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格尔顿把作为物质生产的文学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说明了文学内部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伊氏的这一观点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把丈学当作一种上层建筑的文艺观的反驳和对“反映论”批评范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以文学形式为切入点,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理论起点分析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文化现象,是伊格尔顿文学观念的理论核心。在伊格尔顿看来,现代文学话语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它的生成及转变与西方社会和历史的变化有着内在的社会关联,这种关联不是体现在文学内容上,而是体现在文学形式上。打破文学的自律性幻想,引入文化研究的思想,进而在深层次上突破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观念是伊格尔顿文学观的现实指向。作为“左”派理论的重要代表,伊格尔顿的文学观念具有鲜明的反本质主义色彩,但也体现着这种“左”派理论的泛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3.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体现出从文学研究到政治文化批判的思考轨迹。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独到的阐释,并对后现代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要求文学在当代文论转型中回归意识形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女性和男性一样积极地参与着人类各项文明的创造活动,男女两性共同构建了社会的文明,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男性占据着中心地位,而女性长时间地处于边缘位置。从意识形态发展的角度,阐述女性文学的历史境遇,揭示女性文学的“女性”失语原因以及探讨女性文学的价值和出路。  相似文献   

5.
西方语言论中充满了对意识形态的指责与背弃情绪,极力否认文学的意识形态属他们的猛烈攻击声中,却透露出他们自身正是一种边缘意识形态的症状,他们对“纯文学”的倾情只不过是一种逃避主义。文学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症状属量仍无法抹杀它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实现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国内文艺学界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争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社会意识形态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是20世纪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两种主要观点.都来自马克思的理论资源.而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同时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内涵属性.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与统一,在马克思美学思想中,是人的目的性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统一,更符合文学存在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是否是意识形态的争论直至今天一直在继续,且难有定论。对其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就会发现,文学意识形态论并非是无本之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单纯把文学看作是意识形态的看法是不可取的,但不可否认,文学又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意识形态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氛围中进行的.无论是翻译的动机、拟译文本的选择,还是翻译策略或方式的确立,往往会受到译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操控,从而使译文本表现出译语文化的印迹.但另一方面,文学翻译是一种有强烈目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译者在明确的翻译动机驱使下,努力摆脱译入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并借助翻译传播异域文化思想观念,从而达到改良社会与政治,实现社会革命、丰富译入语文化的目的.因此,翻译活动既要受意识形态的制约与操控,同时又在生产着意识形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界内一个争议巨大的话题。在文学的本质保证文学作品的纯净度、而文学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展现现世价值观的情况之下,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注定是一对相生相克的孪生体。二者在相互的矛盾与统一中完成文学的表达与升华,让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现实存在意义,并且随着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冲击程度的加剧,文学在道德、哲学、伦理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与揭露,致使文学发展加快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过分重视文学的功利性,忽视了市场需求,50年代的新传奇小说力图用通俗小说的形式来灌输新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但由于过于追求工具作用,限制了其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典马克思主义确立文艺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形态.“东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迥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分别从意识形态视角和美学视角对“正统”原典进行了突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论的流变丰富了自身内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西方语言论文论中充满了对意识形态的指责与背弃情绪,极力否认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然而在他们的猛烈攻击声中,却透露出他们自身正是一种边缘意识形态的症状,他们对"纯文学"的倾情只不过是一种逃避主义。文学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属性,但仍无法抹杀它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目前我国文论界占主导地位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理论,对这种理论,当前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比较大的论争,人们提出了各种很有见地的观点。这场论争既推动了学术界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又促进了当前学术界对文学理论当代发展的思考。因此,梳理这场论争中发现的问题,发扬学术界的真知灼见,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类中的意识形态指涉--弗莱的意识形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与文类两方面,论述了弗莱学说中的意识形态资源。弗莱认识到语言的结构作用,它在时间与空间上结构我们的意识。语言的集体性与历史沉积性特质,为隐喻及隐喻中的意识形态指涉提供了基础。詹姆逊曾在弗莱的文类批评中发掘出其意识形态功能,并针对弗莱的文类批评,提出了“意识形态素”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切入,阐明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观念)总和或思想(观念)体系,是理论的,概念的.把文学看成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从政治学、社会学或哲学的角度也可说是"外"角度方面来研究文学,是把文学当成概念化、理论化、功利化、非审美的东西.如果从审美学的角度来说,理论化的意识形态不是审美的,而审美的对象不包含理论化的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马尔库塞等也企图把审美与政治意识形态结合起来,然而他们也并没有提出意识形态是审美对象,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当下文学理论界几乎都认同的"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观念或命题是不能成立的.但我们并不否定文学是审美的,换一个角度来考察,也即从文学研究的"内"角度或从它作为审美价值的载体来看,文学的确是审美的.从内外角度研究文学也是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个优秀传统,而强调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考察文学的内外的两个角度是不能混淆的,把文学说成是审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把两者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学研究必然会带上当代意识,研究古代文学应当关注当代,但我们应该关注有进步意义的当代意识,应该是当代意识和学术意识,现实性和学术性统一。应该关注当代发现的新材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关注新的技术手段,关注当代新的观念。要用新的当代观念,提升古代文学研究的思维层次和认识水平。从当代意识看,古代文学研究有直接的实用的价值。但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更主要在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一些文化遗产的意义,可能更为深远,它不仅留给今天,而且留给将来,可能正因为是基础的研究,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有着更为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