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学界通常认为北宋“太学体”是一种以“奇涩险怪”为主要特征的古文,然而北宋庆历“太学新体”反映的实际是科场文章的流弊,其中尤以律赋为代表。“太学新体”的形成与庆历科举新政有密切关联,欧阳侈庆历二年所作的《应天以实不以文赋》则直接推动了“太学新体”的形成。被张方平指认应当承担责任的石介,则是欧阳侈“赋者,规谏之文也”观念的忠实贯彻者。张方平排抑“太学新体”主要针对的是形式逾制的科举程文。客观上却阻抑了古文的“载道”、“济世”精神在科场文章中的发扬。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发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主要目的不在文体革新,而是借此打击轻薄举子"妄议时事"的政治习气。这股习气是庆历至嘉年间"言事之风兴盛"大潮流的一个支流。欧阳修在现实政治中艰难地维护"朝廷大体",痛苦地调和日趋偏激的"政治气节",虽然寄希望于下一代,但最终没能遏止住偏激矫节的言事之风。他的政治心态和政治遭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太学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北宋太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出类拔萃,乃至独占鳌头。北宋太学的成功办理,与其经费供应的相对充足是密不可分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拨款;二是太学自主筹措。若细分,计有赡学钱、赐钱、学田租、房租屋课、光监钱、刊印经籍销售款、公使钱、息钱、民间捐资等。正因为其来源较广,并允许自主筹措,故使北宋太学得以健康办理。  相似文献   

4.
对于南朝太学,学者们有以下四种不同观点:一、南朝有太学;二、南朝无太学;三、南朝时只有陈朝有太学;四、“南朝‘太学’与‘国学’为一校二名,实际是指同一所学校”。第一种观点是可取的。首先,不能由《建康实录》的记载,得出太学并入国子学的结论。相反,《建康实录》的记载明确显示,国子学与太学相距四里二百六十步,是两所各自独立的学校。其次,南朝有关太学生、太学实体及其内部教学活动的记载,足以证实太学的存在。再次,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首要任务;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太学作为一项“传世共守的制度”成为官学的首选。宋、齐、梁、陈四朝顺利接替前朝政权的同时,承袭了太学机构并继续开办下去,几乎不存在停办与重开的问题,所以史书没有南朝太学废立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5.
晋唐时期,人物画"疏密二体"两种风格的差异,不仅是绘画用笔、用线的不同,而且反映出该期人物画审美观、形意观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体"范畴研究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中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旨在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理清脉络.  相似文献   

7.
“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九大上得以充分肯定:林彪取代刘少奇,成为毛泽东选定的新接班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整套理论作为概括形成的“文革”的重大理论成果,得到广泛宣传。而“九一三”事件的爆发,则在客观上无情地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纽论和实践的彻底破产。此后,无论怎样强硬地坚持和宣传“文革”取得的伟大胜利,都已是难以取信于民了。  相似文献   

8.
古代明堂、太学混而不分,这对后世的封建教育影响甚深。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汉武帝建立太学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了初步的论证。文章继而从王莽与汉代太学开始的官方教育的不同评价入手,对封建教育的政治工具性、学术独断与僵化、思想保守与禁锢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历史上的负面影响作了批判。  相似文献   

9.
"体教结合"已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是一种现行体制下的发展和延伸.本文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为促进学校体育目标和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排斥为出发点,指出他与石介在诗文革新中的不同态度。结合欧阳修对石介的批评详细分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首先,是思想上有“异”与“常”的区别:其次,指出二人之间对“道”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待文学的不同看法,总结了欧阳修的基本文学思想,肯定了他宽容、辩证的文学观对有宋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它虽然无法实现王朝的自救,但其改革措施却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排斥为出发点,指出他与石介在诗文革新中的不同态度.结合欧阳修对石介的批评详细分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首先,是思想上有"异"与"常"的区别:其次,指出二人之间对"道"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待文学的不同看法,总结了欧阳修的基本文学思想,肯定了他宽容、辩证的文学观对有宋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看"看V"     
本文认为,视觉动词"看"在"看V"结构中已经发生虚化,相当于英语中"近将来体"的标志,它的来源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趋势"的副词"看",由它构成的"看V"结构体现了说话人对某事态即将发生的信任态度,是传信范畴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原"作为古代一种文体萌芽于秦汉时期,如<吕氏春秋>之"原乱"等,成熟于唐代,代表作为韩愈之"五原",以后各个时期也不乏佳作,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之"三原".自五四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运动,"原"之为体便停止发展而被现代学术论文形式取代.  相似文献   

15.
"做作业"与事件性治理:乡镇的"综合治理"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乡村权威的双重衰变,乡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缺乏维持乡村日常秩序的常规性权力,不得不以"做作业"的方式应付各类自上而下的任务与指标,以及调动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治理资源来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进行"出了问题才治理"的事件性治理方式.如欲改变这种运作逻辑,势必将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着力于基础性权力建设之上,以重塑权力运作的原则与规则,使基层政权组织具有维持乡村社会日常秩序的制度化与常规性权力,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九"体的认识,有简单粗疏之嫌:一方面认为其自成一体,代相延续;另一方面,对其特点的总结又仅建立在汉代《九怀》、《九叹》、《九思》三篇作品的基础之上,汉以后的情况几乎无人提及。因此,有必要搜集历代的"九"体作品,以便更深入地认识"九"体创作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其后的五年时间中,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表现为美国国务院对赴美留学国际学生签证和学科加以限制、国会颁布配套法案法规规范固化国际教育交流渠道;高校学生赴海外留学目标国家多元化;国家划拨专款加强外语教学,高校围绕恐怖袭击开设敏感性区域研讨性课程等主要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吴国桢事件"是台湾政坛五十年代的一件大事,它体现了随着台湾政局的稳定,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的加强及蒋氏父子在国民党的不可侵犯的核心地位."吴国桢事件"的产生一方面源自蒋氏父子不惜动用高压手段剪除一切对己不利的"异势力",另一方面,吴国桢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一方,他自身的各种因素也是导致这起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吴国桢本身固有的民主思想、自身的性格、派系色彩及其强烈的美国背景都是这起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历史上 ,太学本为品官贵族子弟而设 ,宋代太学却将庶民纳入招生范围。王安石改革太学教育 ,实行三舍法 ,太学具备了一套严密的考试、选拔、奖惩制度。至宋徽宗时 ,太学达到鼎盛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对宋代太学发展历程、原因、意义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