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某个寺里的老、大、小三个和尚正是这样。该挑水时,大和尚捋着白胡子说:“我修道多年,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大碍,倒是你们啊……”大和尚说:“我已练了四五年挑水功了,也该把练功机会让给新来的小师弟了。”小和尚说:“多谢师兄的关顾,我年龄小,身子骨也比较单薄,难以从山下挑一担水上山来,还是把这练功的机会给师兄吧。”就这样,三个和尚互相推让,水缸干得见底了;又过了几天,个个都渴得喉咙冒烟,两个鼻孔出火,却还是硬撑着。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二目"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要使三个和尚都能有水喝,该怎么办?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管是对还是错。学生:1.排一张值日表,由三人轮流挑水,或者每天安排两个人抬水。2.将路分为三段,每人挑一段路。3.三个人一起挖一口井,或者一起修一节管道。课件展示漫画:  相似文献   

3.
佚名 《学习之友》2013,(12):5-6
从前有两座山。山里各有一座庙,庙里各有个和尚,两个和尚都到山下挑水。这一挑啊就挑了6年,于是他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两天,三天。已经七天了.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着急了。他着急地去找自己的老友。  相似文献   

4.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是否属实,我们不需要考证,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真有类似的故事。下面请看看我们班上的“三个和尚”吧!这天轮到张云、刘山、李平扫地。放学了,他们拿起扫帚刷刷地扫了起来。不到10分钟,地板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有两句流行极广的俗语:一句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句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两者的结论完全相悖。究竟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人多嘴杂  相似文献   

6.
正片断一:师:请看远程挑水是怎么写的,老师虽然没把问题说的很明确,你们知不知道我想问什么?生:怎么艰难的?师:怎么艰难的?看书。眼睛不要离开书。(看书,指名读。)生:他们要挑到一担不深不浅的水……师:这句话和课文有差别。课文删掉了什么?课文是"一个小时",原文中是"几个小时",哪一个更能体现挑水的艰难?生:几个小时。师:还从哪里看出来?生:他们只挑一点点。师:为什么只挑一点点,想不想多挑一点?生:想。师:为什么只挑一点点。生:泉眼很小。  相似文献   

7.
三个和尚     
阿幽薇 《红领巾》2006,(6):26-27
一个和尚挑呀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没水喝……我们做的三个和尚是从一个鸡蛋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很久以前,在高高的山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庙。一天,来了一个矮和尚,他天天要到山下去挑水喝,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很安逸。不久,又来了一个高和尚,两人就天天下山去抬水喝,日子过得也很安宁。过不多久,又来了个胖和尚……”对,这就是著名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忻老师今天就要和她的学生们一起,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教师团队精神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好朋友。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也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  相似文献   

11.
《三个和尚》真是一部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美术片! 影片一开头就把我吸引住了。伴着清脆而有节奏的木鱼声,就出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字幕。当打出“三个和尚”四个大字时,木鱼声嘎然而止,我很纳闷儿: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机会到本区部分中小学看看,学校中的一些现象使我感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民间谚语的寓意的确很有道理。情况是这样:目前有些学校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好朋友。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他也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二目“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儿歌《三个和尚》) 师:三个和尚没水喝,会怎样呢? 生:会渴死的! 师:你有什么建议? 生:一人挑一天水. 生:两个两个地轮流抬水喝. 师:你打算怎么让他们两个两个地轮流抬水喝呢? 生:可以先让胖和尚与瘦和尚抬水喝,接着让胖和尚与高和尚抬水喝,最后让高和尚与瘦和尚抬水喝. 教师用课件进行展示,如下图.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庙里的和尚到了三个就没得水吃了。活人不会被尿憋死,怎会被没得水吃渴死?这不,如今打工潮滚滚而来,打工仔有的是,三个和尚一合计,就给雇上了一个。 立竿见影,吃水的问题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管理这个打工仔,三个和尚又一合计,就分了工:一个管挑水的质量,一个管挑水的数量,还有一个嘛,管挑水的打工仔的政治思想工作。 管了一阵子,三个和  相似文献   

17.
弥渡县白云完小座落在半山腰,古往今来,师生饮水必须到山脚的水井去挑。学校与水井垂直落差达40米,挑一担水得花半个多小时。岁月更替,一批批师生出出进进,人人为水而叹气。去年10月,弥渡县新任县长段增庆下乡路过这里,看到学生肩挂书包、手提酒瓶感到十分奇怪。一问,方知这里“雨天路滑吃檐水,晴天挑水汗湿衣”,因而学生“自带酒瓶装凉水,渴极勉强润润喉。”他当即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儿歌《三个和尚》)师:三个和尚没水喝,会怎样呢?生:会渴死的!师:你有什么建议?生:一人挑一天水。生:两个两个地轮流拾水喝。  相似文献   

19.
一、作文题目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和尚抬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请就这则寓言来立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二、习作例文 反对自私自利 提倡奉献精神 广雅中学高三 李伟夫 “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  相似文献   

20.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流传民间的一个有趣故事.之所以没水吃,是因为三个和尚谁也不肯多出力,谁也不肯先出力.没水吃终归不行,同学们学过了简单机械后,就可以利用杠杆知识,为三个懒和尚设计出一个抬水吃的方法,且各自既不吃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