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49届IMO试题的第6题为:在凸四边形ABCD中,BA≠BC.圆ω1和ω2分别是△ABC和△ADC的内切圆.假设存在一个圆ω与射线BA相切(切点不在线段BA上),与射线BC相切(切点不在线段BC上),且与直线AD和CD都相切.证明:圆ω1,ω2的两条外公切线的交点在圆ω上.  相似文献   

2.
题目在△月BC,AAI为中线,从:为角平分线,K为从1上一点,使MZ// AC.证明从2上入C. 这是第5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第21题,《中等数学)1997年第3期31页上,用向量法给出的“巧证”,对中学生理解很困难.其实,通过建则AC:y=一kZx十a,AB{轰{轰得c(厂孚二一 左1丫左2:y二k Zx十a ak1,kl kZ得B(厂卫下, 左l一左2 ak1ki一kZ所以BC中点Al(立直角坐标系,利用求直线交点可巧妙解决问题. 证明如图1,设BC:y=k一工,AZK:少=一kZx(kZ>O),从2=a. ak lak圣心一砖’对一砖 了2所以从1方程为:y=k主瓦x十“_}从,_ak,用牛l__1苛典=石一下丫万=共.”‘’}…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查看一本奥赛辅导书,偶遇如下问题:设实数a,b使方程x^4+ax^3+ax+1=0有实根,求a^+b^2的最小值(第15届IMO试题).文[1]P75-76页给出了此题的两种纯代数证法,均较复杂.笔者经研究发现,此题变形后,若从线性规划角度思考,则有形象、直观、简洁的几何新解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省今年中专、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第七题:“已知二次函数y=x~2-mx+4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2,〔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此二次函数的最小值.该题除已由1993年中专、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给出了解答(略)外,还有下面几种更为简便的解法:  相似文献   

5.
91年全国高考湖南、海南、云南三省的数学试题第29题是: 已知双曲线C的实半轴长与虚半轴长的乘积为3~(1/2),C的两个焦点为F_1,F_2,直线l过F_2且与直线F_1F_2的夹角为φ,tgφ=(21)~(1/2),l与线段F_1F_2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P,线段PF_2与双曲线C的交点为Q,且|PQ|:|QF_2|=2:1。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熟知的解三角形重要工具余弦定理:在△ABC中,a^2=b^2+c^2-bccosA.高中数学老教材里,该定理的证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带领高一学生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时,在各种教辅材料中经常遇到一道高考题,高一学生作为初学者一般不容易做出来,提供的解答也较为繁琐.刚好本章学到了v-t图象,结合高考中也有用图象法解决问题方面能力的要求,尝试着用v-t图象做了一下,方法还相对简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方差具有明显的直观意义:衡量一组随机变量是如何围绕平均值变化的,即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方差越小,即是离散程度越小,这组随机变量愈稳定.我们从这个角度解析IMO-27—3.  相似文献   

9.
方差具有明显的直观意义:衡量一组随机变量是如何围绕平均值变化的,即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方差越小,即是离散程度越小,这组随机变量愈稳定.我们从这个角度解析IMO-27—3.  相似文献   

10.
第30届IMO试题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设n和k是正整数,S是平面上n个点的集合,满足(i)S中任何三点不共线:(ii)对s中的每一点P,5中至少有k个点与P的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试题呈现设P是△ABC内的一点,直线AP、BP、CP与△ABC的外接圆Γ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K、L、M,圆Γ在点C处的切线与直线AB交于点S.若SC=SP,证明:MK=ML[1].(第51届IMO)证明:如下图,设AC>BC,由切割线定理知SC2=  相似文献   

12.
第34届IMO第5题是一道函数方程问题,标准答案提供的解法为构造法,其思路来得突然,使人不易理解其构造的缘由。这里提供一种解法,思路显得自然,且解题过程简捷。  相似文献   

13.
邓永良 《物理教师》2004,25(1):61-62
题目:如图1所示,光滑均匀直杆AB以匀速v搁在半径为r的固定圆环上作平动,试求图1所示位置,杆与环的交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原解:交点M的速度方向为沿M点的切线方向,故可将直杆的速度沿杆AB方向及圆M点的切线方向分解,如图2.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 ,若a≥b且a≤b ,则a=b .利用这一结论常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下面是一道 2 0 0 2年全国联赛试题 :已知 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 ,f( 1 ) =1 ,且对任意x∈R都有f(x+ 5 )≥ f(x) + 5 ,f(x+ 1 )≤ f(x) + 1 .若 g(x) =f(x) + 1 -x ,则g( 2 0 0 2 ) =.解 由 g(x) =f(x) + 1 -x ,得g(x+ 5 ) =f(x + 5 ) + 1 -x-5=f(x + 5 ) -x-4≥ f(x) + 5 -x -4=f(x) + 1 -x =g(x) ,g(x + 1 ) =f(x+ 1 ) + 1 -x -1=f(x+ 1 ) -x≤f(x) + 1 -x =g(x) .∴g(x) ≤g(x+ 5 )≤ g(x + 4)…  相似文献   

15.
<正>题目(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对于自然数n,将其各位数字之和记为a_n,如a_(2009)=2+0+0+9=11,a_(2010)=2+0+1+0=3,则a_1+a_2+a_3+…+a_(2009)+a_(2010)=().(A)28062(B)28065(C)28067(D)28068分析把1到2010之间的所有自然数均  相似文献   

16.
17.
原题.(第20届物理竞赛预赛第7题)图1中,A和B是真空中的两块面积很大的平行金属板,加上周期为T的交流电压,在两板间产生交变的匀强电场.已知B板电势为0,A板电势UA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其中UA的最大值为U0,最小值为一2U.在图1中,虚线MN表示与A、B板平行等距的一个较小的面,此面到A和B的距离皆为l.在此平面所在处,不断地产生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负电的微粒,各个时刻产生带电微粒的机会均等.这种微粒产生后,从静止出发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设微粒一旦碰到金属板,它就附在板上不再运动.且其电荷量同时消失,不影响A、B板的电压.已知上述的T、U0、l、q和m等各量的值正好满足等式l2=3/16U0q/2m(T/2)2.若在交流电压变化的每个周期T内,平均产生320个上述微粒,试论证在t=0到t=T/2这段时间内产生的微粒中,有多少可到达A板(不计重力和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例 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6V升高到8V,通过该定值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A,则该电阻的功率变了( )  相似文献   

19.
20.
1992年第10届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试题第13题:在三角形ABC中,AB=9,且B0:CA=40:41。这个三角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本刊93年第9期P38给出了该题的一种解答,但较复杂.现巧解如下:解设BC=40k,CA=41k,AB=9.由海伦公式,可得等号当且仅当81K2-1=812-81k2,即时成立,此时这个三角形有最大面积820.一道美国邀请赛试题的巧解@黎建平$四川武胜县沿口镇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