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六册古诗词共61首,分量很大.都是名家名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了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更明确的提出了诵读、背诵优秀诗文的目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所设的“诵读欣赏”一栏,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其它版本所没有的。“诵读欣赏”包括“诵读”、“欣赏”两个阶段,意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达到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目的。《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4.
陈昌荣 《现代语文》2006,(11):49-50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她犹如玉液琼浆,滋养了—褂浮—代华夏子孙。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学教学古诗词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正因为如此,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即“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对优秀诗文作背诵要求,即“七到九年级背诵80篇(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苏教版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篇目,除诗词单元外,还在每一单元后附有“诵读欣赏”。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成为我们教师思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考点透视】 古诗词欣赏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两年来。各地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查逐步由对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为以欣赏、品味为重点的考查: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的考查转为以主观性表述为主的多种类型的考查。从题型上看,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典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一些学生对经典古诗词却毫无兴趣。他们或因为学起来有困难,或因为偏见——认为古代的东西就是过时的东西,而放弃了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背诵经典古诗文240篇(段),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诗歌赏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这些能力,虽然诗歌赏析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基本解题技巧是共通的。  相似文献   

8.
李伟敏 《成才之路》2013,(23):72-7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童也不例外,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美术课程重要的价值体现。由此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9.
国家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两大方面."语言素养主要指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精神素养主要指感性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的科学精神."两者之中语言素养是核心.在语言素养中,  相似文献   

10.
暑期在家,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一本苏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刚好翻到韩非所著的寓言《郑人买履》: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刘玉娟 《学语文》2013,(6):72-7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代表之一,无疑可以让学生“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所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由时代特点、作者信息、思想内涵和艺术之美四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4.
贺芳群 《学周刊C版》2010,(5):142-142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初中教学中,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更是明确要求7至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要求“背诵80篇(段)”。  相似文献   

15.
李钧 《语文天地》2009,(12):53-54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古典诗词赏析是以作品所提供的语言形象为依据的感受和体验.其实质是为了汲取其有益的内容来体味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思维,陶冶性情,提升审美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设计中.应十分重视审美设计。语文课的审美设计重点不应是音响画面对形象的再现.而应是通过知识的积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作品与作品间的同异.形成某种思维定式.从而理解文字所展现的形象与理性的美.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提高美术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是《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课开设欣赏板块,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以审美实践为途径,达到美育以美化人类自身为目的。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低年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识写同步”的策略,即认识的字均要求会写会用。2001年9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至九年级语文课本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这一课型.把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按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七——九年级的要求由浅入深地设置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第6节“探索规律”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