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考察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描绘的大洋国的生命权力管治技术与福柯的生命政治理论之间存在的关联,我们发现:《一九八四》的极权主义书写属于生命政治理论范畴的死亡政治维度;大洋国实施的电幕、新话和双重思想部分地具有群体生命治理的积极性;《一九八四》显示了生命政治的生与死的两面性和生存的难题。最终,奥威尔赋予工人阶级反抗与救赎的可能,并隐晦地传达了一种生命政治治理下生存与抗争的乐观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2.
石黑一雄《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成长在黑尔舍姆,最终以捐献器官而终结生命的克隆人的生活与情感。运用福柯的规训理论,分析以凯茜为代表的克隆人群体、以黑尔舍姆为代表的组织机构和外部人类世界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探究克隆人群体被规训后身体及心理表现出"留"与"走"矛盾的根源,意在揭示作者以隐喻的方式反思现代个体被现代社会规训为标准化的主体后,产生的身份缺失和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3.
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是以凯茜为代表的克隆人因捐赠器官而受到创伤的回忆叙述。本文以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为基础,拟通过分析凯茜的个体创伤和克隆人的集体创伤症状、创伤原因以及创伤治疗方法三个方面,来揭示这部小说的创伤主题。此外,本文从克隆科技的出现和密闭的成长环境两个方面找出了产生创伤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安全、记忆重建,重新连接三个阶段的治疗创伤方法,意旨更深刻的理解克隆人的处境与呼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引导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宋金民 《德州学院学报》2013,29(3):51-53,58
1898年12月,"政治小说"这一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文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政治小说是梁启超在1902年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但根据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界定,现存的第一部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就是政治小说,并且所有的水浒小说都是政治小说。因此,中国不仅不乏政治小说,而且政治小说产生的时间最晚也应该提前至《大宋宣和遗事》产生的宋元之际。  相似文献   

5.
《别让我走》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于2005年创作的一部以克隆人为主题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克隆人生来便被剥夺了人权,只能接受为人类提供器官直到死亡的命运。该小说一经发表,便在文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医学伦理观的角度来解读《别让我走》。这部小说涉及器官移植和克隆技术等医学活动,但这些医学活动并未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导致克隆人的身体和心理都遭受巨大创伤。疏离和人性缺失是造成医学伦理秩序被破坏的主要原因。虽然小说中的克隆人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但他们通过重建人际关系完成了伦理关系的修复,减轻痛苦,消解创伤。  相似文献   

6.
梁玉倩 《海外英语》2013,(15):188-189
《别让我走》是日裔英国作家石墨一雄的一部获得二零零五年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大作。这是一部被道德定义为有失灵魂的作品,更是一部探讨社会进步可否与残酷牺牲为代价的作品。该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角度,以作品中男主人公汤米与凯茜的爱情故事发展为线索,探讨一个克隆人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知到痛苦,最后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从中揭示男主人公汤米的人类性格特征以及其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别让我走》是日裔英国作家石墨一雄的一部获得二零零五年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大作。这是一部被道德定义为有失灵魂的作品,更是一部探讨社会进步可否与残酷牺牲为代价的作品。该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角度,以作品中男主人公汤米与凯茜的爱情故事发展为线索,探讨一个克隆人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知到痛苦,最后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从中揭示男主人公汤米的人类性格特征以及其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9.
政治和爱情是探索王跃文政治文化生态小说人之存在的隐含路径。在政治领域的公共视角中揭露个体的人的存在无意义,从情爱的个人情境中表明政治的虚无与残酷,王跃文小说在政治和爱情的相互参照与混合纠缠中完成了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在对情爱和婚姻的叙写中,自由与束缚、灵魂与肉体、轻与重等命题构成了其揭示生命本我的存在密码,也揭示了个人在世俗欲望下的人生困顿。爱与性的分离、灵与肉的分裂,是外在力量引起内在异化的必然结果。自由伦理困境之外,个体自我的矛盾冲撞,正是现代人飘忽、焦虑、分裂、恐惧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21,(1):89-95
美国亚裔作家李昌来的小说《屈服者》以朝鲜战争为历史背景,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再现朝鲜战争和战后生命政治的运作机制。朝鲜战争产生的例外状态使士兵和平民都沦为不受保护的赤裸生命;战后美国社会以医学为运作装置实现对韩国移民个人身体的管控与规训;亲历者的视觉记忆和多视角记忆呈现为生命权力捕获、管控和规训的个体生存状态,也以记忆唤起对"被遗忘的战争"的回忆,批判生命权力对于个体生命的征用和管控。  相似文献   

