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感知和认同,使红色文化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在“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小学多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中进行了探索,以各学科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采用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园到社会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促进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我党我军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留给后人的宝贵资源,具有先进性、丰富性、生动性、参与性四大特点,具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三大教育功能。文章阐述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五大途径,即制定红色文化教育发展规划、开发红色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网站、整合区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学校要想切实做好红色文化教育,就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教育内容课程化;构建红色文化教育机制,促进课程实施规范化;多渠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等。唯有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探索出红色文化教育实施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红色经典在学生成长成才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锤炼良好的个人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以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红色教育。其主要包括提高内涵,加强对红色经典阅读的内容指导;扩展外延,举办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积极践行,重视红色文化实践和红色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教育作用于学生认知和情感加工过程,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有从具体形态到象征形态再到抽象形态的演变和递进;情感体验也会经历情绪性到理智性再到信念性跃迁。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红色文化的内容层次,大中小学应建构纵向贯通的一体化教育实践策略,小学侧重孵育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中学侧重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性认同,大学则侧重引导学生传承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期,一定的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幼儿园要以引进红色文化教育为突破口,适当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形成特色化教育。基于此,本文从红色文化推进幼儿园特色化发展及具体策略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既有利于统筹衔接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措施、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又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学界要加强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明晰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本真要义和价值功能,探究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索构建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体制机制,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好学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遵循。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文教材中,借助多媒体,依托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生动具体,从而加强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让学生从小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筑牢学生的信仰根基,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建党已走过百年的历史,红色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蕴含着重大的价值:红色物质文化为育人功能提供资源保障,红色制度文化为目标定位提供方向指引,红色精神文化为文本解读提供理论指导。红色文化教育的学科属性加大了研究的难度,导致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这直接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途径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精确性;注重以教材为载体,突显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生活性;加强多元主体合作,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实施的协同性;重视情感价值融入,探索红色文化教育评价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特有的亲和力。因此,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转化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当前,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转化实践中存在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度不够、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红色文化课堂教学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在红色文化教育价值转化实践中,树立系统化红色文化教学改革理念、加强学生红色文化自我教育、创新红色文化教学方式方法等,能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实效,最大程度上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虚拟仿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实践教学平台符合信息化时代教育需求,本平台创新之处和特色之处在于以柳州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线,“四史”资源为辅的内容构建。对构建虚拟仿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实践教学平台的应用价值、必要性、制约因素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此过程中的优势、路径、应用及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沉浸感和互动性,结合红色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教育,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和学校思想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校内外协同育人的重要形式。高校应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逐步构建定期化、多样化、时代化、平台化“四位一体”立体融合式实践育人体系,切实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凝聚青年的精神源泉、激励青年的精神动力。推动构建富有成效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既是发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本质要求。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入红色文化教育体系构建中,将有利于开创更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教育局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沉浸式教学建构适宜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沉浸在红色文化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激发情感,是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创新研究的重点.本文据此从主题环境创设要呈现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内涵、主题活动实施要深化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家园共育营造全方位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氛围等三方面阐述了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要求,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呼唤。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大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立足地方、围绕学生,打造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构建以红色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新模式,全面提升立德树人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音乐课程中,做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开展美育环节的重要课程。因此,应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在中学音乐课程中的实施策略,通过教学红色主题音乐作品、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环境等,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度推进,在高校开放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能够发挥红色文化多元育人功能,积极引入带有地方特色的一些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拓展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兴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现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特色文化可可托海精神为例,探索有效把握可可托海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可可托海精神的价值认同,并通过多元渗透、持续引领、有效实践等教育原则为学生搭建红色文化多元学习平台,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空间,进而在开放大学思政教学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注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魂;红色文化筑起理想信念之魂;红色文化铸起育人之魂。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存在一些困境。对此,应从学生、高职院校、教育者三个角度,加强思想建设,增进红色文化认同;加强专题建设,建立红色文化专题;加强质量建设,打造优质红色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思想境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精髓,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农村地区拥有"红色"资源的先天优势,应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振兴乡村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使红色文化教育在助力乡村文化发展中起到积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2004—2020年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相关论文数据进行转换分析制图发现: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机构较多,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主体和途径;研究演进态势围绕红色文化教育对象、主体及应用,经历了缓慢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建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深度解析红色文化内涵,注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混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