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区域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金融积累不足,其原因在于货币金融制度内在的缺陷对西部金融资本形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的近期战略就是要解除西部地区的金融约束,因远期战略则是实现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法制互动性入手,比较系统地论述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法制的影响。同时,金融法律法规的滞后与不健全将严重地抑制金融创新,致使金融创新规避金融法制,导致金融创新在法律的真空中运行。金融法制只有不断地适应金融创新,并为金融创新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撑,才能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升中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已加入WTO,国际金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正处于深层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内,有效地发展和推动我国的金融创新,是21世纪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要认真分析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基本类型及我国的发展状况,重点探讨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特点及制约因素,采取推动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4.
与西方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蓬勃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则明显不足,这其中的原因不在于我国分业的经营制度,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外部因素,而主要是在于银行业过去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形式。旧的发展模式在金融不断深化、银行业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强的今天,日益显现出其内在的局限性,严重地影响了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和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所以,应该尽快强化我国银行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生态经济具有低耗、高效的特点,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生态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生态经济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支持作用,同时还存在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生态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影响金融支持的积极性,金融支持生态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狭窄,以及金融支持生态经济的资金不足等问题,我们应该健全支持生态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调动金融主体支持生态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开发支持生态经济的金融创新,充分发挥开放融资。积极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有银行金融创新能力是评价国有银行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选取2006-2013年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年报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对影响国有银行金融创新的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净息差与资本充足率对银行创新能力有着显著地影响,而其他因素对银行创新能力影响不大的结果,并针对金融创新体系提出了中间业务创新、加强风控能力、深化创新水平、改革产权制度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农难题的有效化解不仅有赖于政府宏观财政投入,也需要持续规范的金融支持。现实层面中金融支农存在着四大制度缺陷:政策性金融步履维艰、商业性金融市场失灵、合作性金融发展迟滞、非正规金融发育失范。为此应从三个层面进行路径创新:一是整合农村金融资源,优化金融支农体系;二是优化政府宏观导向功能,消除金融市场运作失灵;三是强化三农自身发展,提高吸纳资金能力。  相似文献   

8.
酃县塘田公社鲁坑小学,是一所只有一个教师,三十多个学生的低年级山区学校。这所学校从一九六四年起,坚持勤工俭学十五年,年年学生百分之百免费上学,学龄儿童百分之百入学,学额巩固率也是百分之百。鲁坑小学地处一条山冲里。这里居住着两个生产队的社员。村子四面环山,土地贫脊,资源不足。一九六○年开始办学,头几年,每年都有将近半数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其中一条原因是,有的社员家  相似文献   

9.
时近年底,在整个中国大地都在热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话题的时候,接受记者采访的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在总结2005年的留学工作和展望2006年的留学工作时,也一直在强调着“创新”这个概念,强调着留学工作和留学人员如何更好地配合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个目标。公派留学人员达历史新高在谈到国家公派留学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取得的进展时,曹国兴显得十分兴奋。他说,在国家没有增加留学经费的情况下,2005年共录取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约7000人,这是历年以来选派规模最大、留学人员层次最高的一年。在这7000人中,具有硕士…  相似文献   

10.
近代广东金融史是中国金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1936年(宁粤对峙时期)广东当局积极发展金融事业,对涵盖货币银行、公债、保险等范畴的金融活动实行了法定化,构筑了颇具特色的地方金融法律体系,这在当时中国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对高校金融科技拔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中国金融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传统教学模式抑制学生发展、金融专业学生实践不足、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等问题,使得金融人才难以满足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变革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故高校需要借鉴国外高校培养模式,通过变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国际化师资队伍、选拔性培养人才、创新课程设置以满足金融科技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始落实于我国各个领域,而这一过程中我国金融产业、金融资源也开始呈现出一定地理范围快速集聚特征,在这两种现状的作用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到了较为有力的支持,而为了较为深入了解这一支持的作用,本文结合199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笔者开展了基于创新驱动下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企业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旧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该行早在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服务社会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其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当今的金融企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引进大片想到的●程钢自从1995年年初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大片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起初的那种新鲜感热闹劲早已过去,也该到我们静下来好好地反思一下的时候了。平心而论,引进的大片确实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不说别的,单是《真实谎言》等片中的高科技电脑特技就...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8,(4)
金融产品创新是指金融资源的分配形式与金融交易栽体发生的变革和创新,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金融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能力,实现预期利润目标的过程。本文阐述了中小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重要性、遵循原则,以及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在线的小额信贷和信用支付等网络金融平台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给传统金融带来了新变革的同时也为学术界带来了很多全新研究课题。因此,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13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国家(地区)及机构分析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可以展现互联网金融领域研究的影响力,美国在该领域的文献贡献率最大,英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最大;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得到过去十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历程;结合文献共被引和膨胀词分析则可以探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监控将会是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的前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语文教育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然而我们过去的讨论,基本上是就中国的语文教育谈中国的语文教育,研究视野的狭窄使得中国的语文教育总是在一个封闭的小天地里翻来覆去,让人看不到多少新的重大突破。现在,该是我们把眼光投向本土以外,去研究别国的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时候了。研究别国的语文课程总取向、语文教育模式、语文教材类型和语文考试改革等情况,对于中国的语文教育改革,必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业务制度:从分业走向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创新以及金融业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业务的融合化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尽管采取金融分业制度是中国现阶段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但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分业制度将面临挑战,从法律制度及政策层面鼓励金融创新,创造条件,实行金融融合化是中国当务之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海南期待创新,海南惟有创新,才可能最终走出“泡沫经济”的阴影,实现海南经济的腾飞。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能否成功地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在于:能否切实反思过去,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理念面对现实和未来,尤其是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大胆的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和挖掘海南现实优势及其潜在优势,促进海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持.西部地区的金融存在货币化程度低、突出的二元结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金融的行政管制明显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才能为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西部地区金融创新可以考虑从金融政策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和发展小额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