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不是工厂,不是流水线,它的每一位学生看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老师看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份‘杰作’。”“我理想中的大学像一座千年庭园。她古朴,但不古板。她是庭园,却敞开门扉。他进来的时候,双眼迷茫,走出时,双眸澄澈。智慧之火点燃了他的心,他的使命是传扬这生生不息的智慧之火。”“我希望大学像知识的海洋,有丰富的书籍和优秀的教师。我希望教师能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带给我们更多的人生哲理。”“大师面对年轻的学子,不沾世俗的交流开始了。他们从高处审视这个世界,把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睿智的语言教诲我们…  相似文献   

2.
万平老师是一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28年来,她将自己的智慧与爱无私地献给了孩子们。“以自己的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致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是万平老师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张凯 《教书育人》2006,(8):38-38
一次自习课上,正当同学们埋头写作业,我辅导一名学生解答问题时,突然,有位男同学高喊:“老师!”我抬头一看,是一位学习成绩很不错的男同学。他正举着手。我以为他有不会的题要问,便请他继续说下去,但是没想到他站起来却说出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师,她总看我,使我全身不自在。”  相似文献   

4.
教师节     
在教师节里,一位幼儿园老师正在接受孩子们送给她的礼物。 花匠的儿子递上他的礼物,老师摇了摇,轻易地猜了出来。 下一个学生是糖果店老板的女儿,老师把她送的礼物举过头摇了摇,说道:“我敢打赌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是一盒糖果。” 下一个学生是酒店老板的儿子,老师把他送的礼物举过头顶,有液体漏了出来,她用手指沾了一滴漏出来的液体,试了一下味道。 “不是”,小男孩回答,老师又用舌头尝了一滴漏出来的东西,然后问:“是香摈吗?”小男孩又说:“不是”,老师说:“好吧,我放弃了,里面是什么呢?”小男孩说:“是一只小狗。”…  相似文献   

5.
每一位老师都相信,只有默默无闻地耕种,真情实意地付出,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如果你问老师,当一名老师,是什么最让他(她)感动,他(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学生见面时那一声亲切的“老师”,是学生在日记中无拘无柬向老师倾诉心事,是电话里那一声声轻轻却又充满真情的问候,是节日里那一张张薄薄的却又沉甸甸的卡片……  相似文献   

6.
李远程 《师道》2002,(12):47
“我看你还差得远!还想考什么大学?”虽然事情已过去20多年了,但这句话却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我们农村有这么一句俗话:“人要人打落,火要人烧着。”(“打落”是客家方言,意思是挖苦、讽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使我感受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一位老师对我的这一句挖苦,就是他的这句挖苦使我终于下决心走上了从教之路。当然,我并无记恨老师之意。相反,我有今天的成绩,还得感谢这位老师当年的挖苦呢,我所讲的绝不是气话。但话又说回来,为人师者,还是千万不要挖苦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判死刑”的好!1979年春,连续…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向教师推荐过一个“借分”的故事,是说一位平时学习很不卖力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语文老师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教师,她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给老  相似文献   

8.
学习的智慧     
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老师,请问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这个学生的老师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师.他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学生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学生想了想,说:“我以为.最好老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老师您所了解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教师与美     
张跃 《教书育人》2001,(9):33-34
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美”来设计和营造自己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直觉形象应该是美的,这里的美指的是教师的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等。一个一接触叫学生看了不太舒服的教师,即使他的教育方法很好,学生也不一定积极与之配合,心情舒畅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果教师的外在形象邋遢,即使他育人的心情再迫切,他的教育行为也不能切实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倘若品貌具佳的老师来从事这一活动,情形也许就不一样了。同学们渴望见到她,每堂课都伴随着期待愉悦和崇拜。因为她好看、她美。上她的课,听她的声音,看她的…  相似文献   

10.
三重门     
《内蒙古教育》2007,(6X):23-23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1.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教师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领导着一个班级几十号的学生,于是乎,新学年伊始,接任了新的班级,“领导”了新的学生,第一把“火”当然也应该是“旺盛”的:有一位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用鸡毛掸打得双手紫一块青一块的;有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数学题没能做出来时,老师要学生每人打他一下;有一位学生因为迟到,没有打扫卫生,而被班主任打了几巴掌,致使当天鼻出血三次……  相似文献   

12.
李国丽 《小学生》2010,(12):54-54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罗玲 《教育与职业》2006,(25):96-98
邓颖超赞她“桃李满天下”;美国总统罗斯福赞她“智慧女神”;中共元老董必武感叹“像这样精干的主席,男子中也是少有的”;她辞世后,冰心深情著文“心灵深处总是供奉着我敬佩的老师”——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吴贻芳。  相似文献   

14.
1981年7月我师范毕业 ,分配到滨海县陈涛中学当语文教师 ,其时陈尚辉老师正在此做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第一次报到是在陈尚辉老师面前。只见他清癯的面容 ,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说话更显出服人的威力。他说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当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应当是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 ,要尽力让所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一席话点燃我心中的理想之火。我在陈涛中学任教初中、高中语文 ,分别兼任班主任 ,整整7年 ,没曾忘记过这席话。“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伴随我教和学的7年青年教师生涯。7年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李镇西老师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名家,更是一位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老师。
  他提出的“在教育坚持平等”,以我们平常人的思维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哪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好坏、有无家庭背景,都要一视同仁。而李老师的“平等原则”则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  相似文献   

16.
我敢肯定能与老师友好交往是大多数学生所向往的。老师对学生,原则上说是一视同仁的,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且可以和老师心灵相通。一、脱颖而出处于未知状态的事物总是充满诱惑力的。你想在开学的第一天吸引班主任的目光,并且让她记住你就是你吗?田春艳同学在第一天的自我介绍中是这样俘虏我的:“我叫田春艳,也许你们会认为我是春天生的吧,其实不,我出生在寒冬腊月,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她的发言使她脱颖而出,让我记住她的同时,也相信她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女孩。二、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7.
读中师的时候,老师说起教学中的机智,她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问,这个问题是你所不知道的,这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于是老师说起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答学生。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来说说看”回答对象一换,于是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想必也不是难事。在最初教书的几年里,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18.
她是学生眼中最可爱的老师。她那温暖亲切的笑容、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印刻在每一个学生的记忆中。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园网评师主页上,有位毕业生这样留言:“大学四年如果没听过房玫老师的课,那将是你人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19.
《河北教育》2007,(12):9-10
看了两位老师的评语,颇有感触。 我先从第二位老师的评语谈起,他的评语是“语言隽永清新,行文结构合理,思想集中而深刻,非常有特色!”这样的评语我相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不陌生。很多老师用这类评语评了一辈子学生作文,而很多学生的作文也永远都是接受这类的评价。面对这样的评语,不要说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会“有点迷惑”,就是一个高中的学生,乃至我这个拥有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也会迷惑多多。我不知道这样的评语到底能给学生什么指导,学生又能从中获得多少教益!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中的高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老师。能遇到高老师这样的优秀老师,是学生们的一种福分。中学教学中有很多弊端,其中之一是不够理性。一些教师不缺乏知识,但是缺乏理性,教育目的盲目而随意,常不自觉地对学生造成伤害。这篇小说中的高老师是一位很有理性的老师,当他看到黑板上那一句伤及他自尊的话时,“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但他很快控制住了自己,他没有失去理智,这使他能够从容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换一个不够理性的老师,心里的火蹿起老高之后,也许言行就要失去控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难预料,由此引发一场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