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实践活动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做数学”“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生活数学”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体现.它直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最近,我看了新浪UC数学工作室组织播出,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一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数学教学改革的应试倾向依然明显.以“教”代“学”、以“练”代“学”的教学现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探寻将预习方案引进数学课堂,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索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它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量、作业批改等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因此,作业可以是多样的、多元的、丰富的、精彩的、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的关于数学知识、数学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数学合作交流活动.数学教学应淡化单纯的知识传授,要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从“给出知识”转变为“引出活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  相似文献   

8.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数学学习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生疑、剖析问题;通过研究、探讨,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数学的规律与方法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优势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领会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它是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会”为主动的“会学”、“想学”、“乐学”,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教学谈谈我的探究性学习教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味”.淡化“生活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弗赖登塔尔曾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如何实施“数学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儿浅见。  相似文献   

10.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教育中,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合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为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解决机会”“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数学学习”“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这六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旨在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走进新课程后的今天.“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我欣喜地发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阅读、相互讨论,甚至质疑争辩“数学日记”中的内容,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教育目的也自然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12.
孙年爱 《考试周刊》2009,(27):73-7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地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忽略了发现与探究.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新教材编写中也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阅读与思考”等学习栏目.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负担的轻重和数学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就“活”“动”如何给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有效引导”的激情共舞.  相似文献   

16.
高师院校"数学文化"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显示,“数学文化”作为通识课程,深受高师院校学生的喜爱.数学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丰富和深化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提高数学的感受性和鉴赏水平;可以促进数学学习价值观的转变:从“考试”导向下的数学学习向“提高自身数学素质”导向下的数学学习转变;可以树立良好的数学教育观念.总体来看,高师院校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相关知识比较贫乏,需要进行教师指导下的系统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微学课程标滩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8.
位似     
“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有效学习就是要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数学,思考是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所以,数学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阵地.如何充分利用好短短的45分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应该让教材“动”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动”起来,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才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认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