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伏彬 《培训与研究》2007,24(9):92-93,132
择校制度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美国目前已形成特许学校、磁石学校、学费券、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本文以特许学校为例,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美国择校制度的演进,择校制度的推行以及择校制度的效果,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基础教育择校运动。择校运动的开展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基础教育所存在的公平与质量问题。美国政府为确保择校运动的顺利开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将从择校运动的背景、政府举措及其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择校制度是美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对世界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着重介绍了美国择校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了择校形式的特点,并对美国择校制度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4.
美国择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萍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31-34,40
本文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美国择校研究进行梳理与简要评论,通过综述研究发现,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较为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公共选择理论、民营化理论、教育选择理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上,美国择校研究注重研究方法与过程的科学性,而非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这些可以为我国今后的择校研究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阶段的择校问题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均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学生择校的教育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择校现象的日趋普及,公众对择校的利弊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分析欧美目主流的三种择校制度的特色,来探讨择校对我国公立学校的体制变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择校制度已有较长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多样化的择校方式对学生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在借鉴美国择校经验的基础上,应该认识到我国择校制度与美国的根本区别,取消"就近入学"的强制性规定,鼓励科学择校,并大力发展私立学校和民办教育,以弥补公立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学校选择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一项教育改革,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教育改革。在中国,一方面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禁止以权钱为基础的择校行为,另一方面教育领域中违反规定的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借鉴美国学校选择的实践和评价框架,对推进我国择校问题解决、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美国学者Levin提出的学校选择评价框架基础上,重新明晰了自由选择、生产效率、公平和社会凝聚四个评价维度及其博弈,并对各维度的指标选取和实践困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之一,90年代布什政府提出了“择校就读”的思想。1990年,教育部长卡瓦佐斯在《推行选择制,改革美国教育》的报告中强调“选择的机会是我国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则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择校制度。择校对美国以公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系列择校现象,尤其90年代以后,择校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而目前对择校的研究与择校本身的激烈程度和意义是不相称的。对两国择校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  相似文献   

9.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之一,90年代布什政府提出了“择校就读”的思想。1990年,教育部长卡瓦佐斯在《推行选择制,改革美国教育》的报告中强调“选择的机会是我国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则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择校制度。择校对美国以公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系列择校现象,尤其90年代以后,择校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而目前对择校的研究与择校本身的激烈程度和意义是不相称的。对两国择校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昌纯 《文教资料》2008,(30):92-93
美国作为现代教育的领跑者,美国教育的现在状态也许就是其他国家教育的将来,因此,研究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不仅是为了认识中美择校问题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从美国择校问题中寻找更有效的解决中国基础教育择校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际,本文分析了中关两国关于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内容、背景和价值,探讨了两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不同的发展轨迹。认为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特定的教育政策问题而制定的,任何简单的效仿都是无益的,甚至是危险的。择校与否,只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只是政策选择的具体表征,不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性的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公平。  相似文献   

12.
就近入学是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初期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在这些国家给予家长一定的学校选择权后,就近入学政策仍得以保留。学校选择权作为受教育权有进一步延伸的趋势。具体到我国,中央政府在对待民间择校的问题,可以继续坚持就近入学为本,但可将学校选择权交由部分地方试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介绍日本校区制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入手,对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推行以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市场化原理为导的学校选择政策作了深入的描述与剖析。作者指出,学校选择制在教育现场并未得到积极响应和实施,其原因在于加大“差距”及损害大多数民众利益的学校选择政策,在根本上违背了平等与多样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一种权利的差序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家长择校权利的实现,大多数遵循的是差序原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政府改变最初对择校限制的态度,转而制定政策让择校成为现实.择校权利的实现依赖于经济条件、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法制的完备.在我国,对待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择校政策的制定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吴丹英 《教育科学》2012,28(1):6-12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涉及的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择校家长及学生、择校弱势群体等。各主体历经16年的博弈已深陷于择校困境之中。基于此,从博弈论角度探求其各自的价值取向及诉求,建构和分析各主体之间博弈模型,对择校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合理的解释,审视当前的教育政策制度缺陷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义务后教育公平,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异地中考政策。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中的1071个九年级随迁子女数据,采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异地中考政策的不同入学条件对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选择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只能报考普通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普通高中没有显著影响;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可报考重点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普通高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不能报考普通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职业高中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study explores the policy expansion of school choice within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f event history analysis. The first section provides a comparative overview of state adoption of public school choice laws. After creating a statistical portrait of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for school choice, the authors introduce event history analysis as a methodolog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measuring policy expansion. Building on previous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we proceed to discus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assage of charter school laws.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finds state adoption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artisan gubernatorial control, classroom spending, private schools, education finance litigation, and minority representation. The final section discus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 the modern policy environment and proposes future directions for comparative stat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译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examines school choice, one of the most debated issues in Chinese education beginning in the early 1990s. To start with, it depicts the origin of school choice. Secondly, the main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school choice are analysed: the disparity among school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the system of promotion to the next stage of school,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asons. The reason why schools enrol school choice pupils is also analysed. Then, the rea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to school choice, insisting on the policy of neighbourhood admissions, supporting weak schools, and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 schools, are analysed. Finally, the debate about school choice is discussed. To sum up, school choice in China is a completely urban phenomenon. It is a demand of social group with high social economic status. While the social gap widens, school choice is an unavoidable issue in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problem faced by the government is not simply to prohibit it, but how to deal with i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home–school’ transport in contemporary schooling contexts in England. Home–school transport is a complex issue lying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policy frameworks,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It is complicated further by commercial and private interests alongside social and public ones. Informed by an interdisciplinary literature,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ition of home–school transport policy and practices in contemporary schooling contexts,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school choice making and enactment. This paper calls for research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chool transport policy and practices that are socially just and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教育平等、满足教育需求、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投入效益、科学分享管理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制定民办教育政策要努力争取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的平等法律地位;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增加可供选择的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量;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的创新;发挥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激励作用,提高财政投入教育的产出水平;落实分级负责,多部门共同承担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和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