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相对受众而言的。一篇新闻报道有没有可读性,不以传者的意志为转移,而要以受众的接受效果为标准。 受众接受新闻事实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而这一心理活动过程因新闻的特性所决定,同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对象有很大不同。它要求新闻报道能立刻抓住读者,能迅速为读者所接受。所谓可读性,说到底,就是接受效果。 在受众接受心理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中,感知、情感和理解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感知:丰富性与完整性 新闻报道不是教科书,不是将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灌输给读者,而是通过向读者提供丰富的、完整的感知材料,再通过读者自己的感知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感知材料贫乏和缺损的新闻报道使得认识过程无法接续,这样的新闻报道哪还有可读性而言。  相似文献   

2.
卢焱 《新闻爱好者》2000,(3):30-30,31
写出个性写出特点,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新闻报道是以客观事物为报道对象、以新闻事实为报道素材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新闻事实来源于客观事物,但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成为新闻事实,也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能构成新闻报道。新闻写作的终极产品──新闻作品,既不是新闻事件、新闻事实的全过程,而是全过程中一个有别于其他事物个性特点的一个细节亮点;也不是众多新闻事实的大拼盘,而是作者对诸多新闻事实进行过滤、筛选按新闻价值规律和读者阅读心理的需要,将最有特点的事实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能够抓住…  相似文献   

3.
和众多的读者一样,我也很喜欢读报纸上刊登的短新闻,可是,轮到自己采写新闻报道时,想把文章写短些,怎么也控制不住,原因是虽说想写短新闻,一拿笔又总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也日益为各报社所重视。但国际新闻报道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报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新闻品种丰富多彩,但各报之间国际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凭借其独有的时效性和综合性优势,也给平面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带来空前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报纸如何将国际新闻版做精彩、做得吸引读者,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题目。 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地方报纸想做到人无我有是不太可能的,但能够做到人有我精、人有我深。版面要让亮点新闻唱主角、用亮点新闻吸引读者,这是宁波日报多年来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孜孜以求的目标。2002年12月22日的宁波日报国际新闻版,在2003年9月揭晓的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奖中荣获一等奖。这个版面可以说是这种编辑理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一说风趣、幽默,自然会联想到漫画和相声。它们或褒或贬,逗人嘻笑,发人深思。那么,风趣、幽默和新闻有无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许多西方记者,巧妙地将风趣和幽默运用到新闻报道中,吸引了不少读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无产阶级新闻和资产阶级新闻固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借鉴西方记者寓风趣、幽默于新闻报道之中的写作技巧,对于舒  相似文献   

6.
法制新闻业已成为现代新闻报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以它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知识的增多,新闻报道中引发的法律纠纷也H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造成了新闻媒体与媒体受众之间的矛盾。因此,法制新闻报道自身也有诸多法律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7.
提起风趣、幽默,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漫画和相声。它们或褒或贬,逗人嘻笑,发人深思。那么,风趣、幽默和新闻有无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许多西方新闻记者,巧妙地将风趣和幽默运用于新闻报道中,招徕了不少读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无产阶级新闻同资产阶级新闻固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借鉴西方记者寓风趣、幽默于新闻报道之中的写作技巧,对于舒展一下我们有些新闻紧板的面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新闻专业刊物中,我对《新疆新闻界》情有独钟。记得前年刚入伍时,部队成立新闻报道组。团里知道我入伍前是县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又发表过20多篇文学作品时,就让我当报道组组长。我满口答应下来,下了决心要改变团新闻工作的落后面貌。我自信发表过文学作品,搞新闻报道不过是小菜一碟,还没有认识到学习新闻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一段时间碰到什么写什么,两个多月过去了,五六个人的报道组只有3篇稿子见报,我这当组长的连—篇还没发表,我急得团团转。这时,政治处主任找来几本《新疆新闻界》杂志要我看看。我捧起仔细阅读,方才觉得有门,它栏目多,内容丰富,实用性较强,也贴近新闻实际,对基层通讯员,尤其是初学报道的通讯员确实有帮助,从此,就结识了它。吸收刊物提供的新闻知识,使我渐渐入了门,搞清了新闻和文学的区别,懂得了如何按新闻的基本要素采写新闻,路子—亮  相似文献   

9.
新闻到底有没有倾向性?有。这是不容置疑的。只是新闻倾向性有强与弱、显与隐之分。倾向性强的新闻,读者一看即明;倾向性弱的新闻,读者几乎读不出什么倾向,但这并不否定新闻倾向性的客观存在。新闻倾向性可以是单篇新闻报道的个体效应,也可以是多篇新闻报道的综合效应,可以凭借语言,也可以借助空白、线条等其它符号;可以靠报道在版面中的位置表现,也可以通过报道的篇幅来调节……。在谈论新闻倾向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这个概念进行一番解析: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在资产盘活上,如何使资产增值升值,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在新闻报道中,怎样把我们已经采访或掌握的新闻素材增值升值,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让新闻价值最大限度地增值升值,对于提高报道水平、多出精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闻报道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即记者、通讯员的关注不等于读者的关注,被报道对象的关注不等于读者的关注,几个读者的关注也不等于广大读者的关注。这就是说,一篇报道新闻价值不高,就不会被读者所认可和接受。因此,读者、通讯员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使自己的关注与读者的关注合…  相似文献   

