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与民生、民意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舆论就代表着民生、民意.在传统媒体“大喇叭”似的舆论引导流程下,处于受传者位置的受众难以拥有能够表达自我意愿的机会和场所,而网络的出现颠覆了舆论引导的惯有模式,使受众能够适时表达,并且畅通无阻地与其他受众交流,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和意见共识.在此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社会舆论控制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最大特点在于贴近人民大众,能够体现老百姓的意愿和诉求,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民生新闻同样也是促进政府与人民群众良好互动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既可及时向人民大众传递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也可向政府反映民诉、民意。文章在简要阐述民生新闻的理论内涵基础上,重点从营造舆论氛围、正视利益诉求、关注民生改善、提升记者素养和借助外力引导舆论几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如何引导舆论方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民众的权利觉醒及新媒体对民间舆论的承载和表达,使舆论监督形成民意与新老媒体的合流,进入了民间舆论发力、新兴媒体强化、传统媒体助攻跟进的立体舆论监督新时代.但在可喜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本身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媒体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实效性"是"舆论引导"的关节点和落脚点.因此,如何能够扬长避短、专业地、创新地有效行使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传统媒体在繁杂信息环境中,保证其权威、主导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伴随受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以及民生新闻的广泛普及,受众对民生新闻提出更高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和新闻采制策略.在民生新闻信息报道中,要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时效性,继而充分发挥民生新闻引导舆论和关注受众生活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搭建"民主促民生"的最佳传播平台,拓宽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提升民生新闻的报道品质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尤其是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议题,要搭建民意平台,通过发扬民主特别是基层民主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近两年来,杭州电视台<新闻60分>和<明珠新闻>等民生新闻栏目将"民主促民生"机制作为民生新闻提升的一个突破口,围绕民生议题,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注重市民互动,丰富民生预设议题的表达形态;强化"媒介公民"意识,优化舆论引导,进一步提升了民生新闻的品质,扩大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当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民意表达,舆论传播的新兴重要媒体平台,而各类网络公共事件的频繁曝光也引起了线上线下的强烈反响,造成了一波接一波的舆论浪潮。因此怎样在新媒体背景下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还原真实的民意,真实的舆情,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从新媒体环境和特征着手,分析网络舆论的舆论现状,再结合典型事例,力图谋求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记者在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记者不仅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出镜记者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上能够灵活掌握,对于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新闻事实进行点评,对于引导舆论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上具备更高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呈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海量的信息也会让受众在选择时更加注重那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时政新闻是地市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党委、政府声音的"常规武器",其中也蕴含了大量受众所关心的热点信息。在新的形势下,更大发挥时政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建立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需要媒体改变观念,创新思路,运用一体化思维,尊重受众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在整体上把握信息源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就是要媒体衔接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准确把握新闻信息源的基础上,着眼于满足受众的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做到既传递"声音",又抓住"需求",力争实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民情的窗口,对公共决策、传统媒体和社会受众都有重要的影响。十八大后,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网络通过其固有的便利性成为社会大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渠道,普通群众的话语权得到了解放和发挥,本文就是对这种基于网络的舆论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婉晴 《新闻世界》2014,(4):286-28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2012,(6):5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涛甫教授撰写的《表达与引导》近日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本书聚焦的是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问题。研究发现,在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群体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的观念、态度不确定性交互作用下产生了"舆论风险",致使表达与引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张力。本书在深入剖析转型中国舆论表达问题、揭示舆论表达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破解舆论引导困局的思路和策略,尝试为  相似文献   

12.
张益晓 《新闻传播》2014,(3):219-220
民生无小事。从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角度审视民生舆论的表达,其在体现当代民生政治社会化的同时,要对于民生舆论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以将媒体的价值取向定位在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上。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媒体覆盖面,使新闻媒体报道具有可读性和可视性。基于此,针对民生帮扶视角下新闻媒体"正能量"释放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为百姓办实事的作用,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信誉度。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影响下,舆论环境中的非理性和集群效应得到强化,往往演变成万人集结的"广场效应".从具体分析来看,"广场效应"的强化主要在于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媒体-受众关系改变"匿名"不平等"以及"黄色新闻"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合理发挥媒体的作用以引导舆论,通过议程设置、专业化培养、跟踪报道、法律法规四个方面的完善来对"广场效应"进行引导,使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朝理性、客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普通民众获得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见自由表达平台,网络民意在我国产生的影响力日益突出。网络暴力是依赖于这种自由表达平台而产生的网络失范行为。该文旨在于以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为依据,选取两个案例对比分析网络民意和网络暴力的相关属性,通过"江歌案"着重探讨二者在舆论场域中的转化机制,引导网络暴力向良性的网络民意转化,从而使网络失范行为有所减少,以期对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位普通的网友和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意见的表达者和信息的披露者,在众多热点事件中,社会化媒体掀起了汹涌的"民意大潮",展现出巨大的舆论威力,在这种环境下社会舆论亟待规范和引导.本文将从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公民个人层面等三方面提出社会化媒体舆论引导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作为中央级党报,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舆论引导和表达民意的重任,传达着党和政府的声音。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视频的受众反馈为研究对象,包括转发、点赞和评论这三项指标,探究受众的心理动机,揭示它们与视频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受众反馈的各项数据发现,转发、评论和点赞每种行为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动机,用户最青睐的是时政类议题,党媒的官方微博视频内容要注重与受众的联系,才是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赋予了受众更多传播主动权,受众与传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大众传播原有的传播模式正面临被解构的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有效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建立和谐传受关系,有必要提出"表达共同体"概念,以依托新媒体,促使传播者重视协商传播、信任传播、行为传播。这是新闻传播理念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头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报道至关重要。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拐点讲清,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平常的心态;需要把亮点讲足,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发展的信心;需要把亮点讲通,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坚定的决心。在具体实践上,县域经济报道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在"专"字上下功夫;要"内行愿看、外行乐看",在"新"字上下功夫;要"高端集成、低位运用",在"特"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1):30-33
转基因问题在国内是舆论的"雷区"。作为舆论引导主体,权威部门、专家和官方媒体在工具理性支配下,企图用强制、高效的方法迅速收编民意。然而,在反思科学化时代,科学的话语霸权被消解,专家系统和权威主体面临信任危机,民众开始形成自己独有的风险感知逻辑,并通过新媒体平台以社会理性对抗科学理性,从而导致了转基因问题舆论引导的失败。本文认为,舆论引导应根据交往理性,构建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在涉电舆情生成与传播过程中, 传统媒体与网络空间两大舆论场此消彼长, 微信、 微博 "两微" 平台中的外媒舆论场和精英舆论场异军突起, 个体利益诉求公众化呈现、 不当利益诉求群体化呈现、 不法利益诉求非理性呈现, 以及合法权益诉求与不当利益诉求、 个体利益表示与公共利益表达交叉呈现, 打开了一扇大门. 涉电舆论有效回应和引导, 还面临突发性的事件危机、 主张表达的议题危机、 日积月累的思潮危机交织呈现的挑战. 基于这一新常态舆论环境, 在涉电舆情处置实践中, 坚持民意通达、舆论回应、 依法治理、 舆情引导的统筹联动, 既是一份责任担当, 也是一种有效宣传策略和操作规程. 本文立足于国有昆山市供电公司涉电舆情处置的经验和教训, 针对企业品牌建树和舆论回应面临的突出难题, 探索在新媒体和新常态舆论环境下, 摒弃简单的应对理念和陈旧做法, 建构并完善舆情处置的 "使命担当、 舆情引导、 品牌建树"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