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校外托管班的迅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广大家长的需求。但是托管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对托管班的性质没有界定,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没有牵头单位,托管班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存在风险,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等。政府要加大对托管班的监管力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探索建立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的新形式是创新西安市校外托管机构治理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减负背景下,学龄儿童(指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照顾赤字明显增大,儿童照顾逐渐由家庭走向市场,由此催生了大量专门照顾、辅导学龄儿童的市场化课后托管班,其服务质量关系着儿童未来发展。儿童照顾是一种情感劳动,不仅需要投入体力和时间,更加需要情感的投入与回报。本研究以M市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与访谈的方法,面向托管工作人群,研究托管服务中存在的情感劳动困境。研究发现,托管工作人员被期待付出大量情感,将托管儿童视为“自己的孩子”,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然而,托管工作频繁遭遇负向情感事件,且情感付出与回报不平衡,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劳动过程中,不少托管教师通常采用浅层表演方式,虚与委蛇,托管负责人虽意欲采用深层表演方式,但因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导致托管服务中的情感劳动异化,影响服务质量。因而需要政府、托管班和家长等社会主体合作加强情感劳动管理,促进情感投入和回报的平衡,提高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伴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的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压力之大,生活节奏之快。许多父母因无暇照顾孩子吃饭、午休、上下学以及课业辅导,于是,一个专门负责儿童课后临时看管的新兴行业——"托管班"便应运而生了。"托管班"也称"小饭桌",主要指托管机构有针对性地面向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家庭,专门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照顾学生中晚餐和午休,并辅导作业,陪伴孩子游戏,为学生集中提供安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来,一种专门替家长临时照看、接送和辅导孩子的新行当"校外学生托管班""小餐桌"逐渐火了起来,并且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和家长往往把焦点放在这些机构的饮食安全、人身安全方面,把"是否能让孩子吃好、睡好"作为选择的重点,却忽略了这些机构对孩子行为习惯的监管和培养,忽略了孩子在校外小餐桌等托管机构的行为表现。为了"解决学生校内校外两面人"的问题,"彻底铲除学生滋生坏习惯的空间",学校将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着眼于注重学生校内、校外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努力提升德育效果,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延伸教育触角,让校外托管机构实现无缝隙德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工在经济发展的时代不断细化,人们与工作的结合度日益提高。一些家长对指导孩子学习有心无力;家长下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之间形成了一个"空白期";加之国家鼓励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等,共同催生了托管班,引发了一系列思考。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校外托管班的简介、小学生校外托管班发展现状及分析和新模式探讨三大方面进行阐释,为解决小学生托管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州市小学"课后托管"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主要受益群体支持和需要"课后托管",家长倾向"课后托管"中的素质培养服务,家长和社区群体对于"校内托管"有很高的认同度,政府对"课后托管"的财政支持不足,教师和校长群体对"课后托管"的思想认识仍未到位。为推进小学"课后托管",政府应确定"课后托管"为政府公共教育服务范畴,明确"课后托管"服务的教育功能定位,建立以公立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多元托管服务体系,构建政府家庭合理共担的"课后托管"成本分担机制,加强"课后托管"工作的规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赵静芳:贝尔安亲创始人,牛耳教育创始人,中南大学兼职副教授,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课后服务专委会主任。2016年获评“中国教育影响力人物”。小饭桌、家庭食堂、托管班……这些词的出现,既反映了家长的痛点,又夹杂着一些不正规、不规范的印象。虽然托管需求由来已久,但校外托管算一个行业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答案并不明朗。2021年11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校外托管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托管机构从不被看见,摇身一变成了课后服务的“正规军”。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教育托管服务的出现与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托管形式大致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种,无论是从托管内容、性质与委托关系看,两者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也存在各种规范问题。教育托管发展迅速,有其契机与必要,即其必适宜于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反映出相关公共服务的缺失,究其原因可以从时代与家庭的变革与发展需求,以及学生课后安全保障体系缺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据此认为改善教育托管的现状有必要完善校内托管服务,并建立儿童社会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于洁 《成人教育》2008,(11):83-84
由于家长对托管班需求的加大,托管班行业日益壮大。托管班帮助家长解决了无暇接送、照顾孩子的实际困难,但又同时存在很多隐患问题,急需规范和管理。在目前我国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托管班可以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补充来发展建设,衔接补充学校教育,开辟学生课后安全文明的活动场所。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规范发展托管班行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城市中有大量私人托管机构出现,城市小学生"全托"现象越来越普遍.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将孩子全托,使孩子与父母、亲人相分离,这将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本文以厦门市某区属公办小学为例,对城市小学生"全托"现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7月7日02版报道:据有关媒体报道,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多地已对外发布了暑期托管班服务安排,看护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双职工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看护内容多围绕素质教育展开.伴随着各地暑期托管安排的出炉,托管服务在教育圈内外引起广泛热议.由此,作为一项新的教育服务政策,如何理解其初衷和内涵,如何顺利推动以及让学生真正受益,成为需要迫切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托管生的教育工作 ?”这是我国实施第八次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话题。一、农村托管生的问题今年 7月 ,我们在某山区调查 ,某镇总人口 12 178人 ,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 6 2 36人。从该镇中心小学校得知 :六年级有 2 6 3个学生 ,其中单亲外出务工的家庭学生有 143人 ,占 5 4 3%,双亲外出务工的家庭有学生 42人 ,占 16 %。双亲外出务工的子女由爷爷、婆婆或亲戚或朋友托管。由此 ,我国派生出了农村小学托管生 ,其群体正不断扩大 ,而农村小学托管生教育却令人堪忧。其具体表现在 :1 农村小学托管生家教空档73岁的单身刘大爷…  相似文献   

13.
