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人的劳动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为中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学的多方面的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系统建构已经开始,是新的美学理论历史的宏伟开篇。研究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是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的关键所在。从《手稿》的综合理论体系中抽取出艺术生产、人化的自然界、美的规律等七个直接关系美学的问题,加以简约分析,作为全面研究《手稿》美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人的劳动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为中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学的多方面的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系统建构已经开始,是新的美学理论历史的宏伟开篇。研究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是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的关键所在。从《手稿》的综合理论体系中抽取出艺术生产、人化的自然界、美的规律等七个直接关系美学的问题,加以简约分析,作为全面研究《手搞》美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在实践派美学的强势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中“人改造自然世界”的实践特质被加以强调,而它本身所内含的主客一体潜质被遮蔽了。我们在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命题重释的基础上,可以对实践派美学的反思复归至马克思主义原典。在现实意义上,当我们在工业文明带来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沦落”中,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人与自然一体的观念,无疑成为重建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4.
自马克思《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于 2 0世纪三十年代公诸于世 ,不同思想阵营的争论从未停止。西方学者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 ,以为新发现了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前苏联学者则称《手稿》仅仅表述了一些没有联系的思想 ,不是成熟时期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学者对《手稿》的关注在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形成热点 ,伴随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社会进程 ,在哲学、美学领域出现了大量集中的研究成果 ,结集出版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讨论集》(人民出版社 1983年 )、《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讨论集》(陕西…  相似文献   

5.
《手稿》是马克思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其中"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以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因此,对马克思《手稿》的哲学美学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纲纪先生的美学体系坚持实践观点,打通中西马,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中独树一帜,承前启后,推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跨越式发展。石长平博士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一部系统、深刻地研究刘纲纪美学思想的专著,该书对于刘纲纪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把其美学理论研究与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方向和态势结合起来。这部书对刘纲纪美学思想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的研究成果,也是研究实践美学的创新成果。它给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价值,对于我们科学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及其美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评价《手稿》应根据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语境,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学术界对《手稿》的美学价值做了不恰当的评价,其美学思想是不断阐释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是由美学研究者与马克思共同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价值,对于我们科学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及其美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评价《手稿》应根据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语境,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学术界对《手稿》的美学价值做了不恰当的评价,其美学思想是不断阐释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是由美学研究者与马克思共同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学思想的挖掘和阐发,是我国美学界在20世纪后期努力的方向之一,但对结合《手稿》发表时即欧洲19世纪前期的社会思潮来分析马克思提出“美的规律”的动机和目的,界定它在当代美学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却一直为美学界所忽略。因此,我们重提“美的规律”,其要旨在根据《手稿》,阐明它的实际内容并应用于当今美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属于直接美学理论的问题是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马克思提出了这个范畴,但在《手稿》中却没有直接阐述,为美学史留下一个理论难题。由于美的规律范畴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显要问题,如何在《手稿》的语境中,沿波计源地去探寻它的意义包涵,并给予明确的论析,直关美学理论中许多重要总理的回答。蒋孔阳先生长期致力于《手稿》中以美的规律问题为中心课题的研究,在美的规律与人的劳动实践、内在固有的尺度、异化劳动、自然之美及艺术实践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析,积累了卓有成就的美学理论成果,把《手稿》美学和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理论也是蒋先生建构独立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的基本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是我们时代的美学。从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基本观点、中国现代美学的历程、整个美学史的探索等各个角度来考察,后实践美学的“过时论”不过是对实践美学的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12.
实践美学,若想达到自圆其说,必须扬弃原有的既正确又片面的观点,从最完整的意义上来理解人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本性应该是以人为核心,在所有参照物的参照下所显现出来的所有共性或者个性的总和,它的完整性只能是无限丰富性。实践美学把人的本性理解为只有人才具备,而一切参照物都不具备的抽象的“单一”性质,这显然是荒谬的,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只有把人的本性的无限丰富性作为思维的最大前提,才能使“人学”与新实践美学达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艺术功能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极端的审美乌托邦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他的基本观点是:艺术和审美具有把人与普遍人性从现实原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功能;艺术和审美具有超越现实和变革世界的造反或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实践美学即实践本体论美学不会失去其现实性和历史性意义,它需要的只是将其固有的思辨性、潜在的科学性与理当具有的某种实证性结合起来。要获得更新和完善,实践美学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基点、厘清概念、调整思路、面向现实,其发展前景则在于学术范围显明、本体优势展现、学科定位明确、研究路数明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美学经历过三大形态:认识论美学、价值美学和生命美学。生命美学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美学的制高点,封孝伦的《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以自己的三重生命学说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生命美学理论,是对生命美学的扎实贡献。但是,其不足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关系,对实践美学的独特理论价值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16.
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泽厚实践论美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构成了中国当代美学机体中的主要骨架,然而亦存在一些尚待克服的困难与不足,影响了其理论体系的内在自足性和学理上的进一步开掘。从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实践活动与审美活动、积淀与突破、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四个方面反思李泽厚实践论美学,并对相关的美学论争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7.
生态问题是实践美学在新中国诞生以来面临的新问题,生态美学维度是实践美学有待发展的重要部分。笔者将集中于“人的自然化”这一哲学与美学命题,集中于实践美学中“人的自然化”相关研究,围绕生态人文研究中目的合于规律、人类合于自然以及自然它者目的这一中心结论,尝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生态整体关系做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面对“实践美学终结论”的冲击,朱立元主张从实践存在论出发建构美学理论,初步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人生实践,应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和阐释实践。由此,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形式性,但是离不开内容性。美及审美的形式性和内容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