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当前品德教育主体活动教学高效实施的视角看,主体性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缺失,诸如:有效合作缺失,活动有序缺失,学科渗透缺失,回归生活缺失等等.如何落实新理念,如何弥补缺失?笔者认为品德教育中主体活动的教学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2.
3.
长期以来 ,人们对德育所强调的是它的政治功能 ,将德育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德育的整体功能开始得到重视。德育所包含的内容已大大拓展 ,从狭义的政治思想教育 ,扩展为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劳动观念、效益观念、时间观念、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等诸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4.
校外教育是中小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广阔时空”所受的教育,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都以活动作为呈现载体,故俱能以体悟、感受、自省等自我生成性途径发挥出独特的德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养。毋庸置疑,校外组织的各类德育活动,包括思想道德及社会政治活动,更具有道德教育的直接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教育专家朱小蔓提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独立自主的道德活动,如果把德育从生活的其他活动中抽离出来,那么,这个德育必将被架空,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把日常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的阵地,实施"生活体验模式",遵循"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用,以体验、反思与实践为法"的品德教育规律,探索德育活动新模式。一、活动成员的主体性校园生活的主人是学生,故要把活动主人的地位还给他们,把校园管理的一些权利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6.
7.
8.
9.
新课程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渗透德育的内容,抓准渗透点,确定渗透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得到德育的熏陶。以化学学科为例,在教与学过程中应渗透哪些德育内容呢?人文教育介绍我国人民古往今来化学工艺的伟大成就。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介绍我国人民在化学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初中化学绪言部分介绍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像造纸、制火药、烧陶瓷、制青铜器、冶炼钢铁等化学工艺都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讲“燃烧及其利用”时,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  相似文献   

10.
德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题之一,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夸美纽斯曾说,没有德行,知识和技巧又算得了什么呢古今中外,德育始终处于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作为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之一的学校德育,长期以来主要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通过学科教学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如何重新给学科德育定位,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探讨。本文将从学科视野中如何实施德育这一角度进行探讨。长期以来,学科教育只强调分科训练和智力训练,而忽视个人性格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全面发展。新世纪里学校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倾向于采用综合课程的形…  相似文献   

11.
发挥学科教育德育功能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实践中,寓德育于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实施德育的选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给我们提出了诸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已提升到“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层面。如何确保德育的核心地位,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质性进展,依据我校的德育实践,我们认  相似文献   

13.
胡桂英  周宗炎 《新疆教育》2012,(9):50-50,42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结合现代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相融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15.
学校教育往往要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修道,无非就是讲的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指导原则,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其中道与德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和目的。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  相似文献   

16.
李斌 《中国德育》2004,(9):25-27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以提高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它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德育遭遇大学生主体的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主体性德育意图让大学生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分析沉默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推动主体性德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物理教学,不仅传授物理知识,还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提出活动德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德性行为的实际锻炼,增强德育的有效性。然而目前高校的活动德育尚存在着许多不能忽视的问题,如缺乏学习主体性,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实际效果,也缺乏科学评价。为此应转变活动德育观念,加强活动德育理论研究,建立有效的活动德育评价机制,强化学生在活动德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构建和实施主体性活动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问题 1、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认识不正确 当前,在学科渗透德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教师的认识不正确,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的主业是搞好学科教学,德育应该是德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二是认为教材内容本身已经包含了德育的因素,我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就能收到成效;三是认为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无法有机结合,即使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德育也是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