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ZDT型乳化降粘剂在超深井稠油处理中的性能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超深井稠油具有高粘度、高密度及流动性差的特点。稠油在从井底流向井口的过程中由于脱气、散热导致粘度大幅度上升或严重的结蜡,造成极大的流通阻力,通过对ZDT型稠油降粘剂的降粘性能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解决了塔河油田超深并因稠油粘度太高而难以采出的问题。加药量为5%时降粘率达到98%以上。以较少的加药量实现了较好的乳化效果,实现了并筒降粘以及地面管输变的问题。ZDT型稠油降粘剂对塔河油田有较好的适应性及良好的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峻 《电大理工》2010,(3):18-19
点滴降粘是一种新型的降粘工艺技术,采用降粘剂滴注技术将稠油降粘荆随蒸汽同步滴入油层,降粘剂均匀分散于蒸汽中,使蒸汽加热稠油的同时,降粘剂与原油充分接触,扩大降粘剂的波及面积,达到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产量目的。  相似文献   

3.
聚(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高级酯与其它一些单体的共聚物是一类优良的降凝、增粘和提高粘度指数的多效添加剂。丙烯酸十二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应对润滑油也有较好的增粘作用。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 A和B的共聚反应采用溶液聚合方法进行。用均匀试验法对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 A和B分别进行聚合试验,将聚合物以1%的添加量加入到润滑油基础油中,对调合油的粘度进行测定,以增比粘度、粘温指数 Q和粘度指数VI为考察目标,探讨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 A和B共聚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的增粘能力。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十二酯以外的其它丙烯酸高级酯的均聚物及与第二单体 A(丙烯腈)的共聚物对标准基础油基本无降凝效果,但应对润滑油有较好的增粘作用。采用溶液聚合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丙烯酸十二酯以外的其它丙烯酸高级酯与第二单体A进行聚合试验,将聚合物以质量分数为1%的添加量加入到润滑油基础油中,对调合油的粘度进行测定,以增比粘度ηsp 、粘温指数 Q和粘度指数VI为考察目标,探讨丙烯酸十二酯以外的其它丙烯酸高级酯的均聚物及与第二单体 A的共聚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的增粘作用。  相似文献   

5.
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简要介绍了稠油的乳化降粘原理和目前常用的方法。根据乳状液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乳化降粘剂的应用,介绍了两种类型的降粘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复配型特稠原油降粘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优化了稠油、特稠油复配型降粘剂的组成配方 .实验表明 ,优化的复配型降粘剂较其单组分的降粘性能明显增强而非优化的复配型降粘剂甚至不及其某些单组分的降粘性能 ,说明复配型降粘剂组分间存在着配伍性和协同效应 .  相似文献   

7.
MOAS—a降凝助滤剂是以马来酸酐、α—烯烃、丙烯酸酯、苯乙烯(摩尔比为1∶1∶3∶1)为原料,以甲苯为溶剂,以偶氮二异丁腈(用量:4 5g/mol共聚单体)为引发剂,恒温82±2℃聚合6小时,得到四元共聚物(MOAS),再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用量:w=1.5%),用高碳胺[n(酐)∶n(胺)=1∶1 6]进行胺解制得。该剂对东营胜华炼油厂-1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23℃,冷滤点降低可达13℃;对济南炼油厂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22℃,冷滤点降低可达10℃;对东明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8℃,冷滤点降低可达9℃;对汤阴5#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7℃,冷滤点降低可达7℃。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ASEA的合成和使用条件的考查 ,ASEA低温流动改进剂 ,是以丙烯酸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和α -烯烃 (摩尔比为 3∶1∶1)为原料 ,以甲苯为溶剂 ,以偶氮二异丁腈 (用量 :5 .0g/mol共聚单体 )为引发剂 ,恒温 80℃聚合 6小时而成。该剂对大庆 -10 #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 19℃ ,冷滤点降低可达 10℃ ,对东明、濮阳、东营、济南等地的柴油也有很好的降凝和降冷滤点效果。  相似文献   

