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所做的只能是选择有益的教育经验并付之于实施,于是我们老老实实从课程做起。我不敢奢谈教育创新、课程创新,因为我见到了教育界许多种创新的现象其实并没有多少突破,也没有实质的创新,我曾经撰文批评教育界的伪创新,我也深知以我的学术功底和教育修养还不足以创新,我的许多想法都是前辈教育家们有过论述的,我的许多做法都是过往教育界同行做过的,或是今天教育界同仁正在做的,我所做的只能是选择有益的教育经验并付之于实施,于是我们老老实实从课程做起。明德基本的课程思想是"中西合璧,多元选择"。我  相似文献   

2.
“差不多老舍没和教育事业断过缘”,展读老舍的全部小说,以教育为题材的占了大多数,清晰可见老舍是个有较为系统教育观的小说家,而且他的教育思想是非常独特的。老舍以他深刻的洞察力,多方位地指出了教育界的种种现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教育界有过一场关于留学教育问题的争论。争论由弹劾清华学制对留学美国学生的遴选公平问题引起。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派送留学生及留学教育的国别选择问题。争论的实质是: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助力还是阻力?造成留学教育问题的原因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争论目的是:探索中国留学教育的方向与道路。争论的结果是:留学教育的宗旨、方向和政策发生了变化,留学教育因此得以改进。争论提供的历史借鉴是: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及留学生归国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服务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当代留学教育研究的重大命题,需要我们做出时代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马叙伦与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浙江籍学者在全国教育界发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浙江省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不少领袖人物均曾长期在北京活动过,他们返回浙江后,与以省教育会为中心的本地教育界人士有过不少冲突,而且他们内部的关系也错综复杂。马叙伦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五四后曾回淅出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教育厅长等职,他的经历为探讨这些微妙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学制嬗变过程中,近代教育期刊积极参与和推动了学制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其中,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上海近代教育期刊,如《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等,凭借其刊寿长、影响广、发行量大等特点,无论是在译介外国学制史料、发表国内学制建设和改革的探索性文章方面,还是在组织教育界对学制改革进行专题讨论,以及在收集和发布学制改革信息方面,郝担当了重要角色,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植 《文教资料》2009,(30):113-116
陶行知是教育界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并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认识和主张。其中,创造教育思想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他各个时期的教育主张之中。而追寻真知、做真善美的人、做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行为能力的自由的人则是其思想中的精髓。本文从创造教育培育自由人的角度来看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对当今的教育目的和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面临衰败的危机,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乡村教育思想。晏阳初和邰爽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二人分别提出了平民教育和民生本位教育,这两大教育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两种教育思想存在许多异同之处,但对当今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信泰先生是建国初期第一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他也是提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长期耕耘在教育理论界,培养了众多研究生,对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也做过深度思考,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论述。尽管他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不那么妥当,但至今仍有强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难题,这是教育界形成已久的共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活动实践者以及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都曾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认真的讨论和探索,提出了许多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但一直收效甚微。本人结合近十年的工作实践,对照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就转化后进生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现谈谈粗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学制嬗变过程中,近代教育期刊积极参与和推动了学制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其中。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上海近代教育期刊,如《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等,凭借其刊寿长、影响广、发行量大等特点,无论是在译介外国学制史料、发表国内学制建设和改革的探索性文章方面,还是在组织教育界对学制改革进行专题讨论,以及在收集和发布学制改革信息方面,都担当了重要角色,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手工教育在历史变革和动荡的历程中,曾受到过不同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的影响,经历了从"手工"到"工用艺术",再到"工作",最终成为"劳作"的变化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探索过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当前教育界提出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培养"工匠精神",是有许多启示与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国学教育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让国学研究者及教育实践者倍感困惑、反复争论和探究的焦点问题。同时,因为其跨越国学与教育两个学科,涵盖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这样特殊的性质,也使其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教育产业化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产业化是近一段时期以来教育界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成为热点是通过三月份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现出来的。现实中教育改革遇到的矛盾一直是对这一问题思考的动因。在这次人大会议上提出是由于1998年国内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国内的需求不旺的话题引发的。人们把教育产业化作为剌激国内需求的一个措施提了出来。尽管人们对教育产业化的理解上还存在许多差异,但认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该扩大规模是无异议的。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入学愿望,应该予以扩充,认为群众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杜威生前虽然是一位经常被人误解的一位学者,但人们对他及他的思想的研究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我国教育界对杜威思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关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译著相继出版发行,另外,各种报刊杂志也发表了大量的杜威实用教育思想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至1997年,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社威教育思想研究的论文约124篇。这些著…  相似文献   

15.
郑渊洁的“私塾教育”,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倡自学和因人施教,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较大反响。那么,对当今中国教育而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正规的学校教育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慎重思考的问题。而从郑渊洁的私塾教育中,我们既可以看见他汲取西方教育中先进的教育经验所获得的新的个人教育理念,同时也看见了他的某些教育理念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它在美国风行一时,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它也对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活动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919年5月,杜威来华讲学,宣传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很快,胡适、陶行知等便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追随者。此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便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深远。一直以来,国内教育界对这一思想不断地进行讨论。有学者认为杜威的这一教育思想面向社会,强涮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有利于改变学校的“象牙塔”局面,广大此极力提倡借鉴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来改革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7.
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后半叶,日本教育在充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之后,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奇迹。连帮助日本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美国人也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日本教育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出版了许多颇具创见的论著。我们认为,日本的教育的确有许多成功之处,有许多可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作为一个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借鉴日本的教育更有着现实意义。但是,学习并不意味着照抄照搬,而应有选择地吸收,尤其要注意扬弃和警惕日本教育中的阴暗面,注意日本教育的发展走向。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童庆炳不仅是文艺理论家,也是有创见的语文教育家.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研究生涯中,发表的大量学术成果中有许多是属于语文教育方面的.特别是1977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前后,童庆炳在论文及访谈录中提出的重视文学教育、重视经典教育及重视文言文教育的观点,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社区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区教育、青少年教育及其社区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同一性问题,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下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如何融三者于一体,以发挥社区对青少年教育的最大功能,更是教育界新的重要问题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在国内教育界尽管时间不太长,却迅即成为广大教师关注和实施的课题。相对于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而言,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理念当需新的认识相适应,其中,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在笔者组织的《古镇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课题的实施中,有学生当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清末著名思想家王韬书房取名“蘅花馆”,寓意何在?自认为对乡土历史研究较为深入的我一下子被问住了,茫然不知所云。据在太仓高级中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51.4%的教师有过回答不出学生问题的经历,许多老师在走进教室的时候脚步也不那么轻快了:“过去,我对学生提什么问题有90%的把握,可现在,连10%都没有了。”研究性学习正悄无声息地改造着传统的课堂,唯我独尊的教师优越感已遇到了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