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2.
李健 《教育文汇》2004,(1):37-38
在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这样问我:“小伙子,每天这么多语文课,你怎么不喊累呀?”累,不,为什么要感觉累呢?难道语文不能带给学生和老师美的享受吗?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3.
刘艳霞 《辅导员》2010,(18):30-30
“老师,你总是微笑着给我们上课,我们都爱上语文课。” “语文老师的微笑使我们没有感觉到语文课的可怕,没有战战兢兢,漫长的等待,每节课都很轻松。”  相似文献   

4.
如同每个电视台关注自己的收视率一样,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可如果我们现在就“你喜欢语文课吗?”“语文课有意思吗?”这些问题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恐怕结果会使我们大失所望。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努力让我们的语文课生动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淑梅 《吉林教育》2006,(10):62-62
对语文课情有独钟,最初爱上语文缘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的课或爱或恨均为情,亦喜亦悲皆是歌。正是在我们对语文“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时候,于“润物细无声”中,让我们解读着语文,参悟着语文,并走进了语文的圣殿。那是一份无法言喻的快乐,是一份胸藏万卷纵横捭阖的享受,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正是如此,让我明白:欲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行不通,只有为语文重新掬一捧清泉,才能为学生爱上语文飘洒一路欢歌。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育,老师之于学生,我一直以为最重要的是温暖的心灵照亮。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可总有一些人把语文课上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非常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太注意知识的灌输,而没有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书香”。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书香伴我成长。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许多语文老师自己也不读书,他们大量的时间都埋头在教参、考卷、考题上,这真的让人心痛。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文字的艺术、文学的艺术,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珠圆玉润,这的确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4月1日,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莅临我校指导教学工作。我班孩子们非常幸运,能与大师亲密对话,一起走进《社戏》中。余老师深厚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精深独到的知识讲解、高超巧妙的课堂设计,让孩子们享受了一节回味无穷的语文课。余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诠释了他几十年的教育理念,"和谐、细节、引导、实在、魅力""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长"。这是我对余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一次顿悟。  相似文献   

8.
“画”作业     
初当教师,很想在自己带的班里最先折腾出个教育改革什么的。于是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点子。有一天,学生居然也给我出了一个点子。“老师,我们的语文作业也该改革一下了。”我觉得挺新鲜,低头问这个一年级的小家伙:“你知道什么是‘改革’吗 ?”“就是变得不一样。”他回答的倒是简单,可我却着实想了几天。  因为自己也是刚从学校毕业,语文作业对我来说仍是记忆犹新。大不了就是生字、解词、摇头晃脑地背诵课文以及老师的一个个勾勾、叉叉。现在想“改革”,改成什么样呢 ?  一节语文课给我提了个醒。  这天,正巧学生字“写…  相似文献   

9.
王畅眉 《山东教育》2005,(16):13-13
前不久,在一次业务学习中,我们观摩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落叶》,有的教师坦言有点受不了窦老师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不知道这样想的老师能否接受窦老师的感言:“我面对的是孩子们,我的课是上给孩子们的,不是表演给大人看的。”  相似文献   

10.
事出有因胡老师(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外出听课去了,我去代语文课,孩子们在写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巡视时,我很自然地多看了几位同学正在写的作文,想不到自我保护意识特强的他们都警惕地用手遮了起来,抗议:“这是个人隐私,童老师你不准看。”我连忙说:“哦,这是写给你们妈妈的,老师又不是你们的妈妈,是不能看。这样说来,胡老师也不能看了?”“胡老师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嘛,我们没办法,她要给我们打分的。”还挺无奈的。下午一节品德课还是我代课,我对他们说:“上午你们的作文童老师是不能看,这节课请同学们写一点老师可以看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曾在不同时期间过几个在校大学生同样的问题:“你希望语文老师怎样教语文?”回答几乎一致:“让我热爱(喜欢)语文!”听完他们的回答,我在想:难道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合理的要求我们都没有满足学生吗?为此,我观察过,反省过,探索过。当然,我看过许多名师的课.学生的表现足以表明他们热爱着语文。就在最近,我就看到了这么一篇课堂实录——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语文课——盛新凤老师执教的《如梦令》。  相似文献   

12.
“我再也不给语文老师送贺卡了。”读着庄伟的日记,我吃了一惊,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教师节即将来临,不少同学给老师送了贺卡,我也想给老师送一张贺卡。我想:买张贺卡吧,不足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还是自己制张贺卡好,我就利用晚上时间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最关心我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3.
金菊 《语文知识》2016,(4):32-35
从海南来了一个国培班老师,与我对接,学习交流,于是我很郑重地将这位老师介绍给班上的学生:“从今天开始,这位王老师将与我们共同上课学习两个星期左右,有可能王老师要为大家上一节语文课……”介绍时间约5分钟。不曾想到下午放学后本班QQ群沸腾起来:“语文老师要换啦!”  相似文献   

14.
每次听完洪榴老师的课,我都会对语文课、语文老师、语文教学有诸多新的感受和思考。洪老师上语文.她自己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艺术和情感投入。总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熏陶。洪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我再一次和学生一起享受了一节唯美的语文课。拙文就以此课为例,刍议洪榴老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5.
前言作为一名刚刚从教不久的语文教师,笔者突然之间由“满怀豪情”变得“痛彻心扉”,这缘起于一次对学生的调查。笔者在几年间对教授过的十几个班级进行了“对我校语文课看法”的走访,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喜欢,一上语文课就想睡觉”、“老师分析的很细致,但是总感觉难以接受,记不住”、“对文章的分析太枯燥了,没意思,比如《荷塘月色》”、“就老师一个人讲,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中令我们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最难教的作文了。对学生而言,感觉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令人“头痛”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甚至变成爱写作文,如果孩子们能把写作文当成一种享受。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呀!不少小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想破脑袋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但是还是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某一篇作文。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7.
见面礼     
开学初,我很“荣幸”地成为501班——校“困难户”的第四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面对点名册上完全陌生的名字,我的心里一片茫然。我能被这些顽童们接纳吗?我能迅速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吗?思前想后,我决定第一天上课就给这些小家伙送份“见面礼”。这天,当我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走进教室时,一双双眼睛毫无顾忌地将我上下扫描了一番,然后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我大步迈向讲台,环顾四周,用清脆的声音说道:“同学们,初次见面,我给你们每人一份小礼,想看看么?”孩子们满脸惊诧,继而兴奋异常地嚷:“想!”“老师,是什么呀?”我拿出一个纸袋,倒出三十九…  相似文献   

18.
记得,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2008年《福建教育》第9期中提到: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就是“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王崧舟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引起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刻剖析,让我开始对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冯祥 《师道》2006,(9):38-38
今天依然天气炎热。我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向学生提出“秋风吹黄了什么”的问题,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秋天的树叶。突然有一个学生小声叫了一声:“小鸟!”这一叫可让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目光不住地搜索小鸟的行踪。我一看,这下课可上不成了,按照常规,应该迅速制止孩子们的举动。但我灵机一动,反而很平静地问了一声:“小鸟在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在电视机上面!”这时,同学们各抒已见起来:有的说:“小鸟迷路了。”有的说:“小鸟太热了飞进来乘凉。”有的说:“小鸟太寂寞了,想和我们交朋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这个话题很有些突兀,语文课学的不是语文,难道还能是数学物理吗?笔者最近给高三文科“尖子生”上语文课。课前作了认真准备。课上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想学点什么。有几个学生说“我们想上真正的语文课”,“讲些真正属于语文的东西”。我感到很愕然,言外之意是说他们过去上的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