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秀键 《学周刊C版》2014,(12):184-18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应用、积累,思想情感的表达、回味等,均以“读”为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以“读”激情,以“读”激趣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去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取新知.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然而,“读”必须目的明确,即让学生“读会”和“会读”.  相似文献   

2.
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寓于“听、读、说、写”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所以目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优化语文教学结构。以下仅就语文教学的四个环节谈谈自己对语文教改的体会:1.“听”的教学。小学生最初的听读拼音、字、词、句、段、篇,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注意运用规范语言和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在“听”的教学中,应做到“音、情”并重,追求规范、科学和美的三者统一。2.“读”的教学。“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读”的内容广、形式多、意义大。学生从直观的识读开始,到段篇…  相似文献   

3.
“读”和“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读”和“练”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方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读”得到位,“练”得充分,并把“读”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读”和“练”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读”和“练”中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一、对“读”“写”的认识 (一)“读”——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常常会强调语文教师抓“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不仅是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本领。  相似文献   

5.
洪伟 《内蒙古教育》2006,(12):20-21
“多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也是当今许多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要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于是,语文教学近几年的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凸显出“多读”的观点。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也鲜明地指出:“以读为本”。的确,“读”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核心,而阅读教学中,“读”既是教学的手段、途径、方法,更是教学目标中所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离开了“多读"的实…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读”的实施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读”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读”是深入文本、整体感知、语言积累、情感熏陶的有效方法。跳出题海,重视“读”,语文教学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危汉桥  禹妮 《湖北教育》2006,(12):10-11
一、从“读式教学”发展为“读式文化”的缘由 “读式教学”是我校前任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郑祖读先生开创的一种“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支绚丽的奇葩,在小学语文界颇有影响,其教学思想收录在《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大型丛书中。  相似文献   

8.
孙雯 《教书育人》2014,(2):60-60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因为语言活动的本质就是理解 ,而要达到理解的目的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在于读、在于多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证明 ,“读”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多读、会读 ,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呢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要教给学生“读”的一般方法 ,如粗读、精读、默读、朗读、对比读、跳读等。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 ,设计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 ,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单元教学作为新时期语文教改的重要成果,克服了长期以来单篇教学所固有的许多弊端,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虽然,单元教学的成效已日益为人们所证实,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小学教师在实践中还是习惯性地以单课教学为主,对单元教学的教材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单元教学的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单元中各篇课文的关系缺乏足够的了解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永康市“自能读写“课题组开展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试图通过单元教学的相关研究,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能读写“能力,促进学生更优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之所以要为语文自读课“招魂”,是因为语文自凑课已经“失魂”。这里的“魂”,是指语文自读课作为主体化的教学载体所应该具有的性质、规律、特点、功能、效用等综合涵盖,是语文自读课本身客观存在的内在属性和外显精神。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因素有很多,有社会需要改变的因素,有教学目标变化的因素,有教学理念发展的因素,还有教育科研发展的因素。现代教学理论的革新,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通过语文的阅读,要使学生“能理解主要内容”,“注意积累语言文字”,“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给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三部曲”模式探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变形式读为读中理解,变随意读为读中积累,变一般读为读中运用?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实施“理解、积累、运用”的“三部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改革日趋“程序化”、“模式化”的今天 ,作为传统语文教法精华之一的“诵读法” ,已基本从语文教学中消失了 ,朗读也很有限 ,读课文仅是为了解、熟悉课文的内容 ,使教师能“酣畅淋漓”地表演“庖丁解牛”之技来剖析课文。读 ,成了讲析的铺垫 ,仅此而已。于是乎 ,预习代替了“读” ,“讲”代替了“读” ,“听”代替了“读”。语文课上 ,很少能听到琅琅的书声 ,更少见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指导。汉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扬弃” ,必须从传统语文教学的母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诵读”、“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其本真的味道——真实的“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那就是本文阐述的语文“四味”,即“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  相似文献   

15.
“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读”既是语言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人们普遍缺失对“何为读”、“为何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等深入的终极思考,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读”往往沦落为一种时尚的语文活动形式,丢失了发展功能。阅读教学要坚持形式与内容并重、活动与指导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隐性与显现并重、接受与表达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等教学策略,追寻“读”的发展功能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使语文教学获得最佳效果,首先要弄清“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一项是关键,是主要的矛盾。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听、说、读、写”中的“读”是基础,是主要矛盾。“听,说、写”是“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语文教学的落脚点。这就是说,“听、说、写”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读”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读”这一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  相似文献   

18.
“以读带写”与“以写带读”张庆棣(广丰县第二中学)读和写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两大内容。读是写的必要条件,写是读的重要目的,二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带有启蒙性贡,以“识字、积累词汇、学习句子”为主要任务,因此侧重点在于“读...  相似文献   

19.
一、要突出一个“读”字。“读”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其他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一定要把“读”放在首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对识字、理解、陶冶情操、增强语感、积累词汇的作用。教学时可围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作为着眼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显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载体效应呢?我个人粗浅地认为: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以读激写,以写促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