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客家文献是具有"客家特色"的地方文献,它能够完整地反映客家人的历史及文化传承。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客家文献,无论对客家研究还是对客家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客家文献的定义、类型及如何建设客家文献资源体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黄琪 《孩子天地》2017,(5):271-272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文献在教育研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文献既有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又有无法克服的劣势。尽管网络文献在强调权威性的文献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其发展势头不可小觑。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文献的利弊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进行概括性、批评性说明的评述。在课题研究中,研究者需做好文献的收集、整理、阅读与分析,为科学地提出研究问题提供可能。课题研究中文献综述的写作,可以围绕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述评等展开。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提出了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做文献研究和文献综述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提出了学术研究的五种境界,建议在文献研究时要注意知识源流,保持怀疑批判精神,采用科学方法,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有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信息在文献采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并结合工作实践 ,就如何搜集文献采访信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文献综述的撰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后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文献综述撰写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  相似文献   

7.
论文对文献回顾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区分了"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与"作为结果的文献回顾",并对文献回顾的意义及其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文献回顾将研究问题置于知识积累的体系中,为研究者参与相关问题的对话奠定基础,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为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背景.文献回顾的关键意义在于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找到出发点;而选择研究题目以及进行研究设计则是文献回顾与社会研究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纳西东巴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数据库的数据为依据 ,以大量统计数据 ,归纳分析了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文献的各种分布情况、文献构成的不同层面 ,指出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文献具有独特性、完整性、多层性、研究的广泛性和纳西族作者的主体性等特点。分析归纳的目的在于为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依据和积累资料 ,为研究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对地方文献的认识入手,对地方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出版物是否属于地方文献进行了辨析,并针对邯郸地方文献存在的几个问题予以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文献综述的学术意义、核心问题和常见误区.认为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元研究,应揭示研究文献生发的逻辑历史生态,展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文献之间的关联性.成功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它不仅具有“述性”,更具有“综性”,即是描述与解释、欣赏与批判、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积.  相似文献   

11.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情况”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形”;二是指“军事上的变化”;但实际上,“情况”还有“个人隐私”义。我们将泛指“情形”和特指“军事上的变化”的“情况”称作“一般情况”,记作“情况甲”;将特指“个人隐私”的“情况”称作“特殊情况”,记作“情况乙”,从理性信息,情感信息、语用信息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信息差。  相似文献   

13.
后人对王逸<楚辞章句·哀郢>"夏首,夏水口"之说多有误解,因而造成聚讼纷纭,致有"夏水口"为"入江之口"和"别江之口"之争.本文结合文献材料详加考证,认为"夏水口"即"夏首";"西浮"即"自西向东漂浮".王逸旧说未可轻易.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干"均据<集韵>"居案切"立"gan<集韵>居案切"的音项或条目,收与<集韵>"居案切"下所释"扦也"义相当的"捍卫"义等,不妥.从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材料来看,"干"作"扦也"义常读"古寒切","居案切"只是个别经师的读音,两部字、词典应取消据<集韵>"居案切"所立音项或条目,将收在该音项或条目下的"捍卫"义等调整到据<广韵>"古寒切"所立的音项或条目下.<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将"狙"的"窥伺(伺察)"义收在据<广韵>所立的"jū(<广韵>)七余切"下,不妥.根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和慧琳<正续一切经音义>及古书注解中的音义材料证明,"狙"作"窥伺(伺察)"读御韵去声合口三等清母(相当于<广韵>"七虑切"),三部字、词典应分别据<集韵>"七虑切"立"qù<集韵>七虑切"的音项或条目,将"窥伺(伺察)"义收在该音项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我"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我"是得道之人,是圣人,"吾"是未得道之人,是"道"的追求者;"吾""我"共存清晰地展示了"道"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德"是"道"的实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 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人"脸面"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问题的解决是研究中国人脸面问题的必要前提:一是“脸面”的分类问题,二是“脸面”概念的定义问题。很多学者认可“脸”和“面子”的分类,或者与其类似的“道德性脸面”和“社会性脸面”的分类。学者们对“脸面”的定义则是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脸面”这一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成分的分析,提出了“脸面”的全新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将“脸面”划分为“评价性脸面”和“互动性脸面”。“脸”和“面子”的区别也得到了合理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从“无知”到“有知”,再从“有知”复归于“无知”的过程。现代教育往往忽视从“有知”到“无知”这一过程。从“有知”到“无知”的必要性在于教育自身的伦理本性和人性发展的诉求。从“有知”到“无知”的可能性在于人有“智的直觉”。  相似文献   

19.
"淫"在先秦的一个常用义是"过分"、"过量"的意思.孔子说"郑声淫"是说郑国音乐在演奏的各个方面与古代先王"和适"的古乐相比,都显得过分、不正派.把"淫"释为淫荡、淫邪的情淫、色淫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