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郝懿行《尔雅义疏》(以下简称《义疏》)有学海堂本与家刻本两种行世,世称前者曾经王念孙删节,后者乃为足本。黄季刚先生曾手批《义疏》足本,其工程之大,令人惊叹,功力之深,令人折服。郝书黄批不但为《尔雅》的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材,而且显示出黄先生研究学问的精神和方法,实在是训诂研究中极其宝贵的财富。王怀祖与黄季刚先生,一位是乾嘉小学巨匠,一位是民初国学大师,将他们对郝书的处理加以比较,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全面地比较、分析王、黄两位大师对《义疏》的处理,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这里只拟就其显然易见者,主要着眼于其相异之处略加分析,目的在于说明黄先生治学的一些特点。譬如管窥蠡测,仅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属《尔雅》整理作中较精善,一直为世所推重。郝书的最大优点,一是以音声为本,二是注重目验。其疏误之处,王念孙在手批《尔雅义疏》写本(即节本)。勘误按语中,肖璋在《王石用删订<尔雅义疏>声韵谬误述补》中,张永言在《论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郭在贻在《谈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都曾予指出。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3.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属《尔雅》整理著作中较精善者,一直为世所推重。郝书的最大优点,一是以音声为本,二是注重目验。其疏误之处,王念孙在手批《尔雅义疏》写本(即节本)①勘误按语中,肖璋在《王石删订〈尔雅义疏〉声的谬误述补》②中,张永言在《论郝懿行的〈尔雅义流〉》③中,郭在贻在《谈郝懿行的〈尔雅义疏〉》④中,都曾予指出。概括起来,大致有对《尔雅》性质和宗旨的理解、声训、引文、校勘和袭用前人成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专门谈谈《尔雅义疏》中增附式释义的疏误问题。中国古代辞书的增附式释义,是与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4.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语境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望经为注"、"望文为义"、"望经为义"、"文势"、"上下文"、"上下篇"、"于义不可"、"于理不可"等术语的灵活运用中。这些术语的运用涉及到语境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充分体现贾公彦的语境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5.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属《尔雅》整理著作中较精善者,一直为世所推重。郝书的最大优点,一是以音声为本,二是注重目验。其疏误之处,王念孙在手批《尔雅义疏》写本(即节本)刊误案语中、肖璋在《王石删订<尔雅义疏>声韵谬误述补》中,张永言在《论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郭在贻在《谈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都曾予指出。概括起来,.它们大致有:《尔雅》性质和宗旨的理解、声训引文、校勘和袭用前人成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专就《尔雅义疏》中增附式释义的疏误问题展开过评。中国古代辞书的增附式释义,是与古代汉语词义发…  相似文献   

6.
"子不语怪力乱神"通过历代阐释,而成为内涵丰富的思想命题,但"语怪"有其内在的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点可以从文字多义性、社会功能以及生活场景与思想分野等角度出发予以解释,并进而估量其作为学派划分的标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古文两学派的较量是《诗经》问题争论史中的一大焦点,但因三家《诗》的陆续亡佚,使得后人要支持今文《诗》,得同时致力于辑佚与诠释两个工作才行,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就是这方面的名著。此书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继续前进,尽量铺陈三家原貌,以《毛诗》作为理解今文的参照系,条理清晰,而其分别家数时,主要是依照陈寿祺父子《三家诗遗说考》的成果,甚至陈氏取材不够精审的缺陷也被王氏所承续,所幸,其在面对旧有材料时仍能注意到筛选与考辨的工夫,所以呈现出来的材料仍较陈书稍显精审。  相似文献   

8.
《手批尔雅义疏》是近代著名语源学家黄季刚先生从事语源研究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批语中系联了大量的同族词。对它们进行梳理,并运用同类互证方法等加以验证,可以发现其中部分未被现当代学者证实的同族词确实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合声证义与倒言证义是《广雅疏证》中所运用的众多证义方法中的两种。合声指将二字之音合成一字之音,其一字与二字同义,合声证义即指以其二字之义证明其一字之为训,属以声证义手段。倒言指将原双音节词语之单字次序颠倒,其单字逆序形式与原形式同义,倒言证义即指以其单字逆序词语之义证明其原序词语之为训,属一般证义手段。  相似文献   

10.
唐代贾公彦的《周札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六书”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对“六书”名称的说解和对形声字、会意字的具体分析说明中.文章对这些内容作一梳理阐发,借以管窥贾公彦文字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是"集重玄之大成,宗六代之奥论".从其来源看,玄学、佛学、道学是建构成玄英重玄思想大厦的三大支柱;从其内容看,成玄英的重玄论说主要作为本体的重玄之道、方法的重玄之智和境界的重玄之域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罗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2-53
《"春"义溯源》一文中,王礼贤先生以为"春"的语源义当为"出",而非许慎在《说文》中释的"推"。然而,通过结合文献材料对该字的形、音、义以及同源词进行综合考察后,我们认为许氏对于该字的语源的探究是精辟的、可信的。而王礼贤先生的观点则稍显迂曲。  相似文献   

13.
14.
扬雄《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杰作.在当时就被誉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晋郭璞也盛赞其为"真洽进之奇书,不刊之硕记",并用心为之作注.《郭注》是第一部研究《方言》的著作.此后《方言》屡见翻刻、征引,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断烂讹误,几不可读,甚至被认为是"是书虽存而实亡".  相似文献   

15.
16.
论述《坛经》关于“心”的含义,指出禅心即佛,禅心即本性,禅心生万法,禅心是空不空,禅心无相,禅心无念,禅心是平常心。  相似文献   

17.
把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与《汉语大词典》对照 ,后者在收词、立义、书证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缺失。本文举出的例子可供《汉语大词典》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使用了两种训释方法:一是同义词同训法;二是同源词同训法。两者都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词的训释,而是注意到了一组词的词义同步运动的过程,这对于研究词义的系统性和词义演变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因声求义作为传统训诂方法之一,虽早在汉代已出现,但缺少系统化、理论化。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因声求义"这一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广雅疏证》借助"因声求义"的理论,在同源字、连绵字、通假字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择取其中表"抛弃"义的五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井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