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朱彝尊、汪森“醇雅”说的论词理论为参照系,论述了厉鹗词论的“雅正”说的特点:一是重寄兴托意,重作家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感发;一是维护词固有的审美特质,即“格高韵胜”、含蓄瘟籍的审美风格。交指出厉鹗“雅正”说是对朱、汪“醇雅”说的积极发挥和必要补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主的词学理论的分析,阐述他对于传统词学观念范畴的超越,并且指出其理论显现出来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3.
清袁仁林的《虚字说》在我国虚词研究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也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本文试图从其"气"范畴理论、词义演变规律及相关语法问题几个方面分析《虚字说》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赵熙为清代蜀地著名词人.其词集<香宋词>风格成熟,历来评价颇高.在<香宋词>中,时事词占有一定的比例.赵熙作时事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其作词之观念,二是其本性之为人.赵熙所作时事词于尺幅之中写出历史风云变幻,风格成熟多样.  相似文献   

6.
花间词以其在北宋词坛上“倚声填词之祖”的地位,直接导致了宋人“词为艳科”观念的形成,并因此使得词、尤其是婉约词得以抛却传统抒情文学背负的政治与伦理包袱,发展成为与诗并峙的独具特色的抒情文体,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抒情文学。  相似文献   

7.
吴瑕 《考试周刊》2010,(7):24-25
为进一步认识常派词学思想,以及周济在词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本文以周济晚年著作《宋四家词选》中对周邦彦词的评论来探讨周氏的词学思想。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浑化”一词不仅是对清真词的最高评价.而且是周济词学思想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等角度对《古尊宿语要》一书中的介词“以”作了比较详尽系统地考察,从而揭示它在汉语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隐秀》是近几年来《心雕龙》研究中比较关注的一个篇目。或有论以为,《隐秀》所蕴含的美学意义,是东方艺术迷人魅力的理论根据之所在。刘勰提出的“隐秀”论,己成为中国艺术贵神韵意味的奠基之作,在美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刘勰之后,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味”说、严羽的“兴趣”说以及王世祯的“神韵”说等各种范畴,用“隐秀”基本上都可以涵盖。  相似文献   

10.
乾隆中后期,王昶将“格调派”诗歌理论融入“浙派”词学理论当中,强调词的“醇雅”风格,淡化朱彝尊、厉鹗词学中的“骚雅”精神;强调人品对词品的影响,淡化遭际境遇对词人创作的影响。他的理论,体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审美情趣,偏离了厉鹗词学抒写寒士悲情的基本特色,将“浙派”词学带到更加注重形式的道路上,是“浙西词派”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虚字说》的虚词理论及阐释方法对《马氏文通》产生深刻影响.两者都反对“缘词生训”的阐释方法、同受文气论影响、皆为蒙童所作是《马氏文通》之所以会接受《虚字说》虚词理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有些词和词可以组成新的词语,叫“组合词”。“组合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同一类型字词构成的,其中不少有特殊意义,下面列举几类。  相似文献   

13.
王国林 《学语文》2002,(4):46-46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开宗明义提到,自己一生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然想起当年相处的几个女子,觉得她们的行止见识都在自己之上,于是叹息道:“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在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有无可如何之日也。”出于这种感慨,他才把这几个女子和他自己的经历记述下来,以警后世。这里所用的“须眉”一词,实际指的是男子,“裙钗”指的是女子。因为古人认为男子的特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调研小学低段语文生字词教学,指出传统教学困惑:一是字量“大”;二是抄写“多”;三是听写“旧”;四是运用“乱”。通过教学调查研讨,改革字词教学,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巧铺垫,巧用“一力”(观察力),再养“三心”(耐心、细心、恒心),学习识字“技巧”。二是巧教字,先是游戏导入;再用身体语言、神态语言、口头语言、多媒体语言来教学;最后分“四步”朗读,融合所长。三是巧巩固,改变传统的抄写记字模式,遵循记忆规则,以多样听写等方式来记字。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11,(11):54-54
“经济”一词最初在《周易》一书中分别出现。“经”解释为“径”,即指阡陌。“济”字从水旁,解释为“渡”,即指渡水。“经济”两字的连用,始见于隋人王通的《中说》(又名《中文子》)“礼乐”篇里的“经济之道”,原意是指经邦济世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的意思。古时有副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夸奖司马迁的文章写得好,赞赏诸葛亮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可知古人所讲的“经济”一词,意在治国平天下。这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财政经济完全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各媒体发布的当年十大流行词语中,“博客”频频出现。比如腾讯网新闻中心发布的十大流行词为“神六、禽流感、保先教育、入常、福娃、油荒、博客、超女、芙蓉JJ、PK”:《新周刊》(2005年12月15日出版,总第217期)发布的十大关键词是“超女、神六、和谐社会、连宋、禽流感、油荒、博客、经济学家、PK、贱客”。  相似文献   

18.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19.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20.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