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实验原理钠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相似文献   

2.
高一教材做钠的点燃实验时 ,将洁净的钠块放在石棉网上 ,观察其燃烧 ,能明显看到黄色火焰 ,但其燃烧产物混在石棉网的铁丝和石棉上 ,看不到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也无法验证。现象不直观 ,不明显。为此 ,我在教学中改进如下 :将洁净钠块 (不要太多 )放入蒸发皿 ,对蒸发皿均匀加热 (燃烧后移开酒精灯 ) ,可看到黄色火焰。待燃烧结束 ,冷却后 ,可看到呈珊瑚状的淡黄色过氧化钠 ,在白色蒸发皿底色的衬托下 ,很明显 ,很美观。向产生的过氧化钠上逐滴滴加酚酞试液 ,看到迅速变红 ,同时有气体把试液向四周推动 ,红色很快又消失。慢慢滴加 ,由红色变无…  相似文献   

3.
高一教材做钠的点燃实验时,将洁净的钠块放在石棉网上,观察其燃烧,能明显看到黄色火焰,但其燃烧产物混在石棉网的铁丝和石棉上,看不到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也无法验证.现象不直观,不明显.为此,我在教学中改进如下: 将洁净钠块(不要太多)放入蒸发皿,对蒸发皿均匀加热(燃烧后移开酒精灯),可看到黄色火焰.待燃烧结束,冷却后,可看到呈珊瑚状的淡黄色过氧化钠,在白色蒸发皿底色的衬托下,很明显,很美观.向产生的过氧化钠上逐滴滴加酚酞试液,看到迅速变红,同时有气体把试液向四周推动,红色很快又消失.慢慢滴加,由红色变无色,不断重复,现象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必修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 ,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中有二个实验可作改进。一、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原 [实验 2 -2 ]的缺点 :生成的Na2 O2 呈烟状 ,跑到大气中 ,既污染环境 ,又不容易观察生成物Na2 O2的颜色。改进做法 :将石棉网换成长约 1 2cm、宽约 4cm、厚 0 .5mm的白铁皮 ,然后将一小块钠放到白铁皮上微微加热。待加热至燃烧开始后 ,移开酒精灯。实验现象 :看到钠逐渐燃烧 ,呈黄色火焰 ,生成菜花状的淡黄色固体 (Na2 O2 )。改进后的优点 :生成的Na2 O2 基本上都留在铁皮上 ,既…  相似文献   

5.
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此实验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苏教版教材中对本实验的设计为:“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按此方式进行的实验,通常只能看到石棉网中间一滩黑色的液体,液体周围有一点白色或不明显的淡黄色物质出现,很难观察到明显的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而且加热熔化所需时间较长.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许多教师对此反应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部分,主要讨论过氧化钠的性质,其中对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只给出了化学方程式和应用,笔者补充设计该实验,能很直观的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并且反应中生成氧气(使CO2中的棉花燃烧).该实验特别适合学生的实验探究或者随堂演示.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 ?”这个问题实验室里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说明 :图 11 按图 1装置 ,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 O2 后 ,在通入CO2 之前 ,应事先把弹簧夹K1和K2 夹好 ,目的是 :防止试管Ⅲ内的Na2 O2 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 试管Ⅰ内的试剂X若为浓H2 SO4时 ,打开弹簧夹K1、K2 ,加热试管Ⅲ约 5分钟后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 ,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 ,而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故可得化学结论 :过氧化钠与干燥CO2 不反应。3 试管Ⅰ内试剂若…  相似文献   

