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萍 《科教文汇》2020,(11):53-54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高校逐渐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思政课堂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深入探索红色文化,开展更符合教学需求的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进而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教学可以真正做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思政课的教育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广元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整合、挖掘广元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益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理性审视目前思政课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位,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然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而且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高校要创新红色教育模式,重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灵触动,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26)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有序推进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现阶段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优化路径,以期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芬 《科教文汇》2023,(22):135-138
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在中外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中,按照“大思政课”的理念,拓展课程的温度、广度和深度,发掘专业教学和思政结合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打造了基于“大思政课”理念的完整实践案例,并总结出艺术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方面,教师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方法:重视并确立思政教学的理念,科学确定思政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建立一套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集体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集合,是我们党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及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资源~([1])。雄安红色文化作为极具代表性和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它所包含的育人功能在高校思政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建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承担社会责任。雄安红色文化与当今时代精神相契合,为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以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汪雪 《知识窗》2022,(3):126-128
高校思政课的开设目的是培养拥有健康、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传承优秀文化的人才。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合理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原则,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要求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学分,是党和国家为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新的规定必将给新时代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转化的重要性,探讨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创新学分转化以及革新学分评价标准和成绩评价方式,目的是使实践学分真正落实到位,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永远难忘"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锤炼语言有利于提升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有利于提升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和增强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效能感。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把握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语言的基本特征、增强锤炼语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中锤炼教学语言、通过不断学习锤炼教学语言,增强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7)
中华体育精神蕴藏着丰富的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健康快乐等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和实现精神成人自觉,实现体育课精神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促进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构筑"大思政"教育生态圈的一盘棋工作格局中。本研究提出通过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全面融入教学设计、开发思政微课资源、纳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增加课程思政学习评价等教学途径来实现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完全融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可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事关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性质。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向高质量发展,客观上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丰富思政理论课的输出形式,使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手抄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有利于丰富传统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引进了专题教学。专题教学对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保障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获得高校主管教学部门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必须推动并加强思政教育建设,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技能人才。因此,高校应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强化思政主题的亲和力。文章阐述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坚持教学实践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从而开辟新时代高校思政主题融入课堂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新时代大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该文从应用型本科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评价入手,就其核心概念、重要意义以及评价的主要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思政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聚集地,承担着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教学,贯彻我国教育理念方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树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巨任务.可见,思政课在高校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然而,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面临着重大难题.因此,笔...  相似文献   

17.
董丽娟 《知识窗》2023,(11):63-65
慕课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线上指导和课程视频,有利于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与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文章以慕课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为研究方向,分析慕课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论述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慕课为载体,构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措施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蒋昕芸  张琦 《科教文汇》2020,(10):54-55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让思政教学效用达到最优化,需要实现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则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在提升学生思政素质上也有积极效应,在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上,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具有共性。本文分析了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实践的教学共性,探讨两者的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芬 《科教文汇》2012,(24):15-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思政课的教学魅力,铜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从铜仁地方优秀文化中挖掘利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才能确保各类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该文结合管理学教学实际,提出从管理职能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融入和案例切入等几方面融入管理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