对福州市950位家长和700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他们对小学生托管教育现状的认识和需求。结果表明,64.5%家长需要托管教育服务,尤其在工作日下午放学后;选择机构时优先考虑"机构的合法资质"和"师资素质";"每日作业辅导"是近半数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需求;家长与学生对托管服务的满意率为60.8%、70.0%,问题反馈涉及安全、师资、环境等。建议从"建立监管体制"和"服务标准化"、"建设从业者准入机制"入手整顿和规范小学生托管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4.
法国儿童出生率和妇女就业率的上升让儿童在校外时间接受家庭以外的托管需求日渐增加。法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托管工作,主要通过"课外活动中心"进行。它是家庭和学校之外的教育空间对儿童教育的补充,通过各种校外活动进行公民道德、合作精神和集体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我国儿童托管可借鉴法国的经验,探索儿童托管的具体策略与途径,加强政府的投入和监管,推动我国儿童托管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小学减负力度的不断加大,南京市放学时间大大提前,多数小学放学时间在下午3点或者4点左右。这就给很多的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带来了不少后顾之忧。没人接怎么办?小孩放在托管班,安全怎么保证?不少家长开始期待:是否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也能待在学校,等家长下班之后再去接。为了满足家长需求,前不久南京市在琅琊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汉口路小学等数所小学试点"弹性放学",家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基础。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其城市发展与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梳理小学名校教育集团化的发展历程与模式。研究发现:原有的主城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校教育集团化向新城区扩散,形成名校合并、直属分校、托管办学、合作办学四种小学名校集团化模式。这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同一行政区内部教育集团内小学的流动,但对优质小学教育资源跨区流动影响相对较小。进一步通过名校集团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更要促进中学名校资源在城市不同区域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7.
小学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学生看护上存在空档期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发达国家对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的提供关注较早,已将其列为国家层面教育公平与机会保障的重要政策,托管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构成要素也有着很多共性。从我国课后托管的现实需求出发,放眼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扬长避短,有效借鉴,将每个家庭相似的个体困境在政府政策层面得以整体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点半”问题一直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劳动市场和教育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母双方对子女看护的外在需求增加,教育需要特色多样的课外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课后托管应运而生。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湖北省四所小学386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小学生课后托管现状。研究发现,小学生及其家长虽然对课后托管的参与热情高涨,但了解程度不够,存在诸多顾虑,学校托管本身也存在着内容形式单一、场地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缺乏评价体系等问题。并据此从政府保障、学校主导和家长协助三方面提出若干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课后托管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17年初,长春市政府和教育局出台《关于试行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蓓蕾计划"的实施意见》,成为托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长春市"蓓蕾计划"为例,试图从"蓓蕾计划"提出的背景,实施的优势,以及优化路径的角度出发,为其他地区托管教育提供可参考的范例,并逐步完善公共托管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国佐 《宁夏教育》2012,(12):65-66
作为初始阶段的小学教育,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因为小学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学习习惯,思维模式开始形成的阶段,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打好小学教育这块基石,更高等的教育才能顺利的砌成。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教育也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一、小学教育性质的认识关于小学教育性质的认识,在我国教育史上曾有过"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小学教育兼有双重任务"等不同提法。实际上,任何概念和性质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小学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