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起着奠基的作用。而物理实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它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地训练,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启发学生从接触物理科学开始,了解并熟悉实验这一基本科学方法,并要在实验教学中,再现其科学实验的研究过程,掌握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课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新课改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显的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领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需要教师积极运用教学策略,营造适于学生全体参与、主动探究的情景,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达到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的目的,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科学研究是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弱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要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科学定位优势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合理搭建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研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程秋荣 《考试周刊》2011,(23):188-188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7.
一、增强教学的探索性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利用科学方法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增强教学的探索性,就是“简约重演”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这种探索性程度高的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智力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精神。显然,增强教学的探索性,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全方位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考热学     
探究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六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合作。《新课标》要求同学们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因此,探究题成了近两年各地中考的重点。电是以后中考命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把握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如何协调统一;是实施科学探究教学的关键问题.所谓科学探究指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种思维程序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相似.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发展科学研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研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因而物理教学中坚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地培养  相似文献   

10.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在科技意识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理论素质普遍下降,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急需加强,强化科技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为此,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教材,进行科技意识教育;结合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实验教科研意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内容、步骤详细周密设计好,学生只是机械地做实验.因而学生的实验技能显得苍白狭窄,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集实验、理论、应用、思想、方法为一体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被人们所继承、发扬,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往往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为例,结合学生参加竞赛经验、论述科学研究方法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的重要应用,指出寻找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对启发大学生智慧和创新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方法包括科学研究方法与科气母维方法。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观察法”就属于科学研究方法,而分析论证(包括解题论证)中的“假设分析法”、“等效分析法”就属于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是物理课程的精髓,它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创新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锐利武器。为较好地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物理课程倡导探究性的课程学习过程,这不仅是因为探究性学习过程与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过程有着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而吻合课程学习方式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较好地领悟科学方法的内涵并掌握科学方法的运用,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或科学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任为祥 《考试周刊》2010,(44):158-159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主要途径。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实践新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化学课程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实践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把教学活动变为在教师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研究时的类似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精神。这对第一线的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项挑战。为此,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化学教材中一系列有价值的课题和生动的素材,去学习实践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戴艳 《新课程研究》2010,(4):122-123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实质上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它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过程,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方面可以取得传统课程一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注意教学过程 培养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在高一教学中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科学方法有一定难度,但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这是初中新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至关重要。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