8.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方式主要有3种。如图1所示:这3种实验方式各有利弊,比较如下:1.实验方式甲: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点燃。优点:适宜在教室中进行演示实验,黄色火焰看得很清楚。缺点:加热时间长,反应后生成的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P47实验3-2,将钠放在坩埚中加热。因为坩埚不透明,且较深,实际教学时学生难以观察到发出的黄色火焰,而且坩埚是瓷制,生成的热的过氧化钠不宜在其中。基于以上原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燃烧,再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燃烧的钠上面。一、实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实验存在不完善之处。1.若对钠加热时间长了,则消耗钠的量多,与氯气反应的量就减少;若对钠加热的时间短,则可能观察不到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2.在对钠加热时会生成氧化钠,将钠与氯气隔开,反应可能无法继续进行。3.若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在集气瓶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的提出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2003版)第五章第四节关于“Na 与 Cl_2反应生成 NaCl”的演示实验中,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置于石棉网上的小块金属钠,待钠熔成球状后,再将盛有 Cl_2的集气瓶倒扣在 Na 的上方,从而使其发生反应。此操作具有不妥之处:①钠在加热时易生成钠的氧化物,其颜色与 NaCl 的颜色类似,影响实验现象观察及结果的判断;②难以控制加热时间。时间过短,Cl_2倒扣在 Na 上时只能看见其冒烟而不见燃烧;加热时间过长,钠就会燃烧,此时将 Cl_2瓶倒扣在其上时不能充分说明钠是在 Cl_2中燃烧;③Cl_2是有毒气体,此操作污染环境;④氯气的收集和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是分别操作的,给实验带来不便。为了克服上述实验不足,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 (1)取黄豆粒大的钠置于有支试管底部; (2)加热,钠熔化成银白色闪亮小球; (3)继续加热一会儿,挤压洗耳球鼓空气,至钠开始燃烧,撤去酒精灯; (4)间歇地挤压洗耳球,控制空气的进入量和速,钠燃烧,黄色火焰,管内充满"白黄烟";暂停挤压洗耳球,则燃烧也停;再挤压洗耳球,钠又燃烧……黄豆粒大小的钠,忽燃忽灭,火焰可大可小,持续一、两分钟之久;  相似文献   

13.
周金明 《中学理科》2006,(12):91-91
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中,经常遇到下面两个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二章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如果按教材P32[实验2—1]操作:“用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再加几滴水”,结果是脱脂棉很难燃烧起来。我个人认为该实验不易成功的原因是,脱脂棉易迅速吸水而潮湿,且水的气化吸收大量的热,达不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不少教师对该演示实验做了探究和改进,但都离不开脱脂棉的燃烧,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两点:(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认真思考和不断实践,总结出一种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易成功,并且更好地证明了上述两点的实验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钠在空气中燃烧的最佳观看效果进行实验改进,对其燃烧过程生成物呈现的颜色变化进行系统的实验探究,得出钠在空气中燃烧过程存在Na2O2与NaO2的转化且Na2O2颜色为白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材(2002年版)第1册<钠>一节时,老师按第29页[实验2-2]的操作步骤,演示了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但我们并没有观察到期待中"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并发出黄色火焰"的现象.看到的却是在黄色火焰的上方有大量的白烟出现,石棉网上留下了一团夹杂着黑色细粒的灰白色粉末.全班同学都对这一异常现象感到十分惊诧,老师解释说可能是因钠表面的煤油未被吸净所致.可是,生活中煤油燃烧时,应是冒黑烟呀,怎么会有白烟呢?再说粉末中的黑色细粒又来自何处呢?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是现行普高化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二章钠的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教材P32[实验2-6](图2—7)操作:“用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再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现象”.若实验成功现象是脱脂棉燃烧起来,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实验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7.
1教材实验的呈现 20年来浙江省高中化学教材从人教版到苏教版,变化了3次,但钠燃烧实验设计几乎一成不变,都是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虽然该实验的操作很简单,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2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思维发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我看应该充分重视平时实验过程中的思维发散。一、原理发散不要拘泥于教材上讲的原理 ,要坚持实事求是 ,只要是可行的 ,我们就可以尝试。如可以考虑用物理方法制气体 :用浓盐酸和浓硫酸制氯化氢 ,用氢氧化钠和浓氨水制氨气。用物理方法除杂提纯 :用活性炭除氯化氢中的氯气 ,用饱和食盐水除氯气中的氯化氢。虽然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可以制取氧气 ,但用双氧水或过氧化钠却可以更好地制取氧气。用化学反应 :2Na2 O2 +2H2 O 4NaOH +O2 ↑来定量测定钠燃烧产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W(Na2 O2 )时 ,…  相似文献   

19.
教材中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生大量白烟,造成空气污染,与"绿色化学"思想相违;二是坩埚壁不透明,遮挡住了钠加热熔成小球及其燃烧现象,学生观察不方便,不能直接观察到金属钠从熔化到燃烧的具体变化过程,不利于分析实验结果;三是该实验虽可方便快速得到淡黄色产物,但生成物周围总伴有黑色颗粒及灰白色粉末生成,影响实验效果。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钠是中学化学中比较常见的金属,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钠的活泼性很强,和空气中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因此产物很复杂.我们猜想: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除了过氧化钠还有其他产物吗?为弄清事实,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