐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赵树理和张平,从文学观上看,他们都是自觉地要做公众的代言人。从作品所反映的题材看,赵树理仅限于农村和农民;而张平却广泛得多,既有农村和农民(《天网》),也有工厂和工人(《抉择》),还有公安干警(《十面埋伏》)、学生(《对面的女孩》)等。从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看,张平要比赵树理更深刻和更尖锐一些。从人物刻画上看,赵树理的功力显然比张平要厚重,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张平作品中的人物,还有简单化、平面化、理念化之痕。从故事设置和叙述方式上看,赵树理特别重视故事的吸引力,很少用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追求的是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而张平则恰恰相反,经常使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要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于深化主题是很有作用的,但同时却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和张平选择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虽然走得比较艰难,但他们都不后悔,也不退却,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仍然需要赵树理和张平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张平是一个现实主义意识很强的作家。他的反腐小说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浓厚的"清官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者的清官意识由小说中的清官形象来张扬;二是作者的清官意识既有传统人治的色彩,又有现代法律的特色;三是作者的清官意识体现了对广大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6.
广告属于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同程度地受到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民族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广告设计十分重视将民族文化的创意理念和创意思路融进广告设计之中,不但使广告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视觉美感效果,而且使广告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张平的<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不胫而走,形成新的阅读热点,并多次获各种奖项.这在90年代是难得的.本文从文学角度剖析张平热的成因,以及张平艺术探索的成果、得失,试图能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张平--这90年代文学领域的独特风光.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三月一日,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在太原隆重举行《山西文学》一九八一年优秀短篇小说授奖大会。获奖的作品共有十三篇,其中我院中文系学生张平同志创作的小说《祭妻》,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重新审视张平以《抉择》为代表的反腐力作所引起的反响,从创作动机、创作主旨以及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等多个角度,结合张平的几部立足现实的反腐小说对其创作进行整体检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平的反腐小说作品,其根本属性当属政论性的文学作品,《抉择》当属最为典范之作。张平以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直面现实,为千千万万老百姓代言,通过书写故事,表达英雄主题,契合了中国百姓的传统文化心理;张平文学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几部反腐力作表现了对改革和反腐的颂扬,对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大胆地揭露,且将二者很好结合;运用朴拙手法,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存在,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论长篇纪实文学《天网》刘定恒在晋军崛起的青年作家中,张平是继承和发扬山药蛋派优良传统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他从1981年发表《祭妻》开始的家庭系列小说,就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饱满的激情,直面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时代精神,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80年代中期开...  相似文献   

11.
张平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说处女作《祭妻》之所以在当时“伤痕文学”的小说创作潮流中,显得有些不同流俗,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被完全地遮蔽和淹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兰子这样一位带有一定的精神超拔性,别具相当人性深度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姐姐》讲述的依然是一个类似于《祭妻》的悲剧故事。《姐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众多的小说作品中脱颖而出,能够被评为1984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同样与小说成功塑造了姐姐这一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有关。与当时的“伤痕”、“反思”小说作品中普遍地把历经“反右”、“文革”磨难,后又获得平反的知识分子设定为文本的视角性人物不同,张平的中篇小说《梦中的情思》的艺术视点又一次聚焦在了作为女性的秀兰身上,从而也使《梦中的情思》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三丰全集》实为张三丰史料汇编,其内容既有本人著述,又有后人整理;既有门人撰稿,又有托名说教;既有民间传说,又有乩坛降笔;既有史志碑刻,又有笔记杂著……通过这本全集,可以全面了解张三丰及其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在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中。“寓意说”贯串了《金瓶梅》评点的始终,与苦孝说、泄愤说等共同构筑起了其批评体系的整体框架,而“王世贞著《金瓶梅》说”对这一理论框架形成具有直接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对他在清平湾插队的一支怀想之歌 ,写于作者离开清平湾 1 0年之后 ,是作者于病榻之上凭记忆写下的一篇牧歌式的散文化小说。本文试图在理清现实中的清平湾与文本中呈现出的清平湾间的距离 ,从而阐明作者本身的创作意图和文本中的这种意图的实现度 ,去深掘作品的丰富性 ,去揭示作者写作技巧的高妙处 ,进而阐明这一作品对丰富知青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会通为张舜徽校雠学的显著特征.虽然张氏关于校雠学的一些观点存在偏激,但其会通的校雠学在古文献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依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解》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小说《平妖传》署名张无咎所作的两篇序文,虽有差异,但并非伪作,它们提供了《平妖传》版本的相关真实信息:《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均非原本,四十回本为冯梦龙增补本,原本应该是回数在二十回和四十回之间的本子。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平妖传》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8.
用小说文本为人民代言--陆天明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天明是开反腐学先河的作家。他以人民的需要为创作的宗旨,用学的形式为人民代言。他的作品有着思想的深邃的审美的畅意;这既表现在他从独特的写作视角对腐败产生的根源和危害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的思考和透视,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生活在百姓中间的反腐英雄的形象;也表现在他一直运用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建构他的审美世界,受到人们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根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角》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大量采录他人之作,甚至连结构设置也多有取资,不过它不是简单抄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通盘考虑了《金瓶梅》全书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之后,根据需要进行移植和改造,"王招宣府"的故事、人物便是一个例证。书中不论是潘金莲还是林氏母子的故事,完全是兰陵笑笑生的"首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