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五节隋唐五代时期的重要著作三、宗教和佛经翻译隋唐时,各种宗教都很活跃。佛教经过南北朝的长足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鼎盛阶段。唐朝的统治者认道教教祖老子李耳为其祖先,大力提倡道教,因此唐代的道教也很盛行。随着中西交通的发  相似文献   

2.
刘鹏 《北京档案》2009,(3):51-52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金、元时期,道教在北京地区趋于鼎盛,金中都的道教是金代道教的中心。创立的派别众多,宗旨各异,直接影响到后世道教的发展。如真大道、太一道、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是宋末金初创立的道教一派,到大定初年不断发展,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太一道金初创立,到金亡元兴,此道一度大盛,不久复衰。正一道原于东汉末年,金代正一道比较分散,势力和影响都不如其他各派。从元朝起逐步融合,才成为与全真道相抗衡的一大门派。全真道是金代大定年间兴起的新教派。  相似文献   

3.
唐代前期莫高窟从创建以后,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一直走着上升的路。到了隋朝,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支持,莫高窟造窟已数以百计,初步露出繁荣的端倪。但莫高窟的真正繁荣,却还是在唐代(包括吐着时期及归义军前期)。莫高窟现存的洞窟,也以唐代为最多,总数达230窟左右,几乎占现存洞窟的一半。而且洞窟的规模、艺术的成就,也远远迈越前代,为后世所不能及。莫高窟在唐代,确实达到了她光辉的顶点。莫高窟的繁荣,是时代的产物。隋文帝统~南北,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隋场帝修筑大运河,并曾采取一系列划时代的改革措施,在…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国本土所生的宗教,也是包括中医、哲学、天文学、生命学、巫术等门类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由于唐代开放多元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对世俗生活的肯定和追求,再加上唐玄宗本人即是道教的积极倡导者,身边常拥围一帮道教人士,因此道教在唐代大行其道,对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唐代道观的发展是唐朝道教文化发展的实体证明。  相似文献   

5.
巫觋文化在唐代政治与民间社会均占有一席之地。李唐王室一方面尊道教为国教,另一方面受胡族内亚性的影响,使得巫觋屡见于职官制中。唐前期以武则天、韦后为代表的宫廷女性利用巫术弥补参政劣势,国家政权中的巫风盛极一时。至后期,儒学的复兴致使巫术在中央层面的生存空间渐受挤压,日益堕入民间,成为唐宋之际思想变革的一大面相。巫觋在地方社会扮演着诸多角色,他们在努力开拓活动空间的同时,仍须面对世俗政权的不断干预。  相似文献   

6.
大唐王朝统治者将诚信作为治国之本,唐代统治者及其政治家们提出了"信为国本,百姓所归""、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等主张。唐代经济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在契约制度、信用货币、交易活动、商人品行中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为唐代市场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唐代经济呈现的繁盛局面,和当时经济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密切相关,由于诚信思想在契约制度等经济制度方面得以较好地贯彻执行,有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代私学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私学教育也反过来促进了唐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繁荣。唐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不少庶民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甚至成为朝廷重臣,加之武则天统治之后官学的逐步衰退,为私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唐代私学教育的发展进步,在前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力地维护了唐代封建统治,同时还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推动了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韩佳彦 《今传媒》2013,(1):131-132
汉魏之际是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变化与道教发展休戚相关。汉魏之际的天灾、人祸无不造成人口数量剧减,因道教重"生",提倡广嗣兴国,使得道教得到高层统治者的关注,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又因汉魏之际大量道民迁徙,带动了道教向全国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汉魏时期的人口数量上、分布上的变化,论证汉魏之际人口变化是道教从民间宗教向正统转变,从巴蜀向全国传播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大曲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诗辞、舞蹈、音乐集于一身,成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一个典型代表,大曲独特之处是把三种艺术形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舞蹈和音乐传递感情,成为唐代重要的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10.
道教方志最早出现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与完善,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地方志,道教方志是关于道教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宫观祠庙、道教人物、神异故事等方面的文献记载,体现了道教与方志学的共同成就。  相似文献   

