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础教育参考》家校协同研究中心由《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主办,为贯彻本刊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而创建。本中心面向全国范围进行家校协同研究、师资培养和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等工作,是为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研究、引领与服务的全国性教育研究机构。中心自成立以来,—直秉承“科研为先、理念引领、注重实践、服务社会”的原则,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学习素养的评估与构建工作,并注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参考》家校协同研究中心由《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主办,为贯彻本刊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而创建。本中心面向全国范围进行家校协同研究、师资培养和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等工作,是为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研究、引领与服务的全国性教育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参考》2020,(1):F0003-F0003
《基础教育参考》家校协同研究中心由《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主办,为贯彻本刊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而创建。本中心面向全国范围进行家校协同研究、师资培养和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等工作,是为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研究、引领与服务的全国性教育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参考》家校协同研究中心由《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主办,为贯彻本刊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而创建。本中心面向全国范围进行家校协同研究、师资培养和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等工作,是为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研究、引领与服务的全国性教育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参考》2021,(4):F0002-F0002
《基础教育参考》家校协同研究中心由《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主办,为贯彻本刊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而创建。本中心面向全国范围进行家校协同研究、师资培养和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等工作,是为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研究、引领与服务的全国性教育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6.
俞益萍 《教育文汇》2014,(24):33-33
为进一步推进家校协同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合肥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教育文汇》文化版编辑部决定联办2015年“家校飞鸿”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7.
家校协同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但是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梳理已有研究,将学校和家庭共享的教育理念作为突破口,分析家校协同实践发现,家校协同存在功能定位不明、内容领域狭窄、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通过澄清"儿童中心"理念,发现家校协同的问题根源在于协同方向偏离、角色认知局限和合作实践摩擦等方面.建议从家校共享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明确家校角色定位,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构建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家校包容理解等几个方面取得改进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时代之应然。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秉持“不论何时,以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联动、优势互补、课程关联、多元激励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个中心:领航家校合作昆山市家校合作指导中心成立于2016年12月,是昆山市教育局的内设机构。下设家长学校指导部、家委会工作指导部、未成年人成长指导部、家校合作培训部。主要的工作指向有三个:一是凝聚家校合作的内生力量。中心确立了对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培训功能,为全市中小学校及家庭提供专业化的教育指导与服务,引导学校稳步推进各项家校合作工作。中心编写了《昆山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试行大纲》和《家校合作工作指南》,推动昆山家校合作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校本化。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教育政策与教育民生问题的重要关注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巩固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化发展”同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减负”固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而且还涉及社会家庭的教育期待.但作为直接研究、指导与服务教学工作的教研部门,对学生“减负”有着其应有的责任担当和工作作为.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秉持“普惠教研、智慧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着力从自身职能出发,通过教研理念、教研机制与教研实践的协同创新,科学“减负”,有效促进了区域范围内中小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传生 《师道》2023,(5):36-37
<正>“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基础教育生态改革,给农村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有望改变多年来应试教育积累的负面教育生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家校社协同共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如何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战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打造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小学的3839名学生家长和114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责任的看法不够全面;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方式比较单一;家长和教师参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程度不够;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不够满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的家长和教师因素是多方面的,能力有限是首选因素。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应形成家校协同预防共识,提升家校协同预防能力,强化家校协同预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27日,重庆市基础教育工作会上,市教委明确要求:继续实施"减负提质",注重实践育人、深化素质教育,让中小学生每月至少有一天到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社会实践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2011年,《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  相似文献   

14.
沈阳理工大学武器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综合实验平台、开放与实训基地及科研中心"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成果表明:"以人为本,学、做、创并举"的实践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整合资源建成对中小学生和社会开放的"兵器博物馆"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推进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为全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向社会开放建设提供了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15.
徐馨 《现代教学》2014,(7):68-69
“十二五”伊始,《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教育理念。而落实《普陀区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培养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开设区域共享创新课程。区域共享创新课程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性特长为起点,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入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的课程。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设区域共享课程,能达到一校精品课程全区共享,从而促进全区中小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推动全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职业启蒙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认知、树立积极职业观具有深远意义。在“双减”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是丰富学生多彩活动的重要抓手。但在现实中,职业启蒙教育各主体之间存在“教育鸿沟”,导致职业启蒙教育功能定位游离、实施路径偏离以及实践成效不足。“双减”政策要求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这为落实家校社多主体协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政策遵循。借助嵌入性理论的制度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以及关系嵌入性原理,能为家校社协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营造适合的内外部环境。面向未来,家校社三方主体应构建协调共生的制度体系,设计资源共享的结构机制,最终形成命运共同的关系模式,为促进中小学生职业认知和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家校协同是协同教育传播过程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必须对其通道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有效地运用.研究家校协同教育通道对家校协同的有效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为家校协同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保持家校协同传播通道的畅通;尽量减少各种干扰,确保通道的传输质量,促进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传播;优化整合各种通道方式,充分利用混合型通道,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最大功效.本文探讨了家校协同教育的一般传播过程及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概念,分析了家校协同教育的通道方式,阐述了相关实验学校利用混合型通道(家校互联平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的效果,并从学校、家庭、平台功能、信息与资源、收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混合型通道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客教育研究中心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为配合《基础教育参考》杂志“跨学科与融合创新”(原“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栏目建设而创建。中心坚持以延续和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关注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现状、STEM课程研发、STEM课程推广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融入创新创造活力,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顺应时代需要,推行教育创新,推进教育改革,努力为中国STEM教育、创客教育提供引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客教育研究中心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为配合《基础教育参考》杂志“跨学科与融合创新”(原“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栏目建设而创建。本中心以延续和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以关注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现状、STEM课程研发、STEM课程推广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以融入创新创造活力、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顺应时代需要,推行教育创新,推进教育改革,为中国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提供研究、引领与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客教育研究中心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为配合《基础教育参考》杂志“跨学科与融合创新”(原“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栏目建设而创建。本中心以延续和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以关注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现状、STEM课程研发、STEM课程推广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以融入创新创造活力,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顺应时代需要,推行教育创新,推进教育改革,为中国STEM教育、创客教育提供研究、引领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