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芙蕖》中“迨至菡萏成花”句,课本注为“菡萏,荷花的别称。”我们认为此注欠妥。 首先,《说文解字》云:“菡萏,芙蓉。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段注引高诱曰:“其华曰芙蓉,其秀曰菡萏;华与秀散文则同,对文则别。”徐锴《说文系传》也说:“菡,犹含也,未吐之意。”可见,  相似文献   

2.
"历録"古义为束文相间貌及其引申义。它与"历鹿"、"辘"等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历録"最早出现,由"鹿"缓言音衍而成,而"鹿"又是"录"的假借。"录"本义为汲水之具,此即"历録"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研究<说文>的一部分,徐锴改订形声字,一方面,有不明古音和文字观上偏重字叉轻视字音的因素,尤其是文字观上的影响是其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他纠正了<说文>误析的形声字,部分改订对揭示形声字声符表义有积极作用.就其影响而言,其改订意见被徐铉采纳,成为通行的大徐本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七(《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中肯定:“晋时后讳甚严。”同书卷八《晋讳例》中又说:“东晋后讳比历代特多。”陈先生曾举例来证明其结论: 一是举《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为例:“成恭杜皇后讳陵阳,改宣城陵阳县为广阳县。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之例例之,则‘阳’字不生疑义。然晋时后讳甚严,陵阳既因讳而改,则是否改一字即为满足,须待有其它之证明。”因而,陈先生肯定“阳”为误衍之字  相似文献   

5.
问:初中《语文第四册《活版》云:“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句中的“旋”,究竟该读xuán,还是该读xuàn?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沈约《宋书》、李延寿《南史》,前人多有校勘考订,近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书》、卢振华先生点校《南史》又综合前人成果,并作了进一步审慎精密的校勘考订工作,纠误补漏,多有创见,诚为迄今所见之精本。今阅点校木《宋书》、《南史》,于其中有疑问者,冒昧作献疑数条,以供再版时参考。一、误改 1.《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附景素传》又夺景素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第1816页) 按点校本《校勘记》(以下简称《校勘记》):“‘镇北’各本并作‘征北’。按上云‘进号镇北将军’,则此‘征北’亦当作‘镇北’,今改正。”原《宋书》各本皆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一位著名学者说过:“物理,物理,见物讲理。”在新课改的课堂里就出现了一位跟我讲道理的“小科学家”,他认为我们一直传颂的苹果落地,也可以说成地球落在苹果上。这一句“地球落在苹果上”让我看到了新课改正在蕴育着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这堂课是在爱学习完重力之后,大家一起探究苹果落地的问题,经过讨论几乎全班同学都认为:苹果一天一天的长大,即质量m逐渐增大,苹果所受重力G=mg,因此苹果受到的重力也在一天一天的增长,而悬挂苹果的蒂正在枯萎,当这个蒂不能承受这个逐渐增大的重力时,苹果就落地了。就在其他同…  相似文献   

8.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9.
《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从宋时起即有“分人本”和“分类本”两大版本系统流传。安石原本及是选初刻——元符戊寅杨蟠刻本,应该皆是“分人本”。杨刻后“分人本”的流传情况如下:南宋初年抚州重刻本源于杨蟠刻本,今存卷一至九。乾道己丑倪仲傅刻本源于抚州重刻本,今已不存。康熙庚辰,宋荦从徐乾学处借得宋椠残帙八卷,即授门生丘迥“依旧式重梓”,是为丘迥残刻本。黄丕烈认为丘迥残刻本之底本即同抚州重刻本。宋荦后又得一全本,命丘迥补刊十二卷,是为康熙甲申丘迥全刻本。何焯云补刊十二卷之底本为“书迹类明初人”的抄本,此抄本应源于倪仲傅刻本。四库本、《昌平丛书》本、清末石印本、商务印书馆仿古活字本以及20世纪的多种标点本皆源于丘迥全刻本。“分类本”乃后人重新改编杨蟠刻本而成,宋以后未有版刻,今仅存南宋初年刻残帙两部: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存卷一至五、卷十一至十五,凡十卷;一藏国图,存卷九至十六,凡八卷。静嘉堂藏本与国图藏本为同版,皆有修补痕迹,前者印刷时间略早。国图藏宋刻孤本《丽泽集诗》卷十五亦从是选“分人本”选录38家62首。此外,还有南宋时少章评批本和元仇远《批评唐百家诗选》,版刻情况不明。  相似文献   

10.
荷,生浅水中,夏季开花,名曰荷花,有红白粉诸色。又别称为“菡萏”、“芙蓉”。《尔雅·释草》:“菡萏,莲花也。”《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明东清初李渔文《芙蕖》:“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菡萏即荷花。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自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系指荷花。“菡萏”为未开之花,既开之花为“芙蓉”。而荷的得名来自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尔雅·释草》:“江东呼荷”。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量词“梃”、“挺”乃“铤”之误,或者认为这些量词在古代随用皆可。其实不然。无论历史来源还是使用情况均显示出这三个量词是有区别的。我们把“挺”、“梃”归为陪伴词;把“铤”看作称量词。类似于“锭”。  相似文献   

