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软土地区某高速公路桥头路堤工程为例,介绍了砂井堆裁预压法的原理,根据实际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对路基的沉降规律进行研究,并采用三点法预测了路基最终沉降量,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地基沉降量的90%以上发生在地基的中上部,深度为1.0—10.0米范围;该桥头0号桥台路堤累计沉降量为221.8mm,1号桥台路堤累计沉降量为200.9mm,且三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分析红砂岩工程特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红砂岩路基的施工处理方法以及三种典型红砂岩高路堤的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红砂岩作为高路堤填料的可行性、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不同红砂岩路基的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和工程技术难度的增加,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越来越重要。本文在阐述沉降观测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红砂岩工程特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红砂岩路基的施工处理方法以及三种典型红砂岩高路堤的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红砂岩作为高路堤填料的可行性、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不同红砂岩路基的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96-100
为研究路堤地基弯沉式差异沉降在路堤中的传递扩散规律及对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影响机制,在土工离心机模型箱内研制了一套可以在离心机运转条件下实现地基差异沉降的实时精确控制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位移控制系统、支撑墩及差异沉降控制板。该装置使用方便,沉降位移控制精度高,多次控制沉降板沉降可实现地基差异沉降逐渐发展的全过程模拟。弯沉式差异沉降对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影响,主要受其沿线路纵向分布长度和路堤高度的比值影响,随比值的增大路基面不均匀变形折角与差异沉降幅值基本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压密注浆技术处理公路软土路基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鞍山湖西南路软土路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及沉降计算 ,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路基 ,最后采用压密注浆技术进行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7.
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潜在危险,软弱土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显著,软土路基中软弱土层分布复杂,对路基施工及使用期间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强夯法施工原理分析,研究强夯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由具体的强夯法施工工程对强夯法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对施工场地沉降规律、静荷载、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指标数据,评价强夯法对软土路基处理的效果。强夯法能够提高路基承载力,增强土体抗液化的能力,能提升路基土层的均匀度,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8.
对马鞍山湖西南路软土路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及沉降计算,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路基,最后采用压密注浆技术进行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新建兴泉铁路黄塘车站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沉降及应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路堤荷载下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变化规律,桩土应力比与差异沉降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均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桩顶和桩间土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均不断增大,且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随着桩土差异沉降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结合修正的Terzaghi土拱理论提出了简化桩土应力比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曲线。现场试验分析结果有助于完善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高流动性、易施工等特性,可作为桥头软基段路堤的换填材料。为评价发泡剂性能对泡沫混凝土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比不同稀释倍数下的发泡剂物理指标和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得出发泡剂的最佳稀释倍率。采用最佳稀释倍率的泡沫混凝土进行工程实例应用,得出其实测沉降量。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该泡沫混凝土对软基换填后的效果,并结合公路桥头软基填筑现场监测结果,证实该种泡沫混凝土能够达到减小路基沉降量要求,为软土地基处理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公路软土路堤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沉降计算,沉降计算牵涉到插值计算,由于插值计算较为繁琐,一般使用计算机进行电算。文章主要就软土地基的主固结沉降的计算机插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主固结沉降插值计算中插值方法、插值节点的选取和地下水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总结出插值节点选取的一些原则和插值计算的规律。文章提出的原则和规律对沉降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卸荷再加荷条件下软土路基沉降所具有的独特性状,文章在常规分层总和法计算软土路基沉降的基础上,考虑了土体压缩模量和卸荷模量以及再加荷模量的差异性,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对常规分层总和法进行了改进;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改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滨海平原、内陆湖塘盆地、江河湖海沿岸和山间洼地,均分布着远代或近代沉积的软土地基。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在不良地质路段上修建高速公路是回避不了的现实。软土路基面临着路堤稳定、工后沉降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基处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重点介绍CFG桩+砂桩复合处理软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安阳某填筑预压处理的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单元法,分别基于MC、HS和HSS本构模型,研究路基固结变形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采用MC模型计算的固结速度快,沉降量偏大,最终沉降量较监测值偏大超过20%,且荷载对路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也偏大;采用HS模型计算结果较监测值稍微偏大;采用HSS模型计算的沉降趋势和沉降量与监测值都比较吻合,更适用于软土地基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15.
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是高填路堤的常见病害.对于这一问题,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路基工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降低或减少路堤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公路调查结果表明,软基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主要是施工图设计时,地质钻探布孔过少,钻探深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者未能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以及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等,导致桥头路堤软土地基处遗漏,或采取的处治方法不恰当.本文针对路桥工程的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塑料排水板在公路软土地基加固中的施工和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法,使软土地基内的水分沿塑料板向上渗入砂砾层,加快地基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FLAC3D软件,运用程序中自带的实体单元和土工格栅单元建立仿真模型,对加筋土在路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对不同层数、不同层住及不同间距的土工格栅对加固软土路基效果进行对比。探讨加筋方式的优选及加筋机理。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对现行软土地基沉降的各种预测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就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目前比较常见的加固技术及其适用条件进行阐述,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就有些方法的施工要点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并对施工现场常用的处理软土路基及弹簧土的方法进行论述,供类似工程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