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我教一年级儿童。孩子们小,有的在课堂里坐了一会儿就闹着要回家,根本谈不上教识字和数数了。我急得要命,心里真想不干了。我的思想问题被领导看出来了。领导叫我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等文章。我先读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扪心自问:我是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了吗?对照自已的思想和工作,我感到脸上热辣辣  相似文献   

2.
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都极为重视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44年就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人民是一切的母亲。”他在1946年2月为晋鲁豫军区政治部《人民的军队》报题词中指出:“要随时随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他本人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这个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党建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时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让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们了解了一个年级的语算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较多,就和任课教师研究改进的办法。她背后却对人说:“反正我只拿那么一点钱,当然比不上人家拿得多的!”另一位教师原是别的学校负责人,后因工作需要,调至我校任教师。他来校后有些闷闷不乐,认为当教师没有当负责人“体面”。这都反映了我们的服务观点还不明确。干教育工作到底为的什么,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于是我们带着这个瓿题学习了《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可是对照我们的工作,有人是为个人的“名”,有人是为个人的“利”,哪里谈得上彻底为人民利益而工作呢?学习中,我们以交流心得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有个同志说:“我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后,自己时常在想,张思德同志是怎样在工作的?他又拿多少钱?我曾听老  相似文献   

5.
一、猜谜激趣,自主设标师:请同学们来猜这样一个谜语:“我家十兄弟,天天不分离,样样都能干,勤劳是第一。”生:手(多媒体播放:“手”“小兴安岭”)师:“(一双手”和“小兴安岭”存在什么关系呢?)现请自由朗读课文《一双手》,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其重点又在哪里?(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生:讲了作者采访张迎善一事,重点是表现出来的人物精神品质。(学生补意见,相互补充。)生:讲了张迎善绿化小兴安岭,重点是他有一双奇特的手。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有不同意见?生:重点是让我们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师:“文从字出”,文学是作者的心…  相似文献   

6.
教完《天山景物记》后,我让学生以《家乡景物记》为题搞了一次仿写,结果全班38名学生竟有34名这样开头和结尾:“朋友,你到过我家乡吗”?“朋友,如果你没有到过我家乡,我可以当你的向导”。单就这两句而言,实属学舌,全班竟如出一辙,而且所写内容大同小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完全是一次失败的仿写!由于审题指导时,我只着重讲了“应该这么写”,而忽略了“不应该那么写”,以至造成此种令人忍俊不禁的雷同。细想起来,这次仿写失败,至少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选入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文章开头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天至今,我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一文,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想着、对照着自己。毛主席说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等话,句句说到我的心坎上,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老作家巴金在为卓如同志撰写的《冰心传》所作的序言中对冰心的作品作了这样的评价:“……她那些真诚的语言,她那些充满感情的文字,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都是为了我们大家熟悉的忠诚老实的人民。她要求‘真话’,她追求‘真话’,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她还用自己做榜样鼓励大家讲‘真话’,写‘真话’。”确实,“讲‘真话’,写‘真话’”,创作“真”的文学,是冰心创作的信条和她毕生的艺术追求,诚如她自己所表白的那样:“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  相似文献   

10.
不少同志认为“白日依山尽”是写落日,例如七九年出版的几种关于唐诗讲析的读物就是这样: “山衔落日,夕阳西下。”(《唐诗选析》张燕瑾著) “太阳斜落在山角。”(《唐诗小札》刘逸生著)  相似文献   

11.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写过这样一则教育叙事:我想请大家读读一位学生写的关于我“笑”的片段,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以下“微笑教学”。写这篇作文的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我的命题是《我尊敬的一个人》,没有让学生写我的意思,但他写了我。不过,题目改成了《于老师的笑》。……一天,于老师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到“金鱼”二字,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许许多多的金鱼形象,红的、黄的、黑的、白的……于是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在课本上画起来。一条、两条、三条……忽然笔不听使唤了,画不动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于老师把我的笔给摁住了。我用手捂着…  相似文献   

