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的课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道德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教学将课堂教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贴近、喜爱的活动,让课堂与生活接轨,学生在体验中将道德内化为自身需求。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翟玉凤 《吉林教育》2005,(10):23-23
一、合理处理教材,将教材生活化。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难。体育原本就是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体育教学不竭的源泉,我们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落千丈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时,会发现高中政治教材是以模块的方式编排的。以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为例,它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生活哲学等几个主要模块。高中政治课本将知识以模块化的方式呈现是由于政治知识模块化有系统化、条理化、类别化的特点,高中政治教师可以从政治课本的模块教学入手,借用模块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政治。一、利用高中政治模块教学建立学生知识的系统性高中政治模块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强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生活技能类内容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涉及的几大内容领域之一,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为落实课标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切实提高培智学校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生活适应教材编写组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所处年级段,对生活技能类内容的容量、难度梯度、技能呈现方式以及维度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思考与建构:从技能选取到组织架构,分层建构内容容量与难度梯度;以技能为核心,对技能的具体步骤呈现兼顾首尾、突出重难点;分段设计内容维度,从单一的技能学习逐步扩展至兼顾技能应用的情境以及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志等多元维度。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要让品德与生活同行。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品德与生活》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  相似文献   

6.
马云 《教师》2012,(27):73-7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语文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依据教材、拓宽教材,积极将生活内容引进课堂,将课堂融人生活,用生活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一、依据教材,创设生活化课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总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依据教材,密切联系生活,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1.借助故事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7.
<正>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通过学生生活本身去引导他们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进而成为有道德的人。1.提取生活元素,感知道德要义。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使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要义。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是课程资源的变革,教材不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立足于学生生活,开发利用教材资源、学生生活资源、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提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它不是供教师传授的经典,更不是供学生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内容编排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那么,应如何合理利用教材,提高教学实效呢?一、突出生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材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而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  相似文献   

10.
一、<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 (一)贴进生活 此版的英语教材内容新、信息量大、与生活联系紧密是最大的特点之一,教材内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家庭生活、环保、学校生活、风俗习惯等等多方面,学生对于日常的生活比较熟悉,教材紧贴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形式更有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叶先堂 《文教资料》2013,(19):42-43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12.
学生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对己和对人的要求不一致,校内和校外表现不一致等现象与德育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不无关系.教师要领悟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特点,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主要源泉,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创造生活,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睿 《生活教育》2016,(5):76-77,79
充分运用生活这个大舞台、大教材,拓宽识字渠道,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主动识字,并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品德与生活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增加生活体验,以此拉近书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生活化",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等方面都要  相似文献   

15.
学生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对己和对人的要求不一致,校内和校外表现不一致等现象与德育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不无关系。教师要领悟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特点,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主要源泉,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创造生活,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拼拼贴贴画画》是我校的一门拓展型校本课程,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特点组织教学,开发校本教材,希望学生能从各种生活材料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陶冶情操,热爱生活。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我用心关注身边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发现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向儿童的课内外生活开放,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该课程的特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本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如何运用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教材,处理教材,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师是一个挑战,它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小学的区域特点和学生特点,来深入挖掘教材的魅力与价值,体现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打破了“一纲一本”的局面,转变为“一纲多本”。教材的编写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成为重要的特色。但是,在各种富有地区特色的教材不断涌现并实施的同时,教材“城市化倾向”这一问题被普遍反映出来。一些数学实验教师反映,当前所选订教材的编写侧重于城市孩子的生活实际,而忽视了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如要求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进行社区问卷调查等。“教材城市化”到底是否是一个事实?哪些是城市化的内容?笔者认为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娜 《中国教师》2014,(3):81-83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这让课程内容更多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所以,品社课程要想贴近儿童的生活,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品德形成、能力提高的载体,有赖于教师准确地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教材、创造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特点,提高课堂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没有预设教材的学科,有人称它为“没有围墙”的学科。它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所需要实践的课程内容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设置社会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