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月8日 晴 马尔辛利刚任美国总统时,指派某人做税务部长。当时有许多政客反对此人,他们派遣代表前往总统府进谒马尔辛利,要求他说明委任此人的理由。为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国会议员,他脾气暴躁,说话粗声粗气,开口就把总统大骂了一番。马尔辛利却不吭一声,任凭他声嘶力竭地骂着,最后才极和气地说:  相似文献   

2.
班上的娟生了病,在家里休息了好几天。为了表达我和同学们的关心,作为班主任,我决定亲自去看望一下她。可娟家远离学校,向同学们打听才知道班上后进生亮和娟同在一个小区。于是,我决定让亮带我去。  相似文献   

3.
班上的娟生了病,在家里休息了好几天。为了表达我和同学们的关心,作为班主任,我决定亲自去看望一下她。可娟家远离学校,向同学们打听才知道班上后进生亮和娟同在一个小区。于是,我决定让亮带我去。  相似文献   

4.
班上的娟生了病,在家里休息了好几天。为了表示我和全班同学的关心,作为班主任,我决定亲自到她家去看望。可娟家远离学校,在一个偏僻的乡村,我并不认识她家。向同学们打听,才知道班上的后进生亮和娟同在一个村。于是,我决定让亮带我去。  相似文献   

5.
班上的娟生了病,在家里休息了好几天。为了表示我和全班同学的关心,作为班主任,我决定亲自到她家去看望。可娟家远离学校,在一个偏僻的乡村,我并不认识她  相似文献   

6.
去澳洲考察,听到一个故事:说性烈之马,其生命一般较短,因为难以驯服,故不免遭被杀食肉的命运.相反,那些"示弱"的母马,因为较易驯服,往往能够成为赛场上夺冠之马而被精心饲养,自然,其亦得以延命.李康<命运论>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嫉妒"似乎无可避免.要趋利避害,"示弱"有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研究生物学数十年得出的基本结论,但究竟何为"适者生存"?是指凡是强有力的都应生存,还是必须懂得相让的道理,才是适者,才能生存? 加勒比海的海滩上有两种不同性格的蓝甲蟹:一种是较凶猛的,从不知躲避危险,与谁都敢开战;一种是较温和的,不善抵抗,遇到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样捣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动,一味装死.千百年后,人们发现,强悍凶猛的蓝甲蟹成了濒危动物,而性情温和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上许多海滩.  相似文献   

8.
海滩上的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是较温和的,不善抵抗,遇上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动,一味装死.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爱表现出强者的风范来教育自己的学生,而学生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其实教师适时以“弱者”的姿态行事,学生也会愿意接受,一切反而会变得顺畅。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在网上偶遇大学同学李云飞,难免一番嘘寒问暖.毕业10年,许多同学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我猜想,李云飞也一定混得不错.因为大学时,他是我们的班长,是一个极富才气与能力的高材生.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就要求教育者隐蔽教育意图。并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处于身心大发展中的中学生,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趋势,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但思想转变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甚至反复性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客观情况。克服急躁心情和畏难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示弱的智慧     
<正>开学初,我临时接到组织班级方队代表学校参加市职业类院校运动会开幕式的任务。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感觉压力重重:一是因为时间紧迫,准备时间只有一周;二是因为新班级组建时间不长,师生之间还处于磨合期,我没有成功的把握。当天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各种顾虑、愁绪排山倒海似地涌向心头。如果我直接将任务硬性布置下去,那么只要一个学生有怨言,  相似文献   

13.
走进语文课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过于强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教学中教师总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不仅牢牢地主宰着课堂,而且教学言论亦是百分之百的权威。而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教师更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视觉效果”和“感官效应”,“一味地迷恋于自己之所好而一往无前,一味地宣泄个人的情怀而一泻干里,  相似文献   

14.
周琴 《中学教学参考》2012,(29):116-117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却无法认同他的决定,不听他的劝告,毅然向上攀登。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到达了顶峰,但最终错过了安全返回时间,葬身于暴风雪中,让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调查,即要求学生写出家长五句最常吩咐孩子的话,结果发现大部分句子都有“赶快”之意。例如“快把衣服穿上!”“赶快去上学!””快吃!”等等,甚至有“快把心情放松!”或“快点睡觉!”的吩咐。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到处弥漫着紧张急躁的空气。  相似文献   

16.
吴礼明 《师道》2011,(11):60-61
8月26日晚八点半,我在新浪微博说,刚与诗人海子的爸爸妈妈、弟弟及其侄儿等一道吃饭,聊了很多关于海子的话题,很感慨海子的极度聪慧和复杂经历,以及苦心于诗歌创作的情形。这随即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关注,次日近午,  相似文献   

17.
有个家庭经常进行郊游、爬山等活动。妈妈有次带儿子爬山的时候,碰到一个陡坡,儿子站在前面有点儿犹豫。这时妈妈对儿子说:“儿子,妈妈有点不敢过去,你敢吗?”儿子闻言回过头看看妈妈,然后伸出他的手,小心翼翼地拉着妈妈走过了那个坡。实际上,妈妈知道他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这种换位的感觉绝对不一样。走过去后,妈妈长叹一口气说:“儿子,今天要不是你,我真的不敢过呢。”儿子马上得意地说:“没有我在你就不敢吧。”而且隔几分钟说一次,可见多么得意。这样对他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让他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做事了,有时大人反倒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敏 《家长》2008,(Z1):71-71
"我能"、"我可以",这是一种勇敢;而大胆地承认"我的确不会",这也是一种勇敢。勇敢地承认"我的确不会",及时地向他人寻求帮助,这会让我们更好地反省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会让自己变得坦然和释然,也会为自己创造一个贴近他人心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夜深了,儿子还在做作业,他被一道题目难住了:"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应该怎样做?"我拿着书本走出了儿子的房间。一会儿,我又回到了儿子的房间。我把答案分析给儿子听: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边的中点和三角形的中心各种一棵小树。儿子很高兴,竖着大拇指说:"爸,你可真厉害!"我对儿子笑了笑。我没有向儿子承认,这道题我也不会做,参考答案是刚才上网查到的。  相似文献   

20.
糊涂,原来是一种境界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写有难得糊涂一匾,其注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板桥先生在历尽人间沧桑之后所选择的一种处世之道。然而在我看来,它同样也是一位智慧的教师理应执守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