12.
胡适先生为研究《醒世姻缘传》这部巨著花费了数年时间。从取证,注释到论证,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这种刻苦的求实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但胡适在该书中有关“照”字的注释,我不敢苟同。胡适先生在他写的附录三《醒世姻缘传》考证第六,从《聊斋》的白话典词证明《醒世姻缘传》的第一节例十三中是这样注解的:“照”、“朝”:“挡”、“招架”。其意是:“照”与“朝”在当时的方言区中用法相通,当“挡”或“招架”讲。《说文解字》上讲:“照”,明也。从火,照声,之少切。说明了“照”字的来历、本义  相似文献   

13.
公孙龙的《指物论》是讲对立依存问题的.“指”就是两两对立依存.“物莫非指”就是魏源说的“天下物无独必有对”,也就是章太炎说的“物必有对”.就我所知,在中国哲学史上,公孙龙是第一个写专题论文,用对立依存关系解释了世界万物之所以成其为物,而且写得坚定精到;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是这样,尚待研究.公孙龙曾被歪曲为诡辩派的代表.古人这样歪曲他,主要是依据《白马论》、《坚白论》;把《指物论》也拉来作为他搞诡辩的罪证,则是近代人的事.近代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由于对《指物论》的“指”理解不当.现在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是无产阶级党性的集中表现。早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也谆谆教导我们:“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战胜强大敌人,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学会倾听     
顾海东 《教育文汇》2006,(1):36-36,35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一位老师在讲《坐井观天》这节课时,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老师说:“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写作知识短文《记叙的顺序》我在教学时,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文中在给“倒叙”下定义之后,接着举例说明。即例如《同志的信任》,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文章、写信的事在前,文章里却写在后;鲁迅收到文章和信的事在后,文章却写在前,就是倒叙的写法。而我在教《同志的信任》一文时,按照学习重点的要求,“教参”的提示,是把方志敏在狱中写文稿、写信等作为插叙的内容教给学生的。这样翻手为云,复手为雨,前后自相矛盾,究竟是倒叙还是插叙,作为初一学生是很容易发生错觉的。严格的讲,这篇写作知识短文举例是不够缜密的。但又不能避而不谈,实在不好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1周年的纪念日子,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政治氛围中,重温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人民服务本质上要求廉洁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生命线”;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因为如此,所以,《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故乡》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讲析往往忽视,讲之有所不及,其主要原因认为在于“抓住重点”,着重讲析的是闰土,而对“杨二嫂”这个次要人物却是轻描淡写,从略一讲地走过场。 写《故乡》小说,鲁迅先生的确在闰土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大量的情节也都是描写闰土的。但是,从揭示主题的需要来看,对“杨二嫂”的描写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只要从作品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闰土和杨二嫂,都是从各自的角度来暴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本质的。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达不到预定的写作目的。下面就“杨二嫂”在作品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第六组的《赵州桥》与《参观人民大会堂》两篇课文安排得很巧妙。《赵州桥》的最后一句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参观人民大会堂》的最后这样写:王叔叔说:“这样壮丽的人民大会堂,不到一年功夫就建成了。”我情不自禁地说:“盖得可真快啊!”“我”的“情不自禁”实际上就是对设计和建造人民大会堂的人们的赞叹。这两篇课文的思想内涵是相承和互补的。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记》中写得十分出色的一个片断。《鸿门宴》之所以惊心动魄 ,扣人心弦 ,固然由于揭露的矛盾尖锐复杂 ,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更由于作家善于渲染气氛 ,使人常常紧张得透不过气来。《鸿门宴》以项羽“闻沛公已破咸阳”开始 ,一开头就先写“项羽大怒”。又写项羽命令 :“旦日歹食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这完全是稳操胜券的口气 ;而谋臣范增又火上加油 :“急击勿失 !”这样一来就显出了战火迫在眉睫。妙在司马迁在他们两人说话之间 ,插上一句“当时是 ,项羽兵四十万 ,在新丰鸿门 ,沛公兵十万 ,在霸上”。这样的叙述 ,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