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的方法研究了甲基丁烯醇(C5H10O)在9.0~15.5eV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通过测量光电离效率曲线,得到了C5H10O的电离能和主要碎片离子的出现势.通过对实验和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母体离子可能的光电离解离机理.母体离子的解离通道可以分为2类:由C5H10O+直接发生键断裂的解离和经由过渡态的解离.确定了C4H+5 和C3H+5离子的过渡态和中间体,其反应势垒与实验解离能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同步辐射光和反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丙烯酸甲酯9.0~15.5 eV能量范围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实验测量丙烯酸甲酯的光电离质谱和解离碎片离子m/e=86(C4H6O+2), 85(C4H5O+2), 59(C2H3O+2), 58(C3H6O+), 55(C3H3O+), 42(C3H+6), 31(CH3O+), 27(C2H+3), 和15(CH+3)的光电离效率曲线.并利用量子化学从头算(G3),计算碎片离子的能级,推测它们的解离通道.计算的电离能和出现势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的光电离解离通道以单键断裂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利用可调谐同步辐射与飞行时间质谱实验,研究巴豆酸甲酯在9.0~14.5 eV能量范围内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通过光电离效率曲线测定巴豆酸甲酯的电离能以及主要碎片离子C4H5O2+、C4H5O+、C4H4O+、C2H3O2+、C3H5+和C2H5+的出现势,分别为10.11、10.73、10.88、12.2、11.93(12.77)和12.44 eV。通过实验结果和G3B3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主要碎片C4H5O2++CH3、C4H5O++CH3O、C4H4O++CH4O、C2H3O2++C3H5、C3H5++C2H3O2(CO+CH3O)和C2H5++C3H3O2的可能解离通道以及解离通道上经历的过渡态和中间体。在巴豆酸甲酯的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中,大多数碎片是母体离子异构化之后形成的,氢转移和开闭环是主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三聚氰胺(C3H6N6)是一种工业原料,对人体危害极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研究其在外电场中的性质尤为重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PW91/6-31+(d, p)基组水平上,研究在外电场(0~0.010 a. u.)的作用下,三聚氰胺分子的键长、总能量、偶极矩(诱导偶极矩)、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能隙、红外光谱、解离势能面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外加电场作用下C3H6N6分子基态稳定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在N—C键方向上加电场,随着外电场的逐渐加大,C3H6N6分子的总能量逐渐减小,偶极矩逐渐增大,能隙逐渐减小。电场对不同的键长影响不同,随着外电场逐渐加大,不同N—C键键长变化不同,其中,N7—C1...  相似文献   

5.
使用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和多组态的二级微扰理论(CASPT2)方法,对C6H5CN+离子去CN的光解离反应进行了研究.计算了12B1, 12A2, 12B2, 22B1 和 12A1电子态的去CN解离势能曲线.通过对渐近产物的能量、构型、电荷和自旋密度布居的分析,得出结论:12A1, 12B1, 12A2, 22B1 和 12B2的解离产物分别为C6H+5 (X1A1) + CN (X2Σ+)(第1解离限),C6H+5 (13B1) + CN (X2Σ+)(第2解离限),C6H+5 (11A2) + CN (X2Σ+)(第3解离限),C6H+5 (11B1) + CN (X2Σ+)(第4解离限)和 C6H+5 (X1A1) + CN (12Π)(第5解离限).  相似文献   

6.
采用考虑旋轨耦合的从头算方法计算研究1,2-C2H4Br2的光解. 计算了分子的若干电子态的垂直激发能. 用MS-CASPT2/CASSI-SO方法计算了1,2-C2H4Br2分子C—Br解离的势能曲线. 根据计算结果,清晰地指认了1,2-C2H4Br2分子的解离通道:C2H4Br+Br(2P3/2) 和C2H4Br+Br*2P1/2).  相似文献   

7.
合成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NNS][CF3SO3])和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NNS][HSO4])两种质子酸性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应用于催化异丁烯齐聚反应,深入研究离子液体种类及反应条件、两种离子液体的复配摩尔比和搅拌方式对催化活性、二聚体C8=产品的选择性和催化剂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核磁探讨反应进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5 mmol、温度100℃、反应时间3 h、两种离子液体复配摩尔比1:1时,催化活性和二聚产物C8=的选择性最高,异丁烯的转化率最高达84%,C8=选择性为77%;改进搅拌方式后,催化剂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稳定循环达6次,异丁烯转化率保持在70%以上,C8=选择性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andsat 5 TM影像,以芜湖市沿江区域为试验区,利用水体指数模型(NDWI、MNDWI)、单波段阈值法(LBV变换的B分量)、波谱间关系模型(KT3+TM4>TM2+TM7),以及新提出的波谱间关系模型(KT3+TM2>TM4+TM3)进行水体信息自动提取的试验,从定性与定量2个方面对5种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波谱间关系模型提取水体的精度最高,为93%;受到植被和建筑物等因素的干扰最小.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整群环Ζ[C4×C4]的K理论.证明整群环Ζ[C4×C4]的相对SK1群为秩是3的初等阿贝尔群.也证明了K2(Ζ[C4×C4])的4秩至少是1,K2(Ζ[C4×C4])的2秩至少是10.  相似文献   

