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龚巧兰 《考试周刊》2013,(82):98-99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需要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英语学习信心和动力.在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培养.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有促进作用。基于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基础上的自我效能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初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新课标要求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苏永利 《学周刊C版》2014,(2):155-155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高中理科的基础科目之一的高中物理.其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渗透情感教育来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更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物理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学生能自主、全面、健康地成长.重视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使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展示自我.体会思维的乐趣.建立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初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新课标要求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是一种动机,一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Skinner & Belmont认为,学生的情感参与包括四方面的体验:兴趣、快乐、忧虑和愤怒.也有学者认为,学生的情感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孤僻、遵守规范、反叛、顺从、革新和参与.这些要素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基本方面:积极情感、遵守规范和消极情感.其中,积极情感包括兴趣、快乐、好奇、信心、参与和革新等.数学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参与许多数学活动,并形成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数学学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将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洪 《四川教育》2013,(4):38-3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分析学生形成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在纠错中感悟道理,体会情感.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吕晓萍 《教师》2010,(32):25-25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数学日记——课堂教学的反馈与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让学生记数学日记是让带有消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倾吐心声,然后“对症下药”.有意识地激发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数学;让带有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更喜欢数学,更愿意探究,理解、亲身实践。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杨福颖 《考试周刊》2009,(37):156-156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大纲要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巾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操。  相似文献   

11.
12.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但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形成。如何加强学生实验教学课堂行为管理,提高学生自控能力。我们通过对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现状、上机环境、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针对学生特点、爱好、专业层次进行课堂行为管理方面的研究。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设置来实施有效管理,促使学生有计划,按步骤的完成计算机上机任务,从而保证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的不断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论练琴方法     
培养科学的,良好的练琴习惯是学生学习钢琴中应放在首位的问题,某一次练琴或某几次练琴的好坏,仅仅涉及到一次或几次的练习效果,而某种习惯的好坏则会影响整个学习进程,甚至关系到学习效果。因此,培养良好的读谱习惯,坚持科学的练琴方法是提高练琴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课程具有阐释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品格。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兴趣,提高其理论思维能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改革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  相似文献   

15.
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视角下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工身处乡村场域、同乡网络场域和城市场域中,他们实际融入城市场域的情况以及他们在不同的场域塑造的不同惯习影响着他们的城市化进程,他们在各场域中获得资本的情况也关系到他们能否尽快融入城市场域。因此,青年农民工要实现城市化,必须加强生活场域的融合,实现同乡网络场域和城市场域的融合;逐渐摆脱乡村惯习,形塑城市所具有的惯习;增强城市空间场域资本竞争力,增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Current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counselors need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and its role i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women and men and their presenting concerns. The inclusion of gender aware assessment practices in counseling on college campuses is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ways counseling centers can affect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that negatively affect female and male students are presented. The importance of counselors engaging in social action directed at improving the college environment for all students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综合能力欠缺的双重影响而处于弱势,且有边缘化趋势,加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的缺位及自身综合素质的相对偏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通过构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平台,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机制,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将直接影响一个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职业技能的充分发挥和事业的发展。"2+1"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需要学校和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文章分析了"2+1"顶岗实习的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营造学习能力培养、锻炼的条件和氛围,提高护生自我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及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从实际出发,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活动,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结果 我院护生学习能力欠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学校-临床-社会“相结合的形式教学实践,促进了学习观念、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的优化.结论 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学习能力培养很有必要,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self-reflection and self-evalu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practicum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guidance skills with children. We examine how helpful students find self-reflection and self-evaluation exercises and how their thoroughness of reflection relates to their progress in acquiring positive guidance skills. Self-reflection also plays a role i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positive guidance and their confidence in using guidance skill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affect the attitudes and confidence of future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which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the children and families they work with. Participants were 63 university students (60 female and 3 male) in their junior or senior years in a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ciences undergraduate program at a university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y were enrolled in an undergraduate class focused on learning “positive guidance” interaction skill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with young children. Students generally found the self-ratings and goal setting helpful in learning guidance skills. We did not find that thoroughness of self-reflection was related to guidance skills or amount of improvement. There were three groups of students in regards to self-evaluation and supervisor evaluation: those who initially overinflate their abilities, those who initially underinflate their abilities, and those who evaluate themselves consiste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