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府旧题《将进酒》“将”字读音的探讨争论主要体现在读“jiāng”还是读“qiāng”上。从语气语境来看,《将进酒》不同于《诗经》中“将子无怒”、“将仲子兮”的温婉和缓语气;从语法结构来看,“将仲子兮”、“将子无怒”都是“将+宾语+无+谓语”的结构,而李白《将进酒》一诗不同;从对仗辞例来看,将”字在“将进酒”中没有做动词“愿,请”之意的可能;从语义词例来看,李白《将进酒》一诗包含宾主、进酒、歌诗、劝饮四要素,乐府旧题的“将进酒”三字应是主敬酒于宾客之义。乐府旧题《将进酒》中的“将”字应该读“jiāng”。  相似文献   

2.
《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本对"强项令"的注释为":硬脖子县令,指董宣。强,硬。项,脖子。"据此",强项"就应该理解为"硬脖子"。课文并没有给"强"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读成"qiáng",有的老师就读成"jiàng",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教师也有两读的情况。从教辅资料来看,有的也像课文一样,没有注音,这种情况应该理解为读常读音,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七年级(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的则直接注音为"jiàng",如原建平主编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么一句话“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其中“长”有两种读音,一种读“chang”,一种读“zhang”,哪种读音更准确呢?历来说法不一,王力和朱东润先生都没有对此加以说明。仔细研读,笔者谨抒陋见,认为读“chang”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在《口技》一文中,对“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句中的“惊觉”的注释,语文版注释为:惊觉(jiào),因惊吓而醒。苏教版教参注释为:惊觉(jiào),惊醒。觉(jiào),睡醒。人教版教材和教参均没有注释,只在参考译文中译为“被惊醒”。我认为读“jiào”不妥,和“觉”的意思不一致。因为,如果读“jiào”,即是指“从入睡到睡醒的过程”,“觉”属名词,如“睡了一觉”或“睡觉”,但这样翻译不符合原文的意思;根据文意“,犬吠”使得“妇人惊觉”,意为妇人因受惊而醒来,所以应读“jué”,“醒”的意思,觉”属动词。这样读音和意思就相通了。…  相似文献   

5.
逆伦理称谓是极具表现力的称谓之一。属于语言应用中“得体”的范畴。这种称谓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憎恶、无奈、痛心、溺爱、尊敬或是某种复杂的感情而采用的违反人类通常的伦理的称谓。例如:  相似文献   

6.
《中原音韵》是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的一部曲韵韵书,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对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古的韵书《广韵》中,"倩"字有去声霰韵仓甸切和去声劲韵七政切两读。但是在《中原音韵》中,"倩"只见于庚青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请"同音。事实上,"倩"字在《中原音韵》中还应见于先天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谴牵"同音。这一读音,从《中原音韵》的内部证据、元曲押韵用例以及与《中原音韵》同时代的韵书中均可找到证明。由此可以认为,"倩"字在《中原音韵》中没有先天韵去声一读,当为周德清的漏收所致。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学参考》2013,(34):15-15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儒家先知苟子在《劝学》中以“学不可以已”来告诫弟子们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因为只有“锲而不舍”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两千年以后,再度仔细研读这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我们可以有一些更细致、更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木兰诗》中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很多人把握不好“裳”字的读音,不知道读“cháng”,还是“shang”。我认为读“cháng”更妥当.  相似文献   

9.
一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校园,玉兰、龙槐、桂花的叶片绿得发亮。空气在逐渐膨胀,团团热气迎面扑来,让你感到夏  相似文献   

10.
麦耘 《中国语文》2016,(4):498-499
1.平声的累累在古代原作纍。《说文解字》糸部:纍,缀得理也。一曰大索也。对于缀得理,段玉裁解释说:缀者,合箸也。合箸得其理,则有条不紊,是曰纍。《说文》叕部:缀,合箸也。段注:联之以丝也。那么纍就是用丝线联贯得很有条理的意思。段氏又引《礼记·乐记》:纍纍乎端如贯珠。陆德明《经典释文》注《乐记》云:纍纍,本又作累,力追反。折合  相似文献   

11.
王洪君 《中国语文》2016,(4):490-493
异读词粳米粳稻中粳的字音,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统读为jīng,本次审音建议统读为gēng。理由陈述如下。1.粳及相关字音的历史粳的字音,在社会上有jīng与gēng的分歧,两种字音的中古音来源其实是同一个。出现两种字音,是近古的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松鼠》一文中出现了“驯良”一词,“驯”注音为第四声,可我们查找了1981、1985两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该字读音为第二声,而且也没有注明该字有多音的情况。学生使用的《小学生多功能词典》中注音为第四声。在正音教学中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都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可课本上出现的这个字音不知道是不是有误?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课本第五册《治平篇》一文,其中“禁其浮靡,抑其兼并”中的“靡”,课本注释中注音为 mǐ,实为不妥。查《新华字典》和《辞海》,“靡”字系多音多义字:(一)mí,浪费;(二)mǐ,①无,没有②倒下。通读《治平篇》全文,“禁其浮靡,抑其兼并”应释做“禁止官吏浮华奢侈,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由此观之,这里的“靡”字应做“浪费”解释,因此读音为 mí而不读做 mǐ。  相似文献   

14.
吕内巧 《现代语文》2006,(2):108-108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日在辅导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时,发现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口技》中“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句的“觉”字读音存在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6.
《强项令》是语文版语文教材2003年版七年级下册第26课一篇文言文课文。关于这篇文章的题目强项令中的强字的正确读音究竟该怎样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强是一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一共标注有三种读音:qiang(阳平)、jiang(去声)、qiang(上声)。当它的读音读阳平时,对它意义的解释有(1)强壮:力量大(2)优越;好(3)程度高;坚强(4)使用有力(5)表多余(6)表姓氏等六种解释。当它的读音读上声时,它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前在国内有多个版本,尽管各家出版社各个主编团队的编选理念和编选体例不同,但是传统经典的篇目都会是语文教材编选的重要素材。可是总有些无法避免的错误,在各种版本的教材里出现。笔者就以人教版和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以及相关资料用书就荀子《劝学》节选里"跂"字的读音和注释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学记》各家之注解和各大字典、辞典对“学”字的注释进行比较,根据“学”字的历史演化,提出了《学记》中的“学”字有xi劋o和xu啨两种读音,以及“觉人”和“自觉”两种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疑点求教.现行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1课《古诗三首》第一首诗《鹿柴》(王维)的“柴”应读什么音?第七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注音是“Zhài”,可是我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一书,关于“柴”只有“Chái”一个读音.那么,在教学中“柴”应该读什么音才正确?请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基本课文导读》磁带中窣由瞿弦和朗读的《变色龙》一文里,将“胚子”的“胚”误读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