11.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审视主导意识形态及文化,对族别身份的自觉意识使得小说闪烁着身份政治的幽光,而对这种族别身份政治的亲近也恰是弱化甚至消解作为主导文化根基的阶级政治的策略和途径。小说《尘埃落定》通过对身份政治的亲近实现了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刻意疏离,淡化、消解了革命,使之遭遇尴尬,从而改变了曾经的革命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2.
石黑一雄是当代英国享有盛誉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别让我走》描述了“克隆人”在现实社会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小说中蕴含着大量的空间描写,无处不在的“空间性”作为一种表征方式的同时也与主人公的身份意识形成了某种契合,转化为“身份想象”融入到小说主题中;运用空间批评理论,聚焦小说主人公凯西生活的三个地理空间:黑尔舍姆、村舍和康复中心,从权力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层面探讨空间与人物身份意识构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福柯式“使人活、让人死”的生命政治,在哈拉维看来是一种“关于赛博格政治学的颓丧预感,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领域”,为此,哈拉维通过《赛博格宣言》隐喻了一种被她称为“活得好、死得其所”的生命政治图绘。哈拉维基于“SF理论”建构了人类未来生命形态——赛博格,从生物学家和批判学者的双重视角审视了这种“人机合成学意义上的生物体”的生命政治意蕴,缕析其对传统西方起源故事、二元结构、父权制构筑而成的政治话语体系造成的颠覆性影响。从更广阔的跨学科背景上看,《赛博格宣言》可以被视为技术哲学以身体为中介的“人-技术”谱系学中,关于“人-技术”杂合体协同向生命递归篇章的一个章节,其预言技术化人类增强具有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审稿台     
《中学生读写》2008,(10):150-153
<正>本期"审稿台"囧名录如下最囧唯美动漫小说之《有希》;最囧煽情纯爱小说之《那些你教我的事》;最囧宫廷言情小说之《流年·似水》;最囧男主角出场之《再让我说声爱你》。再让我说声爱你(节选)『囧』指数:(?)即使我们在一个班,但也隔得很远,他坐一组,我坐六组,起初我们是没有交集的。接二连三的意外让我们认识了对方。那天我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结果周寒跑了过来,速度很快,脚步刹也刹不住,我们就这样被撞成了一团。没想到他还责  相似文献   

15.
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提到了"生命在场"这样一个概念。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中,张文质老师又用诗意的话语,发出"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呼唤,他所倡导的"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健全的生命"的教育理念令多少老师黯然,却又着实使他们感动。回顾从教多年的经历,面对"生命在场"这一使命,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真  相似文献   

16.
王蒙的小说对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政治革命时代下的个体人生形态价值指向作了典型的呈示:第一,林震与刘世吾体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第二,王蒙的“少共”情结决定了其创作时的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双重视角;第三,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价值指向的具体呈现形态“在路上”对目的地的追寻与确认。  相似文献   

17.
在苏教版必修二的第一个专题《珍爱生命》中,编写者选取了《我与地坛》《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等四篇文章,旨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学会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8.
程伟才 《考试周刊》2008,(50):164-165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公司的经营》这一课的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中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中有一框题叫《公司的经营》,该课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恰逢十一长假,有很多不愿出行的朋友让我给他们推荐一本课外书,于是我的大脑开始搜索近几年中所读过的课外书,在混杂的记忆中,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其独特性成为了我的第一推荐。这本课外书我自己看过很多遍,也一直被其深深地吸引着,不止是其跌宕的情节更有惹人深思的内容。小说的题目一反常规,一般情况下,让人不可承受的一定是重物,而题中不可承受的却是生命之轻,扣人心弦。在开篇处则借用尼采的哲学观点为整篇小说埋下了伏笔,由于生命不可  相似文献   

20.
《荀子》的孝道思想整体上体现了以国制家,政治优于伦理的儒学立场,但其中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在《荀子》不同篇章中存在细微差别:《宥坐篇》之前,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被赋予宏观的政治架构意义,作为伦理的孝道是庶民的生活主题,而政治是士君子乃至圣王的生活主题;《宥坐篇》之后,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转而被内化为理想人格的两全,"孝道"不仅属于圣王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更表现为圣王事功的"尽伦尽制"。这种差别可以归诸荀子后学对荀子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并鲜明地表现为《荀子》诸篇论孝的不同侧重,以及与孔、孟截然不同的政治诉求。但以"圣王"为理想人格来统合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冲突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解决,当这种张力在实践中转化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荀子》的解答无益于指导具体境遇下普通人的社会实践。因此,《韩诗外传》中会存在以毁灭个体生命为代价的两全,而《孝经》则以孝道这种人类普遍的伦理情感为出发点构建政治的合法性,以此弥合《荀子》"大一统"思想造成的二者分裂,并重新回到孔、孟的儒学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