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2007年12月20日地点:杨浦高级中学 一年来,围绕“知识杨浦创新区”的建设目标,杨浦区努力提高校长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校长与教师素养。而此次“双名工程”展示活动呈现出了时间长、参与广、形式多、容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上海市教委批准杨浦区为“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创新什么?试验什么?面对机遇,杨浦教育凭借多年积淀,经过反复深入讨论,在区委区府和市教委支持下,在市区专家的指点下,决定从“依托高校”出发,探索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途径与方法。试验伊始,杨浦就把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确信人人都有创新潜质,  相似文献   

3.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3,(12):24-27
<正>距离2023年全国普通高中“双新”实施示范区交流展示活动落幕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但杨浦区教育学院的老师们至今还记得,教育部领导在听完杨浦区“双新”工作汇报后留下了八字评语——“高度重视、精准实施”。这份肯定,给了杨浦教育系统重大鼓舞。作为上海市唯一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近年来杨浦教育以“双新”实施为导向,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育人,系统擘画育人新蓝图,在新课程规划与实施、整体架构区域教师研修体系、开发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和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何劲松 《上海教育》2023,(12):28-29
<正>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成为“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是杨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浦区教育局紧紧围绕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任务,科学规划、创新实践、强力保障,争取在出标准、出模式、出经验、培养人等方面发挥示范全市乃至全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5,(10):28-31
学生成长时,他对自我与周遭的困惑向谁求助;步入高校后,他怎样适应大学生活;他们对生命正确的认识、抗挫的能力、适应的方法又从何习得?如何让当下准备未来,明日对接现在?作为上海唯一的“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杨浦教育近年来致力建设“创智课堂”培育学生智慧思维,也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十年,杨浦以“人格培养工程”为主线,从理想信念、道德行为、心理健康三方面构建全区生命教育一体化框架。先后研发区本教材《心灵体操》、校  相似文献   

6.
邵志勇 《上海教育》2010,(11):34-35
为了实现杨浦区基础教育“十一五”发展目标,并对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杨浦区教育局根据“边制定、边实施”的要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积极落实政府公共管理职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区域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旺盛需求。立足“杨浦知识创新区、优质教育集聚区、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的功能定位,根据杨浦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7.
今后五至十年,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筹办“世博会”,推动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杨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杨浦全面建设成为科教事业发达、经济结构优化、生活环境舒适、社会文明和谐的“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区,已成为120万杨浦人民的共同心声。在杨浦区六十余平方千米的沃土上,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真可谓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林立,各类专业人才集聚;十余所重点高中星罗棋布,四十余名特级教师群星灿烂。强大的人才资源是杨浦最宝贵的、独特的优势。随着杨浦大学城、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新江湾城、黄浦江沿岸“东外滩”地区等系列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区面貌与形态的变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提高。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服务良好、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区、知识产业园区、现代生活社区的融合,才是新世纪新杨浦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13,(3):93-94
【案例背景】 在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中,为贯彻素质教育,提出了在小学阶段中实施“快乐活动目”的举措,而作为基础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杨浦,结合区域特色,也正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日”活动。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3,(3):73-I0001
建设“知识杨浦”离不开创新,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素养培育是题中之义。杨浦区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同时也是上海目前唯一的“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在过去的三年中杨浦区艰难跋涉,开拓出一条联动高校,衔接校内外,突破课堂与课程的区本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杨浦区犹如上海“硅谷”,区域内14所全日制高校成为打造“知识杨浦”的中坚力量,高校创新效益的外溢让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的理念不断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高校办学,成为杨浦区发展基础教育的战略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为突破和解决传统教学中分科教学、场域割裂、学段划分等问题,研发以上海市杨浦滨江为在地资源的跨学科课程,创新以“学段异构”为路径的课程设计。在关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要素的同时,思考如何以内容为载体加强能力、思维、素养等方面的学段贯通式发展,探索出能呈现区域特色的跨学科课程创新模式,有效推进和长期落实跨学科学习。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时代的命题,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区委、区政府创新不断,努力打造"知识杨浦",实现"创新杨浦",加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建设。作为创新杨浦的重要一环,杨浦教育近年来也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教育如何摆脱简单的知识传授的狭隘?学校如何冲破沉重的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如何打破唯书本的窘境?学生如何避免缺少个性和创造的局限,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后备人才?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区域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吴峥 《现代教学》2015,(7):24-26
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对于翻转课堂理念开展了本土化研究,依据校情与学情,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个别化教学,并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认识与探索、检验与质疑、运用与提高、实践与创新、展示与评价、巩固与复习。这六个阶段交融于该校“微校园”云平台与“学习中心”之中,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保障。现就该校数学学科的个别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阐述,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4.
师范大学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和实践的多角度审视当前师范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师范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在于培养创新人才。经过实践探索,提出了师范大学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模式:即以“创新教育”为主体,从实行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入手?开展创新教育;狠抓“创新环境”和“创新制度”两方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31日,“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成长”——于漪教育思想研讨会暨《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首发式在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党委、教委、杨浦区委、区政府,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等主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杨浦区教育局等承办。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杨浦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中,创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精致化教学,精细化管理,精品化学校”,这“三精”可说是对杨浦小学始终坚持“关注儿童生命个体的发展”,不断努力探索素质教育道路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22,(25):12-13
<正>作为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杨浦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教师的视力健康同样牵动着我们的心。疫情来袭,课堂被迫从“面对面”转变成了“屏对屏”。实施线上教学、批改电子作业,长期盯着屏幕浏览大幅增加了教师的用眼时间,加剧眼疲劳程度。开设护眼讲座、提升硬件设施,杨浦教育在行动,做好教师的暖心人。开鲁新村第二小学邀请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以“爱眼护眼”为主题,开设科普讲座。  相似文献   

18.
沈昊宇 《教师》2012,(29):116-116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民生之首。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沉甸甸地压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举国呼唤创新、渴望转型的创新时代,作为教师应该有“乐为人梯”的价值观并在“奉献、敬业、勤学、创新”四个方面体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博士论文发表要求”引起的争议使其成为联结教育理论与评价实践的现实论题。其根本价值在于提升培养质量、促进知识生产创新,但在教育实务中的运行机制表现为:目标置换、学术竞争、行政管理和功能锁定。究其机理,评价路径的过度依赖、评价标准的“学术GDP主义”、评价结果的“利害攸关”强化了内卷现象。实践表明:“一刀切”地废除“博士论文发表要求”并不可取。基于“三角协调模式”提出因应之方在于三方协调推进:学术层面需要科学确定多维度评价标准,健全多层次、差别化评价体系;市场层面需加强学术评议指导,落实第三方主体职责;行政层面落实分流疏导机制,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杨浦、徐汇两区教育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自我加压,寻求突破,用教育创新的思想审视初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两区教育局下决心“扭住重点”不放松,“切诊把脉”出方案,力争在2003-2005年三年内改变初中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