9.
桩斜139区块为埋深1.6km以上的深层稠油,注蒸汽吞吐时开发效果差。通过动态分析和剩余油研究表明:制约开发的关键因素为活跃边底水的指进造成油井暴性水淹,井间富集大量剩余油;同时深层稠油热损失大也是导致开发效果差的原因。为此制定了井间加密水平井抑制水锥,同时加入降黏剂、CO2辅助蒸汽降黏,即应用HDCS技术来动用剩余油...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开发了一种降粘型的减水剂母液,从减水剂分子结构设计层面出发,给出以下研究结论:(1)筛选合适的链转移剂、引发体系及单体,合成大分子量的梳型高分子聚合物,提高产品粘度;(2)优选共聚单体,接枝离子型亲水基团至和易性调节剂大分子中,增加新拌混凝土气泡中吸附的表面活性剂的电荷量,通过气泡中的双电层排斥作用,增厚气泡,达到稳泡效果;(3)利用聚羧酸减水剂的原料合成混凝土降粘和易性调节剂,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使混凝土和易性调节剂与聚羧酸减水剂达到互溶效果,解决常规增稠剂、引气剂等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均聚物(PAM);考察了溶剂、交联剂及其用量、氮气、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油水比、引发剂用量对PAM均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单体AM的含量为40%,油/水质量比接近1.0,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0.9%,使用复合乳化剂Span-80/OP-10,HLB=5.35.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PAM均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流变仪测定大鲵油和花生油及二者不同配比75:25,50:50,25:75的粘度和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鲵油和花生油均为牛顿流体,大鲵油和花生油及二者75:25、25:75配比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变化不大,但50:50配比的粘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4-氨基安替比林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十二醇/甲苯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如溶剂用量、功能单体浓度和交联剂浓度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交联剂摩尔比为1:5:20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吸附量大且特异性识别能力较佳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4-氨基安替比林及其结构类似物安替比林的分离因子为3.72.  相似文献   

14.
以100SN基础油为聚合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的共聚物。将所制备的几种共聚物测定其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然后将这几种共聚物与几种常用的商品润滑油降凝剂分别加入到几种常用的润滑油基础油中,测定调合油的凝点,探讨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润滑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阳离子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含量、单体AM与DMDAAC的摩尔配比、复合乳化剂Span-80与OP-10的质量配比及含量、聚合温度、聚合体系pH等对AM-DMDAAC阳离子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1.0%,n(AM):n(DMDAAC)=1.6,m(Span-80):m(OP-10)=96:4(Span-80和OP-10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4.7),Span-80和OP-10占油相质量的6%,聚合温度40℃,聚合体系pH约为5.0.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AM-DMDAAC阳离子共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Viscosity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mining heavy oil.To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viscosity variation of heavy oil in flow direction,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wa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heat transfer and flow in this paper.Moreover,an objective function,namely viscosity reduction efficiency,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redu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irculating hot water can reduce viscosity significantly,and that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reduction depends on the inlet temperature and inlet volumetric flow rate of hot water.There is a maximum temperature of heavy oil in flow direction.With the inlet volumetric flow rate of 2.0m3/h and the inlet temperatures of 60,℃,70,℃ and 80,℃,viscosity reduction efficiencies are 94.6%,96.7% and 97.3%,respectively.With the inlet temperature of 70,℃ and the volumetric flow rates of 1.5m3 /h,2.0 m3/h and 2.5m3/h,viscosity reduction efficiencies are 94.4%,96.7% and 97.2%,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核壳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以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软核硬壳型乳液,考察了不同的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交联剂对乳液性能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因素最佳组成,软硬单体比例为BA/St/MMA=15:6:4,甲基丙烯酸占单体总质量的5%,乳化剂占单体总质量的3%,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比例为1:1,引发剂占单体总质量的0.5%,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占单体总质量的0.6%。  相似文献   

18.
以辛可宁为模板分子(T),甲基丙基酸(MAA)为功能单体,甲基丙基酸甲酯(MMA)为调节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得到均匀球形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当MIP组成为nMAA∶nMMA∶nEDMA=2∶7∶7∶10时,其平均粒径为580 nm,平衡吸附与释放实验表明该聚合物不仅对辛可宁有较好的分子识别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