11.
唐代民俗体育活动异常丰富,以郊游为代表的民俗体育活动更是成为全民运动,受到各界追捧,郊游踏青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在春季热衷参与的社会群体活动,成为唐代社会鲜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马球运动到唐代达到极盛,从皇帝到王公大臣、平民百姓、文人士大夫,从宫廷到军队,从男子到女子,马球运动均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马球运动是唐代宫廷的重要娱乐项目、统治者进行军事训练的手段、文人士大夫展示文武才能的途径、女子体育和娱乐的重要项目。安定清明的政治环境、繁荣发展的经济环境,是唐代马球运动兴盛繁荣的重要成因。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5-1-2  相似文献   

13.
牛僧孺《玄怪录》的定数论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玄怪录》不仅是一部带着浓厚道教色彩的幻想小说,而且是一部浪漫的唐代神怪类小说。虽 然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作为政治理念,但唐代初期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崇尚道教,开始树立、推崇 与皇帝有相同李氏姓氏的老子。这样自然使道教在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得到发扬光大。所以,出现了反映这 种社会倾向的《玄怪录》一书。 尽管牛僧孺升到了宰相的官职,但是《玄怪录》中还是强烈宣扬阴司主宰人世间的一切事物的定数论, 并且把道教作为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来推崇。其理由是汉末以后道教吸收儒家、道家、阴阳家、佛家等思想并 将其相融合的缘故,从而使它具有了更广泛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神仙吕洞宾形象的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联系道教史,理清神仙吕洞宾形象的演变轨迹及特征。吕洞宾本是晚唐宋初人,懂剑术,善诗词,云游各地,是个避世乱的隐士。北宋仁宗时已开始“仙化”,并被吸收为道教中的神仙。北宋末,徽宗封他为“妙通真人”,这是神仙吕洞宾形象的第一次“升格”。南宋时,道徒们进一步编出神仙传承统系,吕仙成为内丹南宗的祖师之一。他还甘作“地仙”,走向民间,济世度人,成为民众的保护神。金、元时全真道盛行,吕仙被奉为“五祖”之一,成为南北二宗的祖师,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加封,享有“帝君”之誉。元杂剧频繁演义着吕仙故事,扩大了他的影响。明清时,内丹东、西派也借吕仙以自重。吕仙形象通过戏剧、小说的宣传进一步民间化。  相似文献   

15.
唐代,鹰猎之风因为统治者的嗜好,民众跟风更甚,皇家饲养和外族纳贡,加之不同阶级都热衷玩鹰,使唐代鹰猎成为全民性质的社会现象,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颖慧 《兰台世界》2015,(9):155-156
千古一帝唐太宗,其管理思想超越古今,涉及克己、纳谏、重贤、爱民、赋税制度和行政改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树立帝范,开展宫廷道德教育方面,堪称历代皇帝的楷模。由帝王家训,我们可以对唐代的宫廷道德教育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教中的"八仙"指的是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八位仙人,即钟离权、李铁拐、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和何仙姑。他们出现早晚不一,外貌、特征前后出入较大。唐代,"八仙"中的个别人物始见于史籍,但语焉不详。宋代相关记载增多,内容更为具体。元代道教的盛行和戏曲文化的繁荣使得"八仙"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呈现出某种固定的趋势。明代中期以后,八仙组合和特征基本固定,并作为喜闻乐见的装饰纹样出现于各类工艺品上。以往的研究中用明清时期对"八仙"的既定认识来考察宋元时期工艺品上的八仙图案,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较大的偏颇。本文梳理了元代瓷器上的八仙纹样,通过对比元明八仙戏及同时期墓葬壁画、砖雕、缂丝上的图像资料,论述了瓷器八仙纹饰之起承,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8.
唐代剑侠传奇部分作品中有一种不同于前代的神异色彩,如隐身杀人、往来飞空等。前贤指出其曾受到密宗的成就剑法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创作者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的传播途径,以及比较佛道二家的特点,认为这种神异色彩主要受道教内丹家九仙剑侠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宋行政假期制度沿袭唐代而又有发展。不仅休假日较唐代增加,而且在假期除谒、假日修务等方面还有发展。休假制度既是国家行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宋代统治者对官员予以奖惩,借以缓解冗官问题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姬建军 《兰台世界》2013,(27):15-16
武则天时期,出现过较大规模"逃户"事件",逃户"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家经济,因此一直为唐代统治者所重视。唐玄宗即位后,在政策上进行了重大调整,有效地避免了大规模"逃户"情况的发生,从而开创了"开元盛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