12.
《百官公卿表》载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颜师古注云“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也”。清人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三》云:“西域当为四城……西四城域字相似,又涉下文西域而误耳。”今人多从颜说。如陈直《汉书新证》 (增订本) 一书即认为京城警卫由城门校尉负责,无需中垒校尉再司其事;武帝时无专职西域之官,正由中垒校尉兼之。今按:颜、陈之说均误,王说  相似文献   

13.
(一)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把《云仙啸》分在“明清小说乙部”,置《平山冷燕》后、《惊梦啼》前。孙先生未见原书,所以他误为章回体小说了。实际,这是五个短篇的自著汇刻,应分在《鸳鸯针》与《珍珠舶》之间。孙氏虽自云“分回与否,绝不能引为小说甲类乙类之别”,但辨析源流,仍自有其义例在。  相似文献   

14.
1279年,元将张弘范在广东新会县的崖山大败宋军,逼使幼帝赵禺投海,南宋至此灭亡。为身后流“芳”,张弘范在崖山刻石纪“功”,题曰:“张弘范灭宋于此。”到明朝时,新会县有个理学家陈献章,见到这块刻石后怒不可遏,便雇来匠人在铭文前添刻一个字——“宋”,就成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最早在澎湖设官置守,学者一般认为是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所记,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检司”。《岛夷志略》成书于至正九年(1349年)。南宋时澎湖在行政上隶属泉州,这为史家所公认,有宋赵汝适撰《诸蕃志》记“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为证。《诸蕃志》成书于宝庆元年(1225年),史家一般以此为澎湖隶属中国政府管辖之时间下限。宋隆兴元年进士楼钥撰《攻媿集·汪大猷行状》和周必大《周文忠公全集·汪大猷神道碑》(神道碑撰于1201年),此二书有关澎湖宋代置兵立戌的记载最早、最详。《汪大猷行状》记云:  相似文献   

16.
<正> 十二、先其所爱,微与之期。(《孙子·九地》)注释:微,伺探。 译文:首先夺取其战略要地,伺机与敌决战。(第56、57页)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一语,旧说各不相同,未知孰是。句中“微”字若作“伺探”解,依《注译》一书的注释体例,应指出“微”是“(?)”字之借。《说文》云:“(?)”,司也。从见,微声。”段玉裁注:“司者,今之伺字。许书无伺。司下当有视字。《广韵》曰:‘(?),伺视也.’于从微取意。(?)同(?)。”  相似文献   

17.
宋庠、思悦是有宋一代最早对《陶渊明集》进行系统整理的学者,然关于宋庠本、思悦本陶集的卷次、编刻情况以及它们与现存宋刻本陶集的版本源流关系等问题,学界存在许多相沿成习的误解。研究者大都据思悦“宋丞相刊定之本”的记述,认为宋庠曾刊刻陶集,宋庠本陶集是已知最早的陶集刻本,今天存世的几种宋刻本陶集均源出其本。仔细考察历代典籍中“刊定”一词的用例,结合宋庠所编陶集在北宋社会的流传情况,可知宋庠本陶集实为抄本陶集,并未付梓印行。现存宋刻本陶集主要从思悦本陶集而来,这可从收录作品的数量、卷次编排、编纂体例等方面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8.
(一)小学生毕业后之情形行为未确定,意志未坚固的小学生,毕业於小学校以後,各人因学力的关系,家庭经济的关系,有升学者,有不能升学者,於是种种的现象,因之而起,兹略述於下:家庭经济宽裕者,泰半使儿童升学,其中有程度优良而投考某校,即行録取者;有投考甲校落第,而投考乙校録取者;有投考数校,而不録取者,中心皇皇,疲於奔命.还有因财力关系,虽有充分的学识,不能升学,於是咨嗟叹息,颓唐其志气.有不患经济的不足,而限於学力的关系,仍不能达到升学的目的,於是徘徊歧路,卒之沾染恶习,为世诟病.或有从事於识业界,因其学生的恶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官僚系统中的职事回避制度,宋代以前即已实行。《旧唐书》卷43《职官二》吏部条云:“凡同司联事勾检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亲”,就是例证。对宋代官僚的职事回避的通例,已有学者论及。宋代职事回避虽然不仅仅限于以台谏官为主体的中央监察部门,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编》,是一部殷虚甲骨刻辞的字典。旧本为孙海波于一九三四年所编纂,燕京大学石印;新版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一九六五年改订、增益,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甲骨文是先秦(主要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公元一八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