10.
以尿素与氯化胆碱的低共熔点液体同时兼做溶剂和模板传递剂,在离子热体系下合成了InF2 2(NH4)3.采用同样的低共熔点液体在水热条件下不能得到相同的产物.产物晶体参数如下:C2/c(No.15)空间群,a=13.799(3) ,b=5.091(2) ,c=16.094(3) , β=112.942(16)°,V=1041.2(5) 3 and Z=4; R1=0.0582,wR2=0.1589. 在产物结构中,In八面体与P四面体形成四员环,顶角相连形成链状结构.客体铵分子填充于链与链间的空穴中,通过氢键与骨架中的F原子,P—OH和 P O 基团作用,链与链间靠范德华力吸引进而形成层状结构.产物进一步通过粉末XR, EDX, IR, XPS和TG/DTA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2-(2'-羟基苯)噁唑啉作为配体,通过与不同的锌盐进行反应,得到结构新颖的双核及四核配合物.对该系列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发现在配合物1中2-(2'-羟基苯)噁唑啉配体的羟基氧作为单原子桥连接2个锌离子,配合物2中除配体的羟基氧桥之外还存在甲氧基的氧原子桥连3个锌离子.配合物1 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9.384 2 Å(19), b=13.584 0 Å(30), c=11.138 0 Å(20), β=96.250°(30).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 a=9.551 7Å(19), b=11.123 4 Å(22), c=11.182 6 Å(22), α=102.820°(30), β=114.988°(30), γ=100.806°(30).对配合物1的甲醇溶液中及固相荧光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它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证明在Adams谱序列中,积b0 h1 γs∈Ext[s+3,sp2q+(s+1)pq+(s-2)q+(s-3)]A(Zp,Zp)收敛到球面稳定同伦群π S中的一个新的非零的稳定元素族,其中 3≤s相似文献   

13.
环硫脲为配体和亚铜盐在溶剂热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调整配体与亚铜盐的摩尔比以及亚铜盐中的阴离子,得到4种环硫脲亚铜配合物:1-Cu(TU)I、2-Cu(TU)2I、3-[Cu(TU)2](BF4)和4-[Cu(TU)2](PF6)。对这4个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通过激光倍频效应发现化合物1的SHG效应的响应活性是KDP的1.1倍。在392或335 nm下激发,化合物3和4在室温下分别在517和520 nm处产生具有较高量子产率的固体磷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4种不同取代基的1,3-双(芳基丁二烯基酮)丙烷类新型双共轭链衍生物,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实施了其在可见光诱导Ru(bipy)3Cl2催化条件下发生的[4+4]和[2+2]环加成反应,合成得到了4个四环并五环及4个八环并五环双酮取代化合物. 该结果为合成特殊八员环及四员环类药物分子和多共轭有机光电材料化合物,提供了很好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4种含硫肥料对2种镉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油菜和三叶鬼针草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吸收铅、镉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含硫肥料降低了三叶鬼针草对铅的吸收.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镉的吸收量,含硫肥料对三叶鬼针草吸收镉没有显著影响.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硫磺和(NH4)2SO4可以作为有效的肥料提高油菜对铅或镉的吸收,而对于三叶鬼针草,添加含硫肥料不能促进其提高对铅、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为解释轻子质量谱和中微子味混合模式,从味对称性出发,构造一个简单的基于S3味对称性的type-Ⅱ跷跷板模型。在模型中,假设轻子质量矩阵具有S3味对称性,并且该对称性可经由破缺链S3→Z2→Ø;显示破缺。计算得到与最新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的中微子振荡混合角(θ1223和θ13)和最大的Dirac CP破坏相角δ≈270°。  相似文献   

17.
考虑定义在Zd上参数为p的边渗流模型.假设Kn为 [-n,n]d中开簇的个数,研究了关于Kn的鞅中心定理的收敛速度.一般情况下,经鞅中心极限定理的最好收敛速度是O(n-d/2),而我们的结果为Pp((Kn-Ep(Kn))/(Varp(Kn))) ≤x =x-∞(1/(2π)) e(-y2)/2dy+o(n-d/2 +ε0)对任意的实数x都成立,这里ε0是区间 0, d/2 上的任意实数.据我们所知,这是关于渗流中心极限定理收敛速度的第一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PEO LiClO4 Al2O3及PEO LiClO4 碳酸乙烯酯 (EC)两种聚环氧乙烷(PEO)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SPE)薄膜,用不锈钢及铂两种惰性电极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的交流阻抗特性,并对SPE/惰性电极的界面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等效电路,发现电导率的测定与采用的惰性电极有关.而且交流阻抗谱图与所加交流扰动幅度无关,但与直流极化电势有关.EC含量的增加对低频直线的斜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人体血浆多相模型,研究了人体血浆体系中Tb(Ⅲ)物种的分布.结果表明,Tb(Ⅲ)的物种形式随着Tb(Ⅲ)的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Tb(Ⅲ)的量浓度低于4.000×10-8mol/L时,大部分Tb(Ⅲ)物种以可溶态存在;当Tb(Ⅲ)的量浓度高于4.000×10-8mol/L而低于1.667×10-2mol/L时,沉淀物种(TbPO4和Tb2(CO3)3)成为Tb(Ⅲ)的主要物种.可溶的Tb(Ⅲ)在量浓度低于1.0×10-4mol/L时,主要与运铁蛋白键合,分布于[Tb(Tf)]中;当Tb(Ⅲ)的量浓度高于1.0×10-4mol/L时,运铁蛋白耗尽,可溶的Tb(Ⅲ)主要分布于[Tb(HSA)],[Tb2(Tf)],[Tb(Ox)]和[Tb(Cit)]等物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