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强调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苏霍姆林斯基说:“文学就像一条清甜的溪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价值观培养的现状,在课例探析的基础上,提出文本价值显性化、价值教育规律化和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培养一体化的价值观培养途径,力求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育人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人的进步发展离不开语文教育的引导,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在文学方面的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展开讨论,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一学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几则经典公益广告的介绍,联系传播学、广告学、广告与文化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广告其中所所蕴含的社会基本文化价值观.最终通过探讨公益广告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认识公益广告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在中小学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民族的未来,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把它作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从青少年学生抓起,从细节小事入手,努力使中小学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摇篮”,促使青少年学生专门组中爱国主义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确保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教育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风气。由此开始,党和国家积极在意识形态领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影响,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需要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9.
弘扬民族精神,着力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义利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任宏军 《考试周刊》2014,(4):101-101
中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健康水平,新的体育课评价不仅强调横向与其他同学比较,而且是自我评价,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身心价值。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亦将不断更新,价值取向和价值实现方式、手段、条件也将不断提高,并日益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体育运动可以发挥学生潜在的意识和能量,最终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读中指导,读中培养语感”这一教学观念在小语教学界提出之后,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就是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的技巧。这样便舍弃了有灵性的内在的“神似”,去生硬地追求外表的“形似”。结果,学生虽经反复训练,到头来仍是“貌合神离”,读不出语感。这是对“读中培养”在理解上出现了误区。那究竟怎样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13.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到学校教育中,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战略任务之一。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和时代性表明,民族精神需要弘扬和培育,而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依托,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使命,尤其要加强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培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开辟网络教育新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塑造民族精神,以及建立民族精神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如何找寻一种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的发问不但能使老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和学习需求.而且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它能促使学生以文本为中介而展开在认知、情感、精神等领域的多向交流,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学文科》2007,(1):67-69
【考点预测】1.知识:(1)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4)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能力与活动:(1)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感受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美德深远影响的能力。(3)体会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能力。(4)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文化思潮和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偏离我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种现状与多元文化背景、学校教育体制、家庭教育模式不无关联。论文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积极培养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举全社会之力,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此中国人才正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中华民族”的概念的最终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考察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的时候,我们将会为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自豪!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同样也是积淀和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而对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建构,除了发掘、彰显传统精神与近代精神的现代价值外,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