11.
耿颖 《新闻传播》2013,(12):313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大量爆炸,读者对新闻的参与和关注度越来越强。在这种形势下,单调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尤其是都市类报纸,一条新闻报道出来,往往后续和跟踪报道就很重要,根据受众的反馈,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就显得更为关键。这也是报纸是否能紧跟时代的脉搏,从读者喜闻乐见的角度来报道新闻的要领所在。因此,在基于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的新闻报道角度,也就是策划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都市报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采集到独家新闻已经不算是赢家,而对于同一件新闻,谁报道得深入,谁报道得角度独特,能让读者想继续看下去,才是真正的赢家。而网络媒体和报纸这种传统媒体相比,有其固有的劣势,也就是信息量琐碎,连续性较低。而对于报纸的新闻策划,可以将信息整合,以整体化、逻辑化的态势呈现出来,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作为编辑,是坐镇后方的军师,新闻的策划点子都是在这里产出的,若军事策略不好,再优秀的统帅也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本文从编辑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什么是新闻策划,以及怎样策划新闻,适合新闻策划的对象等,是一个侧重于编辑方向,有关于新闻策划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实现新闻报道的平民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选择。为什么要实现企业新闻报道的平民化,怎样才能实现企业新闻的平民化?一、企业报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必然性从大的方面讲,实现企业报新闻报道平民化,这是时代对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与愿望越来越强。这就使得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状态也从过去被动的“告诉我”转变为现在主动的“我要知道”,从简单的得知事情真相发展为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在信息时代,受众接触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相似文献   

13.
崔平 《记者摇篮》2008,(12):48-49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而目前的体验式报道,则是在记者深入新闻现场采访的基础上,邀请部分读者一起体验,从而形成的全新的策划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不少读者给我写信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新闻小言论和杂文这两种体裁究竟有什么区别,具体表现在哪?的确,探索一下新闻小言论和杂文的区别,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处,对掌握新闻小言论的写作特性和方法,自觉地运用这种新闻评论体裁是会有直接帮助的。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联系实际,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比较,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北京电视台7月8日在《透明度》栏目中所播的“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由是,新闻行业在“新闻报道失实”的词语中,又流行一个“新闻造假”。什么是新闻报道失实,什么又是新闻造假呢?它们究竟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16.
稍有经验的新闻记者除了能够写现场新闻报道之外,还应该具备写特写报道的本领,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它是已在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中被普遍认识了的,毋庸赘述。特写这种形式在新闻写作范畴里,大致可分为新闻特写和一般性特写两类。前者就是用来补充现场新闻报道之不足,记者利用所掌握的材料向读者提供有关某一新闻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的具体活动以及记者对事件的说明。这就使读者对该新闻事件有较清楚的了解,而且有“立体感”。一般性特写的时间性较小,主要是满足读者各方面的知识和趣味,所叙述的事情可能很细小,但绝对不是枯燥无味,也不是与新闻无关。这两类特写的共同点必须是以叙述人物的行动和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曾是我国新闻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今年初,郑保卫同志在一篇题为《新闻与宣传关系浅探》(见《新闻知识》1991年第1期)文章中这么说:“笔者坚持‘交叉论’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意义就在于,它既看到了宣传与新闻相联系的地方,又指出了宣传与新闻相区别的地方,提醒人们不应完全不顾新闻规律,在新闻报道中传播毫无新闻价值的东西,因而,对于新闻实际工作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那么,什么是“交叉论”呢?保卫同志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新闻与宣传既不是完全等同的,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好比两个圆圈相交,既有互不交叉的独立部分,形成‘纯新闻’与‘纯宣传’,又有相交叉结  相似文献   

18.
晏武芳 《新闻窗》2013,(4):46-47
人是新闻的主体,新闻,因人而生动。新闻报道的对象是人,或与人相关的事,新闻的读者也是人。因此,新闻不仅要向读者传递相关的资讯与信息,更要彰显人性的光辉,在读者的心灵,激起一圈涟漪,一份感动,一份认同与启迪。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写作最忌造假失实,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中,完全不顾事实弄虚作假的现象已经少了,但是新闻中“局部地区”人为地掺假的情况并不鲜见,突出的是写人物新闻、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不少是真人真事假思想。这种人物的思想常常是被记者和通讯员理想化了的,或者是想当然加上去的。这种真人真事假思想的报道实质上也是假报道。新闻报道中掺杂了不真实的思想,不仅会失去读者和听众的信任,连被报道的对象也会  相似文献   

20.
特写,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体裁。它有两种类型:一是文艺特写,二是新闻特写。这两种特写常常容易搞混,要是搞混了,就会真假不辨,犯失实的错误。因为,文艺特写属于文学体裁,可以虚构;新闻报道不能采用这种体裁;新闻特写这种体裁要求完全真实,它们是新闻报道中一支轻骑兵,运用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