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科学设置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首先应依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和人体机能适应性两个规律,循序渐进,从小到大,逐步加大运动负荷。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成功目标设置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否喜爱或坚持体育运动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其中运动动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目标设置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正确有效的目标设置是正确行为的推动和指导力量。目前,目标设置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也适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规律的科学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刺激,承受一定的负荷,校长时间的刺激和负荷,容易引起学生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产生疲劳,而疲劳的产生和积累.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如何掌握和运用好运动负荷,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研究体育课的负荷,对于保证体育课的顺利,促进学生命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长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就“运动贞行规律的科学运用”进行探讨研究.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显 《中华武术》2021,(3):80-82
"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持续下降",已成为不争事实。为了迫切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依据是,体育课上学生只有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才具有积极的身体锻炼价值。因此,如果学生的运动负荷达不到中等及以上,就需要体育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专门补充。毋庸置疑,适宜运动负荷对人体机能具有增进效应,但把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的唯一目的,并想据此力挽"体质下降"之尴尬局面,笔者难免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教学目标、体育锻炼目标的整体认识,以运动负荷的功能和作用为突破口,探讨运动负荷在不同目标的运用,旨在今后的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实践中,更加合理地运用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读书时,老师曾告诉我们评定一节体育课的好坏,运动负荷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可我发现前一阶段相当多的课忽视了这一点。过去的体育课可以说是很重视运动负荷,而现在不强调了,有些课根本没有什么运动量,整节课做做游戏、强调韵律,寻求一些浮浅的“快乐”体育课越来越不像体育课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解决运动负荷呢?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  相似文献   

8.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持身体健康是生活学习的前提。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有了体育学科,因此,体育教师要对课程精心设计,以保证教学质量。然而,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实行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欣赏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学生分组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应用,譬如课堂的小组合作、小组平台搭建等形式,让学生有一个自由交流与体育锻炼的空间,将“体育锻炼-提高能力-培养情意”三个关键目标进行有效的渗透,务实体育的基本功。文章旨在按照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分析小学体育学生分组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剖析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探讨小学体育学生分组活动的教学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等实施不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又能促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谈谈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应用分层教学法,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路径,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组合和成套的技术动作。这一学段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游戏化""趣味化"。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体育基本技术,是一个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段基本技术的梳理、游戏的设计、游戏的运用等的阐述,真正实现体育游戏为技术教学服务的目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学习目标是学生在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中为自己确定的方向或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目标的设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具有导向、动员、激励、发展和评价等功效。一、正确把握设置体育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与心理影响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能力,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的预期结果。因此通过对其概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成功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1.依据自身的能力;2.给予一定的时间期限;3.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切实可行、学生向往的学习目标,不仅具有鲜明的导向…  相似文献   

13.
尚露寅 《体育风尚》2023,(12):44-46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其在各行业中具有的应用价值愈发明显,教育行业当然也并不例外。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给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其还能够从而本质上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与质量。为此,教师需在明确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策略展开综合研究,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管道生 《精武》2013,(36):151-151,15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不断完善改进。然而就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利用方面,其仍存在着体育场地与器材不足,体育教学资源缺乏等一系列不足,亟需改进开发新的资源。本文主要就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着手,浅谈开发利用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意义,进而提出一定开发策略,以期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它契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学生们在运动过程中既能收获成长,又能够享受快乐。但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特别是在户外环境下,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们保持专注。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表现空间,学生的地位得到了认可与重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情境设置展开深入探究,营造舒适的课堂学习参与氛围。  相似文献   

16.
吴晔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95-95,97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了重视程度,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改革也被推上了日程。从近些年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各校体育教学策略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仍旧有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不佳,从本质上分析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体育教学发挥成效性。本文针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做出阐述,希望能对相关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带去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体育作为中国小学教育领域的基础性学科,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同时也会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带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体操作为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基础知识,在近几年的教学革新中逐步被淡化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就为广大的小学生及其小学教育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丽萍 《中华武术》2021,(10):19-20+6
传统的体育教学缺少必要的趣味性和魅力,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小学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使小学体育课堂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趣味田径是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价值和作用主要在于田径教学活力洋溢,体育文化发扬光大,教学与学生体质两翼齐飞。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畏惧田径心理,点燃学生运动热情,注重内容形式双重创新,科学安排运动强度等,使小学生真正喜欢田径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巍谕 《武当》2024,(1):85-87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小学体育武术教学中运用大单元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多元素质,并在武术教育中融入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就小学体育武术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武术教育的优化和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活泼好动热衷于各种活动,让他们一直坐在教室里是对他们的天性的束缚,在体育课上就少了许多的束缚,学生可以尽情地一起进行丰富又有趣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也不需要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可以充分地释放自己。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个人学习体会,对于小学体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与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