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语是如实反映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人际关系的言语表达.日本人好揣摩字里行间.更正确的说是读语言背后的含义.通过解析"建前(たてまえ)本音(ほんね)"原则,探讨日语敬语中多层次的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能有助于解读现代日本人的社会观.  相似文献   

2.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思维方式是一个职业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内在特征和根本标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乃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以法律思维为核心,以法学思维为先导的思维习惯或思维定势。在这一思维习惯中,理性思维、法律思维和法学思维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法律人的行为模式及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法理学则应肩负起建立和培养整体性法学思维方式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黄昏"意象在日本近现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成为解码日本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到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中,"黄昏"意象深刻体现着日本近代以来文学的独特变化历程,并昭示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传统.  相似文献   

4.
"黄昏"意象在日本近现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成为解码日本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到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中,"黄昏"意象深刻体现着日本近代以来文学的独特变化历程,并昭示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传统。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学的根源、中日学的比较(传统、功用、化背景、态度等)阐述了日本学的超政治性,使我们能够通过日本学来更好的了解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6.
接触过日本文学的人都会经常碰到这个词:"物哀","物哀"是日本文学重要的理念之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但是在对这个词的理解上经常会出现偏差,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物哀"一词理解上的偏差最为严重,本文就想通过介绍"物哀"的真正含义,来帮助大家去更准确的理解日本文学和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7.
蒋态 《考试周刊》2011,(57):43-44
任何社会都存在使用敬语的现象.只是表示敬意的方式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差别。在日本社会中.敬语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敬语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独有特点。本文从敬语的发展史、种类及特点等方面对El本人的思维方式及其交际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思维方式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方式的内化,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先验的思维方式,它从外在的力量出发去理解人的发展,因此,就无法真正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从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置于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中去考察.当今生态思维方式又将人的发展放在整体视角下考察,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特殊的化氛围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谦恭、谨慎、保守和以低姿态表达自己思想及情感的形体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长期存在于日本的社会之中,对日本人的语言及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形体语言也必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刻刻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当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就会让民众内心充满无限的感伤,且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随即就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物哀"等日本文学的审美范畴,为日本古典文学奠定了悲情的审美基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物哀"的文学内涵再着重结合日本文学传统介绍了"物哀"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种文化群体之间既有共性的规律 ,也有着在自己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具有各自特色的考虑问题、认识问题的习惯方式和方法。思维方式因人而异 ,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其差别就更大。中国人形象思维较好 ,英美人抽象思维较好 ;中国人综合思维较好 ,英美人分析思维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语言的构造上都有汉字.可是在实际应用上又各有不同的作用.本丈旨在通过分析日本人的思雄方式来探究语言的表达方式、构词的特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的表现形式,掌握语言的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文学的根源、中日文学的比较(传统、功用、文化背景、态度等)阐述了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使我们能够通过日本文学来更好的了解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自然富于变化,四季变迁十分明显。这种特殊的风土,培养了日本人易变、纤细、温和的性情,以及对于大自然细致的感受性,日本文学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季节感和景物观,进而形成一种“物哀”的传统。这种观感尽管缺乏一种雄伟豪壮的气魄,但由于它的民族性,却成为世界文坛里的一束奇葩。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1-105
郁达夫的情爱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悲剧美,与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美十分相似。郁达夫的很多作品通过"失去的女人""失去的爱情"之类设置情节,以便于对"失去"进行反复咏叹;也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自然景物的优雅描绘,形成作品细腻动人的悲哀美。郁达夫的创作在美学上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而与日本文学的"物哀"美理念相近,是郁达夫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人类高级的认识过程,是认知的核心,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思维方式是思维操作的深层结构,制约和影响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差别之一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会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也会影响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的沈雁冰以“人”为思维中心,围绕着“人属于文学”的现代观念,从创作主体、对象主体和读者主体三维视角来建构他的“人的文学”的现代理论,充实丰富了“五四”“人的文学”观念的内涵,是对“五四”“人的文学”观念的一种补充,一个突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前的全部哲学都无法科学认识"人的本质"问题。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应从"物"的思维方式转变成"人"的思维方式,即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转变为实践思维方式,按人自身规定的方式理解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比较及其对创新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影响着一个民族和特定群体的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强调直觉体验,强调中庸,无为而无不为,强调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强调个体性,强调逻辑思辨,强调批判、反思,强调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本文提出了在批判、继承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并借鉴西方思维方式长处的基础上,确立起富有分析和实证、弘扬个性、求异求变